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爲何多數王朝帝國難破300年?

周億軒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人口暴漲的原因。為什麼起義基本都發生在黃河以南,就因為黃河以南溫暖的氣候很適應人類繁殖,河南,河北,山東人口可以在安定幾十年人口快速增長。再看黃河以北的山西,陝西,東北人口緩慢增長,人口少,人均耕地面積就多,老百姓自然安居樂業。

最富的南宋為什麼起義特別多,就是人口帶來的土地矛盾,人口暴漲就意味著很多人沒有土地,沒有飯吃,要吃飯就得想辦法。

明朝初朱元障把山西人口遷往全國,但僅僅幾十年,南方各省人口都超出山西,就是氣候的原因。

安定的社會,溫暖的氣候,黃河以南都在忙著生孩子,人口越生越多。對於沒事幹的人生孩子,皇帝一點辦法也沒有,總不能不讓老百姓做愛吧!曾有人提出活埋60歲的老人,也實施過。人口暴漲帶來的土地矛盾是朝代不過300年的根本原因,只有通過戰爭來減少人口重新分配土地,古代控制人口除了戰爭能有什麼辦法。

周朝800年,當時是奴隸制,人口不會暴漲,奴隸很早就會死去,奴隸生育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後期400年,戰國頻繁的戰爭人口不會很多


戀香惜玉63792524


公元前2697年,黃帝建國紀元開始,到大禹立夏的公元前2070年,有627年。

夏朝,從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有470年,

商朝,從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有554年。

周朝,從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790年。

這是中國早期國家的時間。平均610年。沒有一個低於300年,而且平均兩倍於300年。說明核心的傳承時間是可以經常超過300年的。

黃帝時代之前,東方的社會組織形式是氏族社會。傳承斷裂的一個明顯標誌是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的萌芽當在公元前4000年前後。氏族社會,當然是血緣選舉傳承了,但血緣關係密切,所以可以稱為一個連續傳承,那麼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697年是1303年,和世界中世紀時代的全程一樣長。是三百年的4倍。

黃帝起2個300年,一傳承,

氏族社會,發展到4個300年一傳承。

構成一種翻翻的關係。

再之前,是新石器母系氏族社會。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巨大變化,就是動物的馴養和植物的栽培,也就是農業革命,對動植物的觀察和改造的零星行為,時間太過久遠,明顯的開始農業行為是1萬年以內的事情了。進一步形成村落,並且經濟重心轉移到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就是公元前6000年前後的事了。由四處遷移,到相對固定的生活,兩者的變化和傳承力度是大不一樣的。

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是2000年時間,

時代的傳承時間又一次實現翻翻。

農業社會之前的舊石器晚期和中石器時代的傳承又是怎樣的呢?

我可以告訴你,一定也是一次又一次翻翻的。或許大家會質疑說,一個氏族部落很容易和別的氏族部落爭奪食物進而產生激烈的生存競爭,存在的時間可能不長。

這裡我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路,就不會有這個疑惑了,和其它學科裡的人擇原則是相同的,我們能夠談論這個問題,那麼,我們的直系祖先一定是生存競爭的勝利者哪怕是百萬分之一,我們就是這百萬分之一的後代。這麼多次的連續成功,持續的時間一定短不了。

時間就來到了5萬年前10萬年前了。

人類一代更早一代的祖先為

晚期現代智人,5萬年前

早期現代智人13萬年前。

早期智人,34萬年前,

非洲海德堡人85萬年前。

直立人220萬年前。

開始直立行走,600萬年前。

人族就是這樣一級級傳承的。如果用300年的眼光劃分這600萬年,就是20000個階段。我這前前後後十幾個階段,就掌握了人類社會的本質潮流和節律。

一個理論,不僅僅要自圓其說,而且要一以貫之。

翻翻或者用某種比例劃分歷史,才是最簡最完美的理論。

封建社會的主流朝代更替,平均163年。

發展到工業社會,就是五六十年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世界核心地區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為:

公元1738年,

公元1810年,

公元1873年,

公元1929年,

公元1979年,

公元2023年,

公元2062年。

工商時代的規律開始大轉型。

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就是一個經濟波動,變動幅度就沒有古代的興衰和氏族社會的存亡那麼激烈了。

這一切的公比為黃金分割率1.618033989開4次方。也就是歷史的不大不小的主流節律。


世界發展全息週期論



125878215蜂獾


客觀分析:300年可以產生幾代皇帝?第一代在位20-30年(前半生在打江山),第二代40-50年(20-30歲時繼位),以此類推,大致是五至六位皇帝。

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第一代憑的是實力;第二代年輕時受其父薰陶,註定會延續其父的能力;第三代,經過第一二代的父輩經營江山已經穩固,有能力的會繼續發揚光大,沒能力的隨便混混就可以了,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富二代,隨便玩玩;第四代,開始腐敗;第五代,加重腐敗;第六代,腐敗到極致,統治被推翻。


arman99156026


社會管理成本的增加導致了王朝的滅亡!

毫無疑問,一個王朝建立之初,由於國家剛剛創立,統治階級一般都能夠保持創立之處節儉的生活作風。而且統治階級機構簡化,效率較高。皇親國戚的數量也十分少,全國各地的官僚和地主階級也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因而國家管理成本較低,加之國家統治者重視恢復農業,休養生息。因而社會處於一個上升期。


隨著王朝的囯祚不斷延長,統治階級的數量呈指數上升,皇親國戚的數量不斷增加,各地的官僚和地主階級也不斷的壯大,通過手中的社會資源和權力不斷侵蝕百姓的土地,壓迫各地農民的生存空間。社會上層統治階級和底層人民之間的差距愈發的懸殊,階級矛盾不斷上升。社會不穩定因素開始不斷積累。

社會矛盾的積累,一般都有其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當經歷十幾代皇帝之後。大約200多年的時間,社會管理成本基本上就會達到一個矛盾爆發點,底層的百姓無法再承受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統治者內部也會出現裂痕,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農民暴動和地方政權叛亂便會如雨後春筍,將腐朽落後的舊王朝徹底捅破。因而歷朝歷代一般都很難超過300年的國祚。

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明朝來說,明朝末年崇禎年間,全國分封的朱姓藩王已經達到了幾十萬,這些藩王一方面領著國家給的俸祿,一方面在地方上佔據優良的土地和田產以及各類商賈。這些藩王就像一個個自從在不斷地蠶食著大明王朝最後的一點血肉。最終明朝的國庫無力承受如此大的開支,而導致軍事用都拿不出來。也真的是難為了崇禎皇帝。因此,明朝末年的滅亡,一方面是由於自然災害的頻發,另外一方面更是因為社會管理成本的急劇上升達到了一個矛盾爆發點。


因此,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國家想要長治久安,必須要對統治階級的權利和利益進行一定的控制,對底層廣大的人民進行一定的幫扶,對社會管理階級進行一定的精簡合併。進而減小社會管理成本,減小貧富差距,增加社會凝聚力和保障社會穩定!


珞珈山的貓


中國皇朝是封建式,家族式,分三個時期,第一期,創業,興盛,第二期,守業。第三期,腐敗,社會矛盾激化。

唐朝,明朝,清朝都不過三百年,打倒皇帝當皇帝,換湯不換藥,廣大老百姓感覺不到改朝換代的幸福感,該受苦還受苦,該交稅還交稅。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統治,殘酷壓炸老百姓,造成社會兩極分化,貧富懸誅,物極必反,結果退出歷史舞臺。

冷眼看歷史,感到歷史是冰冷的,沒有一個皇權為勞苦大眾的,建立一個民主,公平,正義統治和被統冶者利益共同點,社會才能長治久安。


仼雙貴


去看看萬曆十五年就知道了,中國的體制是中央集權,精神支柱為道德,管理方法則依靠文牘,幾千年未曾改變,體制的弊端剛開始建國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隨著不斷的發展~弊端也在不斷體現,難以克服,現在的中國也在不斷地探索,中華民族非常複雜。


1只仰望猩猩的猴子


一般開國皇帝不管是統治還是政策,民意等方面都做的很好!因為他已經看到前朝的執政弊端以及不得民心抓住這些弱點再加上朝廷當中觀點相同的政客來個裡應外合一舉拿下!當然前朝的統治者也想從政策,稅負,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為什麼實施不好呢?應為他們安逸的日子過得太久了以為什麼都在掌控之中然而皇帝根本聽不到最底層人民需要什麼?最底層也是最多的人心聲!氣球膨脹到一定程度會爆鋼鐵也一樣!


西伯利亞狼64188097


因為都把西周時的分封制當做過期的制度放在一邊棄之不用,就朱元璋領會到了還被孫子、兒子廢止了。分封制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殖民制度,試問哪個朝代不是亡於土地兼併造成的流民,分封制的好處就能分流帝國的流民,還能擴大領地,可惜各個朝代的皇帝都為自己宗的利益大加反對分封制度。如此短視活該超不過300年。


樂釋經典


有很多外部原因唐的安史之亂,宦官亂政,藩鎮割據當然是直接原因,明是西北農民起義,遼東滿族,清是革命黨,工業革命,現在回答一下你說的問題三百年一換,本質上就是政策不適應時代,三百年的穩定導致家族化,門閥化,上層的利益就是家族,自己,不是朝廷,奇葩的政治極端,貧富極端,致使下層麻木,很多有能力的人也不是所謂的有識之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