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怎样的亢龙有悔,才能发现别人身上的好,终能宏毅通达!

若有人问我:五行缺什么。我一定说:五行缺曾、国、藩!人生的每一行都缺——曾国藩!

有人说:近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明朝的王阳明与清朝的曾国藩。毛主席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并认为他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曾国藩对人性有深刻地把握,在官场之中常常能精准地识人用人,做到了量才施用,合理指派,同时在防人、制人方面也极具手腕。后世誉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以下是曾国藩写给其弟的信,曾公还是从检讨自己出发,引出浅显易懂的道理,让读信者感同身受,行之戒之。随之展开曾公总结的立身处世之法,于平淡家常中蕴涵真知良言,读后常让人如醍醐灌顶,受益良多。

曾国藩:怎样的亢龙有悔,才能发现别人身上的好,终能宏毅通达!

【原文】

沅弟左右:

鄂督五福堂有回禄之灾,幸人口无恙,上房无恙,受惊已不小矣。其屋系板壁纸糊,本易招火;凡遇此等事,只可说打杂人役失火,固不可疑会匪之毒谋,尤不可怪仇家之奸细。若大惊小怪,胡想乱猜,生出多少枝叶,仇家转得传播以为快。惟有处处泰然,行所无事,申甫所谓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星冈公所谓有福之人善退财,真处逆境者之良法也。

弟求兄随时训示申儆,名子自问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已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九载,与四十岁以前泅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吾九年以来,痛戒无恒之弊,看书写字,从未间断,选将练兵,亦常留心,此皆自强能立工夫。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无一过当之语,自夸之辞,此皆圆融能达工夫。至于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则尚不能免,亦皆随时强制而克去之。

弟若欲自儆惕,似可学阿兄丁戊二年之悔,然后痛下针贬,必有大进。立达二字,吾于己未年,曾写于弟之手卷中,弟亦刻刻思自立自强,但于能达处尚欠体验,于不怨尤处,尚难强制。吾信中言皆随时指点,劝弟强制也。赵广汉本汉之贤臣,因星变而劾魏相,后乃身当其灾,可为殷鉴。默存一悔字,无事不可挽回也。

(同治六年正月初三日)

曾国藩:怎样的亢龙有悔,才能发现别人身上的好,终能宏毅通达!

【译文】

沅弟左右:

鄂督署的五福堂遭了火灾,幸亏人没事,上房也没事,只是受了不小的惊吓。房子是木板墙壁加纸糊,本来就容易招火。凡是遇到这种事,只能说是打杂的人失火,一定不要怀疑是敌匪的毒计,尤其不要怪是仇家的奸细干的。如果大惊小怪,胡思乱猜,必然多生枝节,反而让仇家快速传播。只有各方面泰然处之,行若无事,像申甫说的那样,好汉打脱牙齿和血吞。星冈公说的,有福的人善于退财,真是处于逆境的人求自安的好办法。

弟弟要求为兄时时训示,为兄自问近年来得力的,只有一个“悔”字诀。为兄过去自负,以为自己的本领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每每看见的都是别人的不是。自从丁已、戊午大悔大悟之后,才知道自己没什么本领。凡事都看到别人有几分对的地方。所以自戊午到现在九年里,与四十岁以前完全不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就是发奋自强,才能站得住脚。达,就是办事圆融,才能通行无阻。

我这九年以来,痛下决心改掉没有恒心的弊病,看书写字,从不间断。选将练兵,也处处留心,这都是自强自立的工夫。奏疏公牍,再三斟酌,没有一句过头的话,没有一个自夸的词,这些都是圆熟能达的工夫。至于说怨天,本来就不敢;尤人还不可避免,也随时强制自己克服。

弟弟如果想自觉警惕,似乎可以学为兄丁戊二年的悔悟,然后痛下针贬,定会有大的进益。立达二字,我在已未年曾经写在弟弟的手卷上,弟弟也时刻想自立自强,但对于达字还缺乏体验,对于不怨天尤人,还难以强制。我在信中随时指点,劝弟弟强制自己。赵广汉本来是汉的贤臣,因星变而弹劾魏相,后来身受其灾,可以作为殷鉴,时时警戒自己。心里暗暗存一悔字,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挽因的。

(同治六年正月初三日)

曾国藩:怎样的亢龙有悔,才能发现别人身上的好,终能宏毅通达!

世上自负之人太多,因自负而见不得别人的缺点,因见不得别人的缺点而不容人,终不被人所容。所以曾公强调“悔”字诀,因悔而不自负,所以处处能见别人的优点。也就是王阳明说的“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为“悔”,所以不会怨天尤人,不怨天,还相对容易办到,不怨人,却是每个人要时时修炼的功课。

但同时,曾公强调,要把能立能达做为做事的根本,同时把不怨天尤人的态度贯彻到做事的过程中,时时警戒自己,心里时刻存一“悔”字,那么世上就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挽回的!你怎么看呢?是否有所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