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前清翰林游天坛 陈明仁“被阵亡”

天坛, 坐落在永定门内东侧, 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地方, 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 比故宫的面积大三倍。天坛的建筑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 有两重坛墙。坛墙的北部是半圆形的, 南部是方形的, 以符合古代“ 天圆地方” 的观念。


毛泽东与前清翰林游天坛 陈明仁“被阵亡”


资料图片:1949年毛泽东和民主人士同游天坛公园。(徐肖冰摄 光明日报)

介绍两位前清翰林

1949 年9 月下旬的一天, 正值北京的金秋季节, 也是举国上下紧张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做准备的时期, 毛泽东要去天坛散步, 随行人员马上跟着出发了。

毛泽东乘汽车驶出中南海, 到达天坛时, 从东大门开进去, 在第二道门后百米左右靠路南的饮料棚前停了下来。这时, 天气突然变得阴沉沉的, 太阳被遮掩在云层里, 公园内已无游人, 只有秋风劲吹, 带着沙土和卷起的落叶在地面上沙沙作响。

毛泽东下车后, 在饮料棚内坐了下来。这简易的饮料棚是用木板、席子搭起来的, 除南面是商店的柜台室外, 北面和东西两面都无遮拦。显然, 毛泽东是在等候着什么客人的到来。

不多时, 几辆汽车鱼贯而行开进了天坛的东大门, 在饮料棚北面的马路上停了下来, 汽车里相继走下来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粟裕等军界的高级首长,他们和毛泽东见面后, 又一起等候其他人。

等到游览天坛的同行者到齐之后, 毛泽东很有兴致地说:“ 这几天,大家一面商量开好这次政协大会, 一面访亲会友, 你们辛苦了。以后大会开幕,那就更紧张得了不得了, 所以今天我钻了一个空子, 请大家来这个地方, 无非是调剂一下生活, 喘口气嘛!”

毛泽东这几句极其普通的话语, 蕴藏了一种深厚的情谊, 同行的人听后感到了一种共享的温情, 都禁不住笑了起来。接着, 毛泽东指着他身边的两位长者, 大声说:“ 我给诸位介绍两位清朝的翰林:这位是张元济先生, 这位是陈叔通先生!” 随行的人员不约而同地鼓掌欢迎。毛泽东看着有些不好意思的两位清朝翰林, 有意打趣地说:“ 下边, 我们先请张元济老先生给我们讲一讲, 他是如何考翰林的、见过几次慈禧太后、她摆不摆架子, 好不好?”

“ 好!” 同行的高级将领和官员也随之恢复了童趣, 就像是小学生听到老师问话之后一齐大声回答, 搞得张元济老先生很不好意思。他停了一会儿,笑着说:“ 诸位可能有所不知, 清朝的翰林, 大概等于现在的大学教授。你们想想看, 一个普通的教授, 怎能随便见到不可一世的慈禧呢?”

同游天坛的人听后又忍不住笑出声来。

“ 陈翰林,” 毛泽东看着陈叔通, 有意转移目标,“ 您老人家到此有何感想啊?”

陈叔通听后十分认真地说:“ 我和张老可谓是三朝元老, 参拜过清朝的皇帝, 见过袁世凯, 和蒋介石也打过不少交道, 感到这些最高统治者的身上, 都有一种不可一世的傲气。唯有我们的毛主席, 和我们没有一点距离!”

“ 千万不要奉承我!陈老,我们都要警惕鲁迅先生说的捧杀哟!”毛泽东十分认真地说罢,又大声说,“ 我提议,大家在此合影,然后自由找对象,游天坛!”

与陈明仁的合影

毛泽东的提议得到了同行者的赞同。当随行的摄影师拍摄完毕, 大家准备自由结合游天坛之际, 毛泽东一把拉住陈明仁, 主动地说:“ 子良将军, 来, 来,咱们俩单独照个相吧!”

这太出乎陈明仁的预料了! 当年, 像他这样一级的军官, 是不可能跟着他的蒋校长参加这样的活动的。即使有机会参加, 他也不可能独享其殊荣—— 与蒋介石单独照相。因此, 他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 甚知毛泽东用意的陈毅一边把陈明仁推到毛泽东的身边, 一边说:“ 陈将军, 你和主席都是湖南老乡, 主席请你, 你装啥子斯文哟!”

“ 陈将军,听说蒋介石在台湾为你开追悼会啦!” 毛泽东带着幽默的口气对陈明仁说。

“ 那是他们的老一套了!” 陈明仁带着对蒋介石鄙视的口吻回答。

他们在祈年殿西侧一二百米的地方停下来, 毛泽东和陈明仁将军合影。合完影, 毛泽东率一群高级将领向祈年殿方向信步走去, 这可以说是散步了。

毛泽东幽默地说:“ 子良将军呀, 现在外面的谣言很多, 说你被我们扣起来了, 还说杜聿明、王耀武被我们五马分尸干掉了。我想请你开会之后, 去山东济南看看他们, 把情况向外介绍一番, 写些书信给你那些还未过来的亲友故旧, 促进他们及早觉醒, 及早归来。”

“ 是, 我一定照办。” 陈明仁爽快地说。

“ 你还可以把这张照片分送给你们黄埔同学, 只要送得到的, 都送一张好吗?” 毛泽东又说。

“ 好, 我一定送。” 陈明仁回答。

“ 那你打算洗印多少张呢?”

“ 我打算洗10 打,120 张。”

“ 不够, 不够, 至少要洗50 打。”

“ 主席! 我照办!” 陈明仁将军的军人风格很突出, 回答得坚定而简洁,他感到毛泽东给了他一项重要的任务。

毛泽东邀请张元济同游天坛,陈毅、刘伯承、粟裕等陪同。一路上他们兴致勃勃,谈笑风生。在回音壁古柏林休息时,毛泽东请张元济坐在身边,询问他早年参加戊戌变法以及光绪召见时的情景,又问他早年在京做官时是否来过这里。张元济笑着说:“这是皇帝敬天之处,我那样的小官岂能来此?”

毛泽东听了,爽朗大笑。

毛泽东说戊戌变法失败, 原因在于不发动群众, 但也流了不少血, 给我们留下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他称赞商务印书馆为人民出了不少有益的书, 并说他读了《科学大全》这本书, 学到不少知识。商务出的《辞源》, 他在延安时总是放在案头, 写作时常常翻阅。在这次游天坛之后, 毛泽东与张元济之间书信来往共有十来次。至今, 在浙江海盐张元济图书馆的纪念室里, 仍挂着一张毛泽东和张元济在天坛的合影。照片上毛泽东扳着手指在讲解, 张元济认真地倾听着。这张照片真实地记载了毛泽东同民主人士之间的友谊, 并为天坛这一古迹留下了珍贵的一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