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喝酒前都喜歡把酒溫一下,您知道爲什麼嗎?

我們看電視劇或者電影的時候,經常看到那些古人喝酒前都要把酒溫一下。大家還記得:關羽溫酒斬華雄、賈寶玉喝冷酒被薛寶釵教訓的場景嗎?還有就是水滸裡的好漢們吃飯都是燙一壺熱酒。您是否知道其中是什麼原理呢?難道溫一下就好喝一些嘛?為什麼現代人喝酒就是直接飲用,也不用溫一下呢?您喝那麼酒了,還不懂的話,真的就尷尬了,現在我們就帶著好奇心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古人喝酒前都喜歡把酒溫一下,您知道為什麼嗎?

眾所周知,一般來說白酒都是糧食發酵而成的,在白酒釀造的過程中會產生乙醇,甲醇,和各類微量酯(主要是乙酸乙酯)等物質。而乙醇、乙酸乙酯就是白酒必要的一部分,沒有它們,這估計只能叫蒸餾水了。而然甲醇就不是我們所需要的了,因為甲醇是無色有酒精氣味易揮發的無色液體,有毒性,誤服可引致失明、肝病,嚴重者回導致死亡。溫酒就是把酒裡面的甲醇蒸發出來,確保酒的安全性。

古人喝酒前都喜歡把酒溫一下,您知道為什麼嗎?

在古代的時候,我們的蒸餾技術還是很有限的,酒水裡面的很難徹底分離乾淨,飲用過多可能會影響健康,甚至導致死亡。由於當時科技水平問題,古人他們不知道這是什麼物質,他們只是知道溫酒可以去掉一些有害物質而已,同時還有一個保健養生的效果。

古人喝酒前都喜歡把酒溫一下,您知道為什麼嗎?

要怎樣溫酒才可以呢?這也是很講究的,我們要控制溫度的哦。乙醇的沸點是78℃,乙酸乙酯的沸點是77℃,甲醇的沸點是64.7℃。所以酒溫達到了60多度時候,甲醇就會從白酒裡面揮發出來,這樣喝酒也不容易中毒了。或者您覺得可能很多人好奇說,為什麼現代人不用溫酒就喝了呢?那是因為我們現在的技術水平比較高,可以在蒸餾時候通過控制溫度就去掉甲醇了,國家標準規定,以穀類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過0.4g/1L(折成酒度為60度計),超過了酒不能流入市場了。

古人喝酒前都喜歡把酒溫一下,您知道為什麼嗎?

溫酒,除了去掉甲醇之外,溫出來的酒也有利於健康養生。明代陸容在《菽固雜記》中記裁了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經歷:

嘗聞一醫者雲:‘酒不宜冷飲’頗忽之,謂其未知丹溪之論而云然耳。數年後,秋間病痢,致此醫治之,雲:‘公莫非多飲涼酒乎?’子宣告以遵信丹溪之言,暑中常冷飲醇酒。醫雲:‘丹溪知熱酒之為害,而不知冷酒之害尤甚也!’予因其吉而恩之,熱酒固能傷肺,然行氣和血之功居多;冷酒於肺無傷,而胃性惡寒,多飲之,必致郎滯其氣。而為亭飲,蓋不冷不熱,適其中和,斯無患害。

溫酒不傷脾胃,能夠起到保健作用。同時,經過溫熱的酒,喝起來更加綿甜可口,可以讓人體會到“溫酒澆枯腸,戢戢生小詩”的意境。

古人喝酒前都喜歡把酒溫一下,您知道為什麼嗎?

我們的古代人還是很聰明的,雖然他們不知道什麼甲醇乙醇,甲醇,但是他們通過不斷的改進和經驗積累得出了我們的博大精深的酒文化。現在很多不法商家總是喜歡忽悠老百姓,製造出甲醇含量高的劣質白酒,要是大家不知道酒的甲醇含量,大家不妨也溫下酒再喝嘍。

古人喝酒前都喜歡把酒溫一下,您知道為什麼嗎?

小六我一直在茅臺鎮從事醬香酒業,用心釀造純糧食坤沙酒分享好酒,讓更多有緣的酒友喝上性價比高、健康的純糧酒,讓更多有緣的酒友喝上性價比高、健康的純糧酒!我希望也相古人一樣溫一碗好酒,和各位酒友坐下一起探討,如何抵制假酒和劣質酒,私聊我,以酒會友,大家一起監督與維護醬香白酒的市場秩序。

以酒會友,把酒言歡

可+v 編輯: 健康茅醬香 ( deyujiuye666 )

版權歸屬作者健康茅醬香 小六所有,未經同意不得抄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