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知識· 「珍品」茅台酒的前世今生

提起“珍品”茅臺酒一直是茅友收藏界的寵兒,從1986年第一代茅臺高端酒“1704”開始到現在已經走過了30多個春秋,從1704到陳年,從方印再到曲印,“珍品”茅臺書寫了一部國酒的傳奇。

茅臺知識· “珍品”茅臺酒的前世今生

為什麼第一代“珍品”茅臺叫1704呢?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典故,說起來茅臺前身大家可能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成義”、“榮和”、“恆興”這三家燒酒坊,其實早在1704年就已經出現最早的以茅臺命名的白酒品牌,茅臺鎮最早的燒房之一“偈盛燒房”於1704年將其生產的酒正式定名為茅臺酒,到了清末,茅臺地區白酒的年產量已達170餘噸。

咸豐年間由於戰亂茅臺的生產一度中斷,直到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臺酒坊在舊址上開始重建,這以後的發展主要有三家作坊,這便是現在廣為流傳的茅臺三燒坊:最先開設的是“成義燒房”;其次是“榮和燒房”、“恆興燒房”。

茅臺知識· “珍品”茅臺酒的前世今生

“珍品1704”是茅臺酒廠建廠三十多年來生產的第一款高檔的、年份長的、陳年茅臺酒,由茅臺酒廠四位“功勳級釀酒大師”季克良、李興發、許明德、汪華共同研製,季克良時任總工程師,李興發、許明德、汪華均擔任副廠長。《中國貴州茅臺酒廠有限責任公司志》記載,“1986年,酒廠推出豪華型珍品茅臺酒,新型包裝內配有昆明斑銅廠生產的斑銅酒爵,具有高雅華貴、古色古香的格調,深受國際好評,(6月)並榮獲第十三屆亞洲包裝評比大會‘亞洲之星’包裝獎。”

茅臺知識· “珍品”茅臺酒的前世今生

有關珍品茅臺酒的誕生,曾任茅臺酒廠廠長的鄒開良先生在其回憶錄《國酒心》中有比較詳細的描述,“茅臺酒先後誕生了珍品茅臺酒,15年、30年、50年、80年等不同年份的茅臺酒,還有沒進入市場的作為收藏的漢帝茅臺酒。這是怎麼開發的,可以說,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還是我當廠長的時候,一次我隨國家一個考察團去法國,對酒類進行考察,在波爾多葡萄酒廠品嚐了若干年份酒,併發給證書。這些年份酒的價格比其他葡萄酒的價格高几倍,甚至是十多倍。這一品嚐引起了我的思考,茅臺酒為什麼不研製開發年份長的高檔酒呢。不僅可以提高茅臺酒的檔次,而且還可以大大增加茅臺酒的經濟價值。我回到廠裡,把我研製開發陳年茅臺酒的想法與時任總工程師的季克良同志及老副廠長李興發、許明德、汪華等同志商量,他們一致同意。經過廠務會議討論,擬定叫‘珍品茅臺(酒)’,並提出了酒質、包裝物、價格等初步方案。包裝設計委託貴州著名設計師馬熊先生負責。酒樣品的研製由克良、興發、汪華、明德同志負責。經過半年多努力,樣酒經過多次論證和品嚐,特別是經廠評酒委員會的品嚐都認為不錯。馬熊先生設計的包裝物,當時大家都認為大方、豪華、古樸。馬熊先生還建議在包裝盒內陳設上一個古代的銅酒具,經有關專家論證,廠務會討論,一致贊成這個設想。

茅臺知識· “珍品”茅臺酒的前世今生

青銅酒爵哪裡有得生產,當時大家都不清楚,馬熊介紹雲南昆明有家版銅廠,不知道是否能生產。鄒克良廠長帶上現任茅臺集團董事長、時任廠長助理的袁仁國,由辦公室趙明星開車,驅車12個小時到了昆明。版銅廠是家小企業,廠房破爛,設備簡陋,但工藝技術精湛,更為重要的是鄒開良覺得這家廠的年紀還不到25歲的曹以祥廠長有威信且能幹。當時是計劃經濟,銅杯的原料——銅,要由國家計委下達計劃,為此請了昆明市輕工局局長、昆明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昆明市委組織部的同志一起晚餐,市領導都表示會設法解決銅的指標,幫助當地企業的發展。

茅臺知識· “珍品”茅臺酒的前世今生

設計出來後多人建議把銅改成陶,包括省裡一個領導都有這個意思。但當時茅臺的鄒開良書記堅持用銅,說用陶顯得不倫不類。事實證明用銅是正確的,當時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特別是上海古玩市場簡直賣瘋了,有的人就是衝這個酒器來買酒。這個包裝完成後,茅臺酒的檔次和品位得到很大提升,價格也上去了,一下子賣到150多塊錢一盒。”

珍品茅臺自此一炮而紅,三十年來屹立潮頭,從未被打下神壇,已然成了中國高端白酒的代表,而且會永久一直延續他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