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內向的孩子?

同伴們在一起閒聊的時候,他會顯得很笨拙、冷漠;

和聚餐、遊玩相比,孩子更願意待在自己家裡;

對一定要參加的集體活動,孩子會感覺很無奈、厭惡;

有許多的詞來形容這樣的孩子:悶、不愛說話、孤僻、傲慢、不合群、反應慢……

作為家長,也許您也常擔心:這孩子這麼不愛說話,是不是太膽小了?

我們都希望孩子性格開朗,以便孩子在未來的道路上能夠談笑風生,表達能力出眾。

那父母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孩子的膽小內向問題?其實,答案藏在你的教養方式裡。



避免對孩子過度保護


如何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


有些孩子看起來對什麼都缺乏興趣,也不願主動嘗試,對稍微有點挑戰的運動,唯恐避之不及……

這類孩子的“膽小”,大多由於其缺乏探索欲所致。而缺乏探索欲的背後,主要因為家長過度的保護。

生活中,一些家長會把“不允許”“不要”“別這樣”常掛在嘴邊。

當孩子想要爬高一點,或者想要跨過一條小溝,再或者只是想玩一玩沙子,都會被家長立即制止。

家長的理由是,這些行為有危險,會摔倒,不衛生。

但是家長時時刻刻的提醒,會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處處有危險。未知的東西尤其可怕,孩子自然就變得越來越膽小。

其實,只要家長確認孩子是安全的,就應該放手讓孩子獨立玩耍。沒有不摔倒就能學會走路的孩子,成長都是磕磕絆絆的,不要再以愛之名去限制他們對世界的探索。

想讓孩子更加勇敢,父母們就不要再逼迫孩子了,而應該要陪伴並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給孩子自由探索的機會。



放大孩子的閃光點


如何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


現實中不少家長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勇敢,漠不關心甚至嗤之以鼻,有時還拿別人孩子的優點來和自己孩子的缺點作比較,拿別人的標準來對照自己的孩子。

“你這算什麼,誰誰比你本事大多了”,“誰在演講比賽中拿了大獎,你連講臺都不敢上”,這些話語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越加的自卑膽怯。

對於孩子的一些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說話聲音太小等,父母在教育時,應該儘量剋制自己的不滿情緒,不要做太強烈地反應。

其實,再膽小怯弱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

也許在父母看來這舉動是微不足道的,但作為父母,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孩子必要的表揚,逐漸讓“閃光舉動”成為孩子的習慣。

“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這才是家長培養孩子時,應該遵守的規則。

放大孩子的優點,讓缺點無處可放。只要我們用看待一個天使的眼光去看待我們的孩子,我們面前便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天使。



不故意嚇唬孩子


如何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



“再哭狼就把你叼走了”“再不聽話,警察就來把你抓走了”……很多家長在對孩子無計可施時,就會搬出各種孩子害怕的東西故意嚇唬他,從而讓孩子乖乖就範。

表面上孩子變“乖”變“聽話”了,實質上孩子是變得更膽小了。

如果孩子覺得外面的世界很可怕,那麼他們長大後不但無法成為勇敢的人,甚至會遇到問題就退縮,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

嚇唬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家長應該學會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煩躁,要改掉嚇唬孩子的習慣。另外,家長也要增強孩子的安全感,比如用擊掌、擁抱等肢體接觸方式。



不要逼孩子“勇敢”


如何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



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害怕的東西,比如怕黑、怕水、怕狗、怕閃電、甚至怕電梯、怕榴蓮……

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和孩子說:“這一點都不可怕,勇敢點”、“男孩子怎麼能害怕呢”、“你看隔壁小弟弟都不害怕”。

然後,逼著他去“勇敢”:把他放到小黑屋裡、故意把狗抱到他身邊等等。其實,這些都教不會孩子勇敢,反而只會破壞他的安全感,讓他更加的脆弱。

當孩子表示自己很害怕做一件事情時,父母應當立即停止,弄清孩子害怕的原因,循序漸進的幫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大部分孩子的恐懼都是因為“未知”,與其逼迫他們勇敢,還不如陪著他們把“未知”變成“已知”。


如何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

結語


孩子是家庭的縮影。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氛圍都會在孩子身上產生一定的投射,並對孩子的性格養成造成影響。

膽小內向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接納,如果連父母也無法接受他的性格,那隻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如果你的孩子膽小內向,你需要用更多的智慧去保護他獨有的潛力。在此,小優祝願所有的孩子都變成可愛的天使,把快樂帶給家人~

點擊“瞭解更多”,免費領取太優競思體驗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