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空气污染事件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1/4的人的死因与空气污染有关

  然而,空气污染的恶果很快显现了出来。1873年的大雾让行人看不清道路,很多人甚至走进了泰晤士河中;1879年—1880年的冬天,即有3000人死于大雾。统计显示,1840年—1900年的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有1/4的人死于因空气污染引起或加剧的肺病。伦敦被形容成为“一座由沼泽、迷雾、煤烟与马粪组成的城市”,获得了“雾都”之名

世界空气污染事件

雾都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20世纪30年代,比利时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这也是20世纪有记录以来最早的一次大气污染惨案。

  马斯河谷是比利时境内马斯河旁一段河谷地段,中部低洼,两侧百米高山对峙,河谷处于狭长的盆地之中。当时马斯河谷地区是比利时一个重要的工业区,许多重型工厂分布在这里,包括炼焦、炼钢、电力、玻璃、硫酸、化肥等工厂。虽然该工业区为比利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人们却不会想到,一场从未见识的灾难即将来临。

  1930年12月1日到15日,整个比利时被大雾笼罩。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通常,气流上升越高,气温越低。但当气候反常时,低层空气温度就会比高层空气温度还低,发生“气温逆转”现象。这种现象使大气中烟尘积存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在其作用下,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多。3日这一天雾最大,加上工业区内人烟稠密,整个河谷地区的居民有几千人生病。病人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其中以原先患有心脏病和肺病的人死亡率最高。许多家畜也因类似病症大量死亡。

世界空气污染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洛杉矶的飞机制造和军事工业迅速发展,很快成为美国第三大城市。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剧增,20世纪40年代初,洛杉矶就已有汽车250万辆,每天消耗汽油1600万升。由于汽车漏油、汽油挥发、不完全燃烧和汽车尾气,每天大量废气向城市上空排放。而这些废气,在5月至10月的强烈阳光作用下,常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淡蓝色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

  而且,地处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矶只有西面临海,其他三面环山;再加上当地独特气候的作用,在洛杉矶上空形成强大的持久性的逆温层。这种逆温层使大气污染物不能上升到越过山脉的高度。就这样,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因无法扩散,滞留在市区,从而毒化了空气。尤其是1943年以来,每年5月至10月间,该市经常出现烟雾几天不散的严重污染。许多居民出现眼睛痛、喉咙痛以及不同程度的头痛,此外还出现了家畜患病、农作物生长受影响等现象。

  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直到20世纪70年代,洛杉矶市还被称为“美国的烟雾城”。

世界空气污染事件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日本东部海岸伊势湾的一角有个四日市,原有人口25万人,主要是纺织工人。由于四日市近海临河,交通方便,又是京滨工业区的大门,日本垄断资本看中了四日市是发展石油工业的好地方,在1955年利用战前盐滨地区旧海军燃料厂旧址建成第一座炼油厂。到1958年以后,成了日本石油工业四分之一的重要临海工业区。

  市内工业主体部分是盐滨地区和午起地区的联合企业。午起地区在四日市北部填海造地形成的工业区,建有电厂和午起联合企业。在这三大石油联合企业周围,又挤满了三菱油化等10多个大厂和100多中小企业。于是四日市成为噪音振耳、臭水横流、乌烟瘴气的公害严重城市。

  1955年以来,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高硫重油)产生的废气,使整座城市终年黄烟弥漫。1961年全市工厂粉尘、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达13万吨。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出标准5—6倍。在四日市上空500米厚度的烟雾中飘着多种有毒气体和有毒铝、锰、钴等重金属粉尘。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使得市民哮喘病发作,1964年,连续三天烟雾不散,气喘病患者开始死亡。195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1972年全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

世界空气污染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