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精英人才培养”及子课题开题仪式在京举行

“国际精英人才培养”及子课题开题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杜智勇副会长宣读课题立项书

2018年10月21日上午,中联大恩国际信息科学研究院负责的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十三五”规划科研课题“国际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途径、评价体系”及子课题——“国际精英人才培养之家族传承教育课题研究”在北京市国家农业物联网实验室会议室举行了开题仪式。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杜智勇先生宣读总课题立项书,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国际教育工作委员会会长、中联大恩国际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刘浩在仪式上做了课题报告。

据刘浩院长介绍,随着世界各国日益频繁的教育交流,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国际化及国际人才的培养已列为欧美众多国家的国家重要战略,因此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的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国际教育的专家学者都针对教育国际化展开研究。

周南照先生在论教育国际化多于内涵、战略意义与实施途径中写道:“教育国际化”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或全球层面上的内容融入教育的目的、职能或实施的过程中。也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一个教育系统、一个教育机构回应全球化教育的具体政策或措施”。

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说,“教育国际化”意味着通过国际交流更好的了解本国的民族特性,保持和促进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它也意味着促进科学知识的跨境流动和公共信息的传播共享,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教育信息化。但是,目前针对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国内外的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认可。

欧美等境外专家学者多从教育服务贸易的角度展开探讨。中国的专家学者多采取细分层次的方式,分别作基础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职业教育国际化等作出研究。

“国际精英人才培养”及子课题开题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国际教育工作委员会会长、中联大恩国际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刘浩做课题报告。

在教育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下,我国国家层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教育国际化的内容作了具体描述,指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及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在此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中国各层次的学校、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如火如荼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与交流活动。

但是,目前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育国际化与国际人才的培养之间的关系不明朗;教育国际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度不高;国际课程与国内课程有效、无缝对接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目前存在着,国内的课程与国际课程简单的拼接,学生和老师很难把握;幼儿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严重脱节;教育国际化简单被理解成引入国际师资、课程及出国留学等,还没有将中国的教育放到国际教育的整体去研究;目前教育国际化研究往往忽略了地区文化冲突、政治特点这些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等。

据了解,该课题计划从教育国际化存在问题导向入手,根据科学成长规律、国际精英人才培养需求、社会实际需求开展研究。研究的结果要为大中专院校、社会机构开展教育国际化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为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教育国际化政策提供参考。该课题研究者提出,国际教育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培养国际精英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所以,首先要在理论方面进行国际精英人才的评价标准、概念作系统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对国际精英人才作出概念和教育国际化的范畴,把国内外国际精英人才的概念、培养方式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建立企业、社会组织、家庭三位一体的国际精英人才培养模型及评价标准;其次是进行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果试验跟踪,与国内外大中专院校合作建立实验学校、实验班,同时引入企业、社会组织、家庭参与实验,将传统的方式、方法、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和有国际化课程、新的方式、方法培养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系数,按照百分制评价比较;还有就是计算机学习实验模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的应用,利用计算机模拟试验,可以把人的生理数据、记忆规律、创新思维、新的课程模式、培养方式方法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模拟出跨度几十年的成长轨迹。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原领事魏礼庆、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杜智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原办公室主任王时、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中科大科普产业研究所所长周建强、中国信息协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刘传高、苏州景范中学校长沈宗健、当代著名艺术家、雕塑家刘帆教授、中外企业家联合会代表李建先生等各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了开题仪式。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国际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联大恩国际信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飞担任主持人。

“国际精英人才培养”及子课题开题仪式在京举行

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发言

“国际精英人才培养”及子课题开题仪式在京举行

著名书法家、艺术大师欧阳中石入室大弟子赵连甲老师发言

“国际精英人才培养”及子课题开题仪式在京举行

北京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张晓虎发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教授对课题内容规划提出了自己专业领域的见解。王老师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因素是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中占第一位的是阅读能力。著名书法家、艺术大师欧阳中石先生入室大弟子赵连甲老师认为教育要以德立身。

“国际精英人才培养”及子课题开题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原领事魏礼庆做总结发言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原领事魏领事说:参加会议的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这都是课题成功的保障,“教育兴则国家兴”,这个课题非常契合当前社会形势,跟民族文化复兴的主题是紧紧相连的,目的都是“国家兴”。他还列举了美国关于此类教育的培养案例,希望这个课题在各领域专家的努力下取得丰硕成果,造福于家族、造福于社会。

“国际精英人才培养”及子课题开题仪式在京举行

课题组为各领域专家颁发特约研究员证书

最后,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国际教育工作委员会会长、总课题负责人刘浩,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国际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会长罗洪霞女士为课题组各领域专家颁发了特约研究员证书。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国际精英人才培养的同时,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中联大恩国际信息科学研究院负责的 “十三五”规划科研课题及子课题,正是响应国家号召,并为更好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共同努力。(安学在线 刊发)


“国际精英人才培养”及子课题开题仪式在京举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