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封家书娓娓道来,成败之间,全在两字,你有做到了吗?

曾国藩,从一介草根到成就一番伟业,被后人推崇备至。有人说:近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明朝的王阳明与清朝的曾国藩。毛主席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并认为他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曾国藩对人性有深刻的把握,在官场之中常常能精准地识人用人,对周遭人等的心性拿捏得恰到好处,做到了量才施用,合理指派,同时在防人、制人方面也极具手腕。形形色色人等都被他牢牢控制,为他谋取事业上的成功建立了坚实的人脉基础,从而纵横官场,功成名就。因而,后世誉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也就不足为怪了。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下面从曾国藩的众多家书中撷出一封他给四弟的信,谈戒傲戒惰,败人两字,非傲即惰,庸人常败于惰,才人常败于傲,娓娓道来,什么是傲什么是惰跃然纸上,闻者足戒。

曾国藩:一封家书娓娓道来,成败之间,全在两字,你有做到了吗?

《原文》

澄侯四弟左右:

二月初一日唐长山等来,接正月十四日弟发之信,在近日可谓极快者。

弟言家中子弟无不谦者,此却未然,余观弟近日心中即甚骄傲。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弟于营中之人,如季高、次青、作梅、树堂诸君子,弟皆有信来讥评其短,且有讥至两三次者。营中与弟生疏之人,尚且讥评,则乡间之与弟熟识者,更鄙睨嘲斥可知矣。弟尚如此,则诸子侄之藐视一切,信口雌黄可知矣。

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极傲耳。

余正月初四信中言:“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望弟常常猛省,并诫子侄也。

此间鲍军于正月廿六大获胜仗,去年建德大股全行退出,风波三月,至此悉平矣。余身体平安,无劳系念。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曾国藩:一封家书娓娓道来,成败之间,全在两字,你有做到了吗?

《译文》

澄侯四弟左右:

二月初一日唐长山等人来,捎来了弟弟在正月十四日发出的信,最近传信速度真是极快啊。

四弟说家里的子弟个个恭谦,这一点却不是这样的,依我看四弟最近就有骄傲的情绪。那些因为敬畏他人而不敢妄自进行议论的人,是谨慎谦虚的人;而那些喜欢讽刺批评他人短处的人,则是骄傲的人。军营中的几个人,如季高、次青、作梅、树堂各位君子,弟弟在来信中以讥讽的口气评论他们的短处,甚至有两三次之多。对这些军营中与你关系比较生疏的人,你都讥笑他们,更何况是乡里间那些你熟识的人,你对他们的轻视和嘲讽,就更加可想而知了。四弟尚且这样,那其他子侄们藐视一切、信口雌黄的行为,也就可想而知了。

谚语说:“富裕家庭中的子弟大多为人娇气,而有权有势的子弟大多傲气。”平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经常动手打人,并非只有这样的人才是骄傲的人。如果一个人感到志得意满,没有什么可以惧怕和忌讳的,一张口就说人长短,这样的人就是极其骄傲自满的人。

我在正月初四发出的信中说:“要戒掉‘骄’字,首要的是不轻易议论或讥笑他人;而要戒掉‘惰’字,首要的则是不要太晚起床。”还望弟弟经常反省,并且告诫子侄们应该怎么去做。

这里鲍军在正月二十六日打了个大胜仗,去年在建德的大股敌人全部都退出了。持续了三个月的风波,现在已经全部平息了。我的身体很好,请不要挂念。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认为庸庸碌碌的人因为懒惰而导致一事无成,天下的有才人,虽然有才,但最后或者一事无成,或者前功尽弃,原因则在于一个傲字曾国藩说,以我多年带兵打仗的经验来看,天下事莫不如此。

您怎么看呢?曾国藩所描述的傲与惰,你有体会吗?

曾国藩:一封家书娓娓道来,成败之间,全在两字,你有做到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