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宋哲元地二十九軍血戰喜峯口!

歷史上的今天,宋哲元地二十九軍血戰喜峰口!

前線作戰的宋哲元

歷史上的今天,宋哲元地二十九軍血戰喜峰口!

喜峰口地二十九軍準備肉搏戰

日本帝國主義自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我國東三省之後,本著蠶食中國以至最後獨佔中國的既定方針,加緊作侵略華北的準備。1932年日本帝國主義在製造偽滿洲國的同時,即大造“熱河為滿洲國土”、“長城為滿洲國界”的輿論,並集中優勢兵力在東三省境內瘋狂鎮壓抗日義勇軍,以解除它侵熱的後顧之憂。 1933年元旦,日軍故意在榆關製造事端,隨即炮擊臨榆縣城。我國駐臨榆的東北軍第九旅何柱國部官兵忍無可忍,奮起還擊,揭開了長城抗戰的序幕。國民黨政府惟恐事態擴大,不肯支援,3日,榆關失陷,城內商號、民房毀於日軍炮火者500戶以上,民眾死傷千餘人。日軍佔榆關後,於10日佔九門口,接著向錦州、通遼、綏中等處集結兵力,準備三路進攻熱河。

面對日軍的侵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和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於1月17日發表宣言,提出在立即停止進攻蘇區、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和立即武裝民眾的三個條件下與國內任何軍隊訂立抗日的作戰協定。平津滬等大城市的工人、學生、商人,各地民眾團體、愛國將領紛紛通電要求抗日,就連一些參加“剿共”的國民黨軍將領也不斷請纓。但國民黨政府仍幻想國聯的所謂對日製裁,而不作認真抵抗的準備。日軍便於2月下旬以第六、第八兩師團向熱河進犯,守軍萬福麟等部紛紛潰退。日軍所到之處,姦淫、燒殺、搶掠,無所不為。3月3日,熱河省主席兼第五軍團總指揮湯玉麟聞平泉失陷,即率部棄省會承德西逃豐寧。4日午時,日軍先頭部隊128名不費一彈即佔領承德。

熱河旬日之間為日軍侵佔,全國人民極為悲憤。蔣介石在全國同聲譴責下,竟將丟失熱河的責任轉嫁北平軍分會代委員長張學良身上,迫張引咎辭職,由軍政部部長何應欽取而代之。為給何應欽的嫡系部隊及應付群眾的輿論,調了中央軍第二師(師長黃傑)、二十五師(師長關麟徵)和八十三師(師長劉戡)三個師北上,統由第十七軍軍長徐庭瑤指揮。

日軍佔承德後,隨即分兵攻擊長城各口。3月4日,日服部旅團從凌源出發佔冷口。6日,為晉軍三十二軍黃光華師奪回。9日,服部、鈴木兩旅團聯合先遣隊進犯喜峰口,佔領北側長城線山頭。駐遵化西北軍二十九軍宋哲元部一○九旅旅長趙登禹派王長海團急往救援。官兵們抱國恥奇痛,組大刀隊500名於晚間潛登日軍所佔山頭,出其不意地將山頭日軍砍斃。大刀隊亦多數壯烈犧牲。次日,日主力部隊抵達,下令三日內攻下長城各口。其步兵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喜峰口、古北口等處全線猛攻。時二十九軍主力部隊亦相繼抵達。趙登禹率部伏處各峰巒幽僻處,待敵炮火暫戢,敵兵臨近時,蜂擁而出,用大刀砍殺。趙負傷,仍督戰,士兵更英勇,給敵以重創。同日,中央軍關麟徵部開抵古北口,官兵們激於愛國熱情,與東北軍王以哲部共同抵禦日軍第十六旅團的進攻。11日晚,趙旅與佟澤光旅分兩翼繞敵後,佔領日炮兵陣地,毀其大炮18門,燒其輜重糧秣。經過幾天戰鬥,古北口方面國民黨中央軍三個師輪番上陣,遭受重大傷亡,12日退守南天門陣地。而喜峰口方面,日軍雖多次進攻,終未得逞,14日後撤至半壁山。其後,日軍在羅文峪、冷口分別發動過幾次進攻,均遭守軍抵禦而未達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