至今仍讓山西人念念不忘,「山西王」閻錫山對山西都有什麼貢獻?

閻錫山,字百川,號龍池。1883年生於山西省五臺縣。1960年逝世於臺灣。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一直到1949年,閻錫山統治山西長達38年,成為民國曆史上當政時間最長的軍閥,是山西名副其實的“土皇帝”、“山西王”。

至今仍讓山西人念念不忘,“山西王”閻錫山對山西都有什麼貢獻?

那麼,閻錫山對山西有哪些貢獻呢?

第一,普及了義務教育。教育是一個民族的根本。閻錫山實行了四年義務教育制,完全不收學費。閻錫山的義務教育並非做樣子,不僅僅城市中的孩子,鄉村也建學校,要求適齡兒童上學。

至今仍讓山西人念念不忘,“山西王”閻錫山對山西都有什麼貢獻?

以民國時期山西的經濟狀況,如此龐大的義務教育,花費極為巨大,閻錫山以極大的毅力,始終堅持著義務教育。據統計,山西適齡兒童上學比例高達六七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除山西外,中國無義務教育可言。”可見山西教育之成功。

至今仍讓山西人念念不忘,“山西王”閻錫山對山西都有什麼貢獻?

第二,建設了包括太原兵工廠在內的工業基地,使山西從無到有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也因此,閻錫山的晉綏軍成為少數,能夠從子彈到大炮都能夠自給自足的軍隊。

至今仍讓山西人念念不忘,“山西王”閻錫山對山西都有什麼貢獻?

第三。極大的改善了山西的交通狀況。山西地區山多平原少。雖然易守難攻,易於割據,但是交通困難,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礙。因此,閻錫山積極在山西修築交通道路。著名的窄軌鐵路——同蒲鐵路就是閻錫山修建的。

至今仍讓山西人念念不忘,“山西王”閻錫山對山西都有什麼貢獻?

第四,在農村地區推行“六政三事”。六政三事,六政是:水利、種樹、蠶桑、禁菸、天足;三事是:種棉、造要、牲畜,這些政策都切中農村問題要害。

民國期間,中國城市化率很低,農村農民佔90%以上的人口。因此,發展農村農業才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前提。閻錫山通過這一系列政策措施,使農村農業有了極大的發展,農民能夠自給自足,生活能夠安居樂業。每逢戰亂,會有很多河南陝西等地災民湧入山西求生。這也側面證明了,閻錫山山西建設的功績。

第五,被低估的抗戰功勳。閻錫山抗戰期間,尤其是初期,積極抗日,堪稱抗戰元勳。1936年,他派傅作義、趙承綬率領晉綏軍在綏東地區狙擊日寇,取得百靈廟大捷。

至今仍讓山西人念念不忘,“山西王”閻錫山對山西都有什麼貢獻?

1937年七七事變後,閻錫山積極抗日,與共產黨合作,成立新軍、抗日決死隊等抗戰隊伍。並率領晉綏軍和中央軍與日寇展開大會戰,領導了忻口會戰、太原會戰等一系列戰役,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意志和氣節。

至今仍讓山西人念念不忘,“山西王”閻錫山對山西都有什麼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