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8年,克倫威爾當選爲亨廷頓選區的議員

1599年4月,克倫威爾出生在英格蘭東部亨廷頓郡的名門望族之家,從小家境殷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616年,克倫威爾進入劍橋大學學習,受到清教思想薰陶,成為了虔誠的清教徒。在劍橋大學,克倫威爾除了學習各種知識之外,還迷上了騎馬、打獵。他的騎術和射擊技能日益精湛,這為他日後成為軍隊領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617年,克倫威爾的父親去世了,為了擔起家庭重任,克倫威爾決定去倫敦闖蕩。在倫敦,他結識了富商之女伊麗莎白,1620年兩人完婚。克倫威爾從父親那裡繼承了大筆財產,現在伊麗莎白又帶來了價值不菲的嫁妝,克倫威爾決定返回家鄉亨廷頓,走政治之路。1628年,克倫威爾當選為亨廷頓選區的議員,成為了當地非常有影響的人物,但是不久查理一世就下令解散了議會。

1628年,克倫威爾當選為亨廷頓選區的議員

當1640年查理一世不得不再次召開議會的時候,克倫威爾一躍成為了下議院的一位議員,積極與王權做鬥爭。1642年8月,英國內戰爆發,克倫威爾自己出資購買武器、馬匹,送給要奔赴戰場的志願軍,並把這些志願軍組織起來進行訓練。在國王挑起內戰一週後,克倫威爾檢閱了自己組建起的60人的騎兵部隊。兩週後,他率領自己的騎兵部隊加入了埃塞克斯伯爵領導的議會軍主力部隊,被編入了騎兵團,參加了埃吉山戰役。在這場戰役中,議會軍戰敗了,戰敗之後,克倫威爾仔細分析了敵我的優劣所在,並把自己的敏銳看法彙報給了議會的領袖漢普頓,這引起了漢普頓的重視。1643年春,克倫威爾晉升為上校,負責招募和訓練騎兵團。由於克倫威爾的超強能力和他本人的堅毅、勇敢,一些年輕的自耕農紛紛前來投奔,騎兵團很快組建起來。

騎兵團建成之後,克倫威爾率領著這支隊伍接連取得了幾場勝利,這對於在戰爭中連連得勝的王黨軍隊是不小的挫傷,王黨中的很多人也記住了“克倫威爾”這個名字。1644年7月2日,馬斯頓荒原之戰即將打響,這是王黨軍隊與議會軍隊之間的一場重要戰役,王黨的魯普特親王非常想與克倫威爾一較高下。雙方軍隊按照傳統的方式排兵佈陣,將步兵作為主力安排在中間,步兵之後是騎兵。議會軍隊所處的地勢較高,王黨軍隊的陣前有樹叢作為屏障,雙方都不願率先發動進攻,兩軍一直僵持到晚上。晚上7點,突然大雨傾盆,雷電交加,魯普特親王本已打算第二天再進行交戰,但就在隆隆雷聲中,克倫威爾的騎兵與步兵一起發起了衝鋒。魯普特親王慌忙組織隊伍應戰,但是克倫威爾的騎兵速度太快,頃刻就衝入了王黨軍隊。

1628年,克倫威爾當選為亨廷頓選區的議員

經過一陣廝殺,議會軍大獲全勝,魯普特親王險些被俘。這場戰役之後,克倫威爾的騎兵獲得了“鐵軍”的稱號。之後,在決定勝負的關鍵戰役納西比之戰中,當議會軍處於頹勢的時候,是克倫威爾的“新模範軍”騎兵扭轉了整個戰局,使議會軍轉敗為勝。在戰爭中,克倫威爾成長起來,獲得的威望越來越高。內戰結束之際,克倫威爾已經成為了議會軍的核心人物。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推上了斷頭臺。2月,議會的下議院通過了廢除上議院和王權的決定,這時的英國已經成為一個共和國。此外,根據2月所通過的決議,國家的行政權交給了由41人組成的國務會議。國務會議中的絕大多數成員來自於議會議員,在這些人中,克倫威爾的地位和威望最高,他實際上成為了這個國家的統治者。當英格蘭轉變為共和國的時候,蘇格蘭和愛爾蘭卻仍舊沒有太平下來。查理一世的兒子,即後來的查理二世正在蘇格蘭積聚力量,想對英格蘭進行反攻,愛爾蘭的王黨分子也在躍躍欲試。

1628年,克倫威爾當選為亨廷頓選區的議員

在這種情況下,1649年8月,克倫威爾再度披掛上陣,率領1萬大軍浩浩蕩蕩開往愛爾蘭。克倫威爾進軍時宣稱要使愛爾蘭恢復幸福與和平,但是他的大軍卻對愛爾蘭進行了血洗。克倫威爾在愛爾蘭拿下的第一個堡壘是德羅佛達城,有2000多名士兵把守。按照傳統的打法,克倫威爾本來可以圍城不攻,迫使守軍投降,但是為了速戰速決,克倫威爾命令自己的大軍先用大炮轟開城牆,接著強行攻入城內,這種打法造成了重大的傷亡。攻陷德羅佛達城後,克倫威爾下令屠城,一時間整個城市血流成河。1650年,愛爾蘭沿海一帶都落在了克倫威爾的手裡,愛爾蘭已經無力再組織起大規模的抵抗。這時,克倫威爾將征服愛爾蘭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助手,他本人則率兵前往蘇格蘭去討伐查理·斯圖亞特(即後來的查理二世)和蘇格蘭軍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