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喜歡去博物館?!

想看到的所謂" 深度、有文化內涵 " 的旅行,最直接最方便的方式,也就是逛逛當地的博物館。

年輕人不喜歡去博物館?!

巴西博物館失火,數不清的無價之寶,都消失在茫茫烈焰中。

年輕人不喜歡去博物館?!

▲當地時間9月2日,巴西博物館大火,200年館藏幾乎付之一炬,館內收藏多達2000萬件珍貴文物估計已

生活君身邊很多年輕人都在關注著這個新聞,消息一出,朋友圈都在惋惜。

根據一貫思維,年輕人都不太喜歡博物館、美術館這些地方,畢竟太安靜了。

但事實上,在查找資料時生活君發現,在對一項對全國90後的調查中,在過去的2017年裡,去博物館3次以上的約佔15%,一次也沒去過的佔25%,去過1~3次的學生最多,約佔60%。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全國博物館觀眾總數還只有5.6億人次,到2017年,全國各級各類博物館參觀人數已經超過9億人次,其中約40%為90後

年輕人不喜歡去博物館?!

而在被問及“是否願意因為一座博物館而去一個城市旅遊”時,有超過70%的90後選擇了願意。

不知不覺中,“博物館旅遊”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的一種潮流。

生活君的朋友L先生,就是“博物館旅遊”的狂熱愛好者。感覺他旅遊的時候,不是在博物館,就是在去博物館的路上。

年輕人不喜歡去博物館?!

L先生就是那種可以為了一個博物館而去到一個城市旅遊的人,一開始只是在國內玩玩,故宮博物館、兵馬俑博物館,後來就去了國外的大英博物館、羅浮宮等等,還有很多生活君說不是名字的。

“一開始就是為了發朋友圈裝X的,後來就把參觀過的博物館發在小紅書上面,沒想到點讚的人超多。去得多了,慢慢發現,去博物館其實挺有意思的。”L先生告訴生活君。

年輕人不喜歡去博物館?!

據L先生說,在小紅書和INS上,有很多專門去博物館、美術館打卡的大V,他們有好幾百萬的粉絲,粉絲們熱衷去大V們去過的博物館打卡,沒去過,就算跟不上潮流了。

和許多新興的生活方式一樣,“博物館旅遊”的興起,離不開新媒體的助勢。《夠了!朕想靜靜》《朕生平不負人——雍正帝與年羹堯相愛相殺的郎舅故事》、《從前有個皇帝他不好好讀書,然後他就死了》·……這些曾經刷屏你朋友圈的文章,來自新媒體" 故宮淘寶 " 。

年輕人不喜歡去博物館?!

作為中國最大的、最有資格的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率先使用新媒體的形式來傳播內容,這些為故宮的文化創意商品打廣告的 " 硬廣 " 們每一篇都有十萬以上的閱讀量,讓不少營銷人大吃一驚。

故宮博物院的做法,給了其他博物館們一些啟示,或許可以換種方式講歷史的故事?正是如此,才有了後來我們在Ins上,還有抖音上被各種趣味博物館刷屏的情況。

年輕人不喜歡去博物館?!

在Ins上,有一個叫“52博物館”的賬號,每個星期由不同的博物館來運營,一度成為全球“博物館旅遊”愛好者的打卡勝地。

生活君身邊很多朋友時常轉發這些文章,“雖然形式上更時尚,但內容上絲毫不敢有半點敷衍。發佈出來的內容,看上去像段子,實際上是以正史為依據。這些段子看著有意思,也讓我產生了去博物館逛一逛的興趣“朋友CG這樣說。

一時間,逛博物館成了90後眼中的潮流。在他們眼裡,博物館已經從 " 反正這些東西是搞研究用的你們愛看不看 " 轉變為 " 這個展覽可能會對你有啟發 "。

年輕人不喜歡去博物館?!

用心的展覽陳列、有故事背景的布展、通俗易懂的解說、還有各種VR、AR觀看設備,90後就會覺得,嗯,這個地方真酷,不枉此行。

朋友從海南迴來,談起這次出行,印象最深的居然是“ 背詩記 ”:儋州的——東坡書院,遊客只需當場背出3首以上蘇東坡詩詞即可免票遊覽。

朋友是個資深“坡粉”,當眾一口氣背了10多首東坡作品,贏得現場一片喝彩。他不僅受到免票參觀的禮遇,還獲贈2張書院門票、1本東坡詩詞精選。談起這次意外之“喜”,朋友連連感嘆“沒想到”、“很有成就感”。

國內尚且如此,以博物館為目的地的出境遊方面,國外綜合類博物館持續走俏。如享有“法老博物館”之稱的埃及博物館成為中國遊客赴埃及旅遊時不會錯過的旅遊景點。蒐集了世界上各個地方的奇人軼事怪談的倫敦信不信由你博物館等,也受到眾多年輕遊客的歡迎,並在全球吸引了一大批粉絲。

年輕人不喜歡去博物館?!

博物館旅遊能夠成為一種潮流,讓年輕人覺得很酷,除了得益於新媒體和大V們的推薦,更多的,是因為他們有其他旅遊景點無法比擬的一點——歷史厚重感。

追求了好幾年“深度旅遊”的 年輕人們,慢慢發現,他們想看到的世界可要比旅遊景點們深太多了。

想看到的所謂" 深度、有文化內涵 " 的旅行,最直接最方便的方式,也就是逛逛當地的博物館 —— 那裡能最快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風土、甚至文化事業發展水平。

博物館可以直觀地展現歷史上不同的生活場景和生活方式,藉助AR等現代技術,你甚至還能身臨其境,彷彿穿越了一般。

選一處博物館,走進去,你就可以一整天不說話,彷彿穿越回了數百年前,甚至是幾千年前,短暫地遠離現代網絡世界,回到了內心最初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