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們,你們不應該代替孩子去成長~

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這是現在社會最常見的家庭模式。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父母的愛、爺爺奶奶的愛、姥姥姥爺的愛,都時刻伴隨著孩子。長輩們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什麼都依著孩子。

但是這樣真的好嗎?

爸爸媽媽們,你們不應該代替孩子去成長~


很多爸爸媽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希望一直把孩子置於自己的“保護”下,生怕自己錯過孩子每一個成長的瞬間。

可是,很多事情應該由孩子獨自完成。

爸爸媽媽們,你們不應該代替孩子去“成長”。

孩子學習時,請你離開


爸爸媽媽們,你們不應該代替孩子去成長~


當孩子學習的時候,許多家長習慣在一旁陪伴,以便在孩子遇到難題時,能夠及時的輔導,在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能夠及時的糾正。

但如果家長長期陪同,孩子就容易養成惰性,逐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家長出發點是好的,但做法卻在無形當中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的權利。

孩子在睡覺時,請你離開


爸爸媽媽們,你們不應該代替孩子去成長~


家長陪孩子睡覺危害多多。

一來大人和孩子擠在一處睡覺,在一個侷促的空間內,空氣必然變得不那麼新鮮,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二來孩子如果一直睡在父母身邊,就會對父母產生過度的依賴,這會讓他們將來很難融入集體生活,從而獨立性差。所以,父母陪孩子睡覺可以說是百害而無一利。

孩子在吃飯時,請你離開


爸爸媽媽們,你們不應該代替孩子去成長~


這個“離開”不是讓爸爸媽媽不跟孩子同桌吃飯,而是讓孩子獨立使用餐具,自己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吃飯,在他們不想吃的時候,不要拿著餐具硬喂,不要強迫他們吃不想吃的食物(當然可以適當地進行引導)。

什麼時候吃由父母決定,吃什麼吃多少應該由孩子選擇。

很多家長都習慣於拿著勺子追著孩子餵飯,這個習慣非常不好,因為這樣不利於孩子養成獨立自主思考和選擇的能力。

孩子做家務時,請你離開


爸爸媽媽們,你們不應該代替孩子去成長~


很多父母是不捨得孩子做家務的,總覺得讓孩子受哪怕是一點點的累都會覺得心裡不安。

實際上,讓孩子適當的做一些家務,有利於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的能力,也讓他們懂得,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是家裡的主人,他們也需要為這個家庭出一份力。

在孩子做家務之前,爸爸媽媽可以適當地給一些建議。但在孩子做的時候,就不要一直在旁邊指手畫腳,而應該讓他們獨立去完成,可以事後做一些簡單的評價。

而且,如果孩子做的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時候,父母要相信他們是能夠完成得很好,千萬不要小瞧了孩子的能力。

孩子和朋友玩耍時,請你離開


爸爸媽媽們,你們不應該代替孩子去成長~


只要你確認了孩子是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游戲,那麼就不要一直在旁邊盯著,不要總是擔心孩子會跌倒,不要總是擔心孩子會打架。

孩子在玩耍時,如果有家長在一旁管制,孩子就會畏手畏腳,玩得十分不盡興。

家長們就應該讓孩子們盡情揮灑他們蓬勃的性情,不要干涉任何一個他們與社會、與人接觸的機會,他們自有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這些事情你永遠不要試圖代替。

其實孩子比我們想象中的更聰明能幹,只要你給他們機會!

孩子的成長無人可以替代,只有孩子自己不斷體驗、不斷試錯才能收穫經驗。

當大人擋在孩子前面時,孩子失去的是自信心、獨立性、責任心、創造性等核心能力長成的機會。

我們希望孩子成功,卻常常忘記一個事實:“家長包辦越多,孩子能力會越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