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懂,但不要不懂裝懂

文學就像每個女孩子的愛豆,自然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是,在跟很多人聊天的過程中,發現有許多的人根本對某個作家或某部作品一無所知,但是憑藉著印象流的標籤,也往往能夠信口開河,虎得人一愣一愣的。

可以不懂,但不要不懂裝懂

基於這種片面的評價,我總是幾乎忍不住脫口而出那句名言:“你怎麼可以這樣說他,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那時候,我的心情跟被別人說自家愛豆不好的心情是一樣一樣的。

我曾經跟一個人聊天,在談及文學以及文學家時,中國作家在他手下死傷大片,唯有老舍先生逃過一劫。

可以不懂,但不要不懂裝懂

我掐指一算,以我有限的閱讀量,感覺重量級的作家已經差不多都出場了,雖然腦袋裡接連有幾個頂級作家的身影躍躍欲試,但是被我死死壓了回去,我的同情心不允許我放他們出來。最後,我終於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老舍!”我脫口而出。

“老舍的語言不錯,我很喜歡。”

那一刻,我的雙眼含滿淚水,老舍先生真不愧是人民藝術家啊!實至名歸!

其實類似對話時常在我的世界裡發生,我大致總結了一下這類人在談論文學和文學家時的套路。

談老舍,語言不錯,生動幽默。

談魯迅,批判、劣根性等詞語讓你迅速抓住重點。

談馬爾克斯,魔幻現實主義——這就是送分題。

談托爾斯泰,大部頭和故事老套的說法顯得低端,一定要說自己為了記人名做了好幾頁的讀書筆記,如果加上一點“他的後期作品說教太重”能讓你顯得高人一等。

談村上春樹,小資和性是必不可少的,但記得不要咧嘴壞笑,一定要說:“大量的性描寫是為了表現主人公精神世界的虛無。”

談餘華,慘之外還要說上一句:“《兄弟》之後再無餘華,可惜了。”

談歐·亨利,神轉折啦,萬萬沒想到啦,就這樣。

可以不懂,但不要不懂裝懂

當一個人連某個作品都沒讀過,卻總是在用印象流的標籤來評價該作品或該作家時,我相信,儘管已故作家們不會掀開自己的棺材板,但那些人在貿然談論時,無非就是給自己的臉上寫滿了“無知”。

沒看過一部作品不丟人,不瞭解一個作家更不丟人。我們沒有必要不懂裝懂地評論一部作品或一個作家,如果我們心中尚有一絲尊重的話。所以有時候,面對類似場景,我真想拽對方去書店買一本書,讓他讀一讀看一看,哪怕看過後再覺得不好,也總要好過信口開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