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書評不讀書,還有這種操作?

只看書評不讀書,還有這種操作?

讀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看一本書當時看完沒看懂,看了書評後懂了,這樣並不算是對書的不尊重。這樣的情況,任何一個讀書人都會碰到——沒弄懂一本有難度的書,通過別人的評論終於明白了。這不是對書的不尊重,相反,這是一個比較負責任的態度。

但是,就我的經驗而言,借別人的書評能把一本難懂的書搞明白了,這種事很少發生。這是因為大多數書評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寫了近20年的書評,知道其中的門道。且不論那些糟糕的廣告式的書評,好的書評往往只能涉及一本書的某幾個議題,而無法對所有關鍵問題發言。一方面是篇幅所限,很難針對所有問題發言;另一方面,評論者的邏輯與寫作者的邏輯未必一致,所關心的問題也可能各不相同。更不能排除,書評把讀者徹底帶進坑裡的情況。這種情況比比皆是。如果一本書人人都說讀不懂,看到的書評卻頭頭是道,那麼你得警惕了。

最好的情形或許是,書評能舒緩讀者的畏難情緒,為我們重拾閱讀興趣提供一些可靠的線索。事實上做到這一點我承認不容易。

故而我認為,假如題主覺得看了書評覺得理解了一本當時沒有看懂的書,那多少有些錯覺的成分。更負責任的態度是,藉著這種恍然大悟的勁頭,趕快把書重溫一遍,之後再想想,是不是真的讀懂了它。當然,有時候我們覺得一本書看不懂,其實只是對它沒什麼興趣,或者覺得它不大好,那又是另外的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