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身高到底有多高?

古人身高到底有多高?由於古代沒有體檢記錄之類的資料流傳下來供後人考,我們只能從一些古典書籍中的記錄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在這些流傳下來的古書中,醫學書籍無疑是最有可信度的。

眾所周知,在古代日本人被中國人稱之為倭人,那麼“倭人”中的“倭”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將日本人稱為倭人呢?這就與日本人本身的身體狀況有關了,因為在古代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只有1米5,所以中國人才會用倭人來稱呼日本人。因為“倭”字的意思是"身材矮小""身材小一號",而與人組合在一起則表示"身材矮小的人",其中包含了對日本人身高的蔑視。那麼古人既然能夠蔑視日本人的身高,那麼他們的身高如何呢?比之現代人又如何呢?

古人身高到底有多高?

大家都知道現代人的身高與其所處的地域也有關,一般來說是北高南低,古人的身高也遵循著這一規律。而且除了地域原因外,在古代的不同時期,古人的身高也有所不同。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沒有數據的記錄,所以只能拿他們成年的標準身高來估測他們的標準身高。

《靈柩經》是成書於戰國時期的一本醫學理論書,它記載了當時人們的大概高度:人長七尺五寸,也就是說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們高度大概是七尺5左右。

明代著名的醫藥學家張景嶽在其著作《類經》中也提到:“眾人者,眾人之常度也,常人之長多以七尺五寸為率”。在這裡張景嶽也認為常人的高度是七尺五寸。

問題來了,7尺5寸換算成現代的米,是多少?我們知道古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0.23米,所以古人的身高在現在大概是1.725米左右。

最新的各國男生平均身高,我國男生的身高也沒上一米七啊!看來古人雖然食物來源和營養比不上現代人,但身高卻不輸現代的我們。

其實我們也可以從一個實物來做個簡單對比,那就是秦始皇兵馬俑。由於兵馬俑是根據當時的真人做出來的,所以測出這些兵馬俑的高度就大概知道當時士兵的真實高度了,目前已經發現的兵馬俑的身高大概在1.8米--1.9米居多,大部分都是1.8米出頭。

三國裡面,關羽身高2.07米,呂布身高米,張飛身高1.85米。當然,他們都屬於軍官級別,身高較高也不足為奇。

由於這些士兵可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所以身高可能比普通人高一些,所以當時普通人可能在1.8米以下,估計就在1.7米左右吧。歷史書上記載、考古研究發現,古代人的身高普遍比現在人高,雖然度量衡和現在不一樣,但是經過粗算,古代人仍然比現在高了不少。環顧當時的世界各國,中國人的身高算是排前面的。

但是考古專家從出土的西漢士兵群葬墓中士兵的大腿骨長度可以推算出,當時士兵的均高超過1.7米。到了宋朝之後,人口劇增,人均營養水平下降,身高自然也降低了。

而到了解放初期,國家普查,大陸男子均高為1.65米。70年代、80年代國家人均身高均有所提升,直到90年代初大陸男子身高平均值才回到1.7米的水平。

那麼我們有沒有給古人拖後腿呢?相信很多人會說現在的平均身高和秦漢時期的差不多,甚至還要高,並沒有拖什麼後腿。但是真的沒有拖後腿嗎?要知道在古代中國人的平均身高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與秦漢同時期的羅馬其徵召優秀士兵的標準身高也就1米65,而十八世紀的美國和歐洲男性平均身高也才1米67左右。而反觀現在,歐美人的平均身高比我們中國人高太多,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還是拖了古人的後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