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草編鞋、草編動物嗎?如今已被列入綿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羌族草編主要是在北川羌族聚居地多年流傳的各種草編技藝,其中以草鞋編織、棕編生肖動物昆蟲和草制麥稈畫為主。 2015年,羌族草編技藝被列入綿陽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還記得草編鞋、草編動物嗎?如今已被列入綿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棕編作品

羌族先民早在大禹治水的時候就開始利用山上生長的植物和藤蔓編制各種日用品,人們身上穿的草鞋、蓑衣,日常用的籃、筐,就是最早的草編制品。隨著時間的推移,羌族草編產品的工藝越來越精細,越來越實用。

還記得草編鞋、草編動物嗎?如今已被列入綿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羌族草編作品展示

羌族草編採用的材料主要是農村的各種廢棄物和山裡生長的植物,包括:稻草、玉米皮、蓑草、棕櫚等。採用包括:草鞋馬馬、腰盤、剪刀、穿針、烙鐵、鉤針、膠槍、刻刀以及挑刀等工具。

還記得草編鞋、草編動物嗎?如今已被列入綿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棕編作品

5.12大地震以前,羌族草編在北川有一定的發展。但是,由於受5.12大地震的影響,無論是對草編傳承人或者是與草編的相關工具和草編的原材料來源,都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基本沒有完整的能從事草編的人員。

還記得草編鞋、草編動物嗎?如今已被列入綿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草編作品

5.12大地震後,在政府的支持下,開展了相關技術的培訓和產品的開發,對北川的草編的傳承與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代表性傳承人黃強,自幼跟隨前輩學習草編技藝,熟練掌握草編材料的選擇、處理及編織技術,同時首創了分步流水編織技術,大大提高了編織效率。

還記得草編鞋、草編動物嗎?如今已被列入綿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傳承人黃強

黃強還獨創採用桐油處理成品的技術,改變了原來草編作品採用鮮葉編織,無法長久保存且容易變色的難題。還開展了羌族草編技藝的研究,建立了羌族草編傳承培訓基地。

還記得草編鞋、草編動物嗎?如今已被列入綿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人文奧運金獎作品《禾偕稻草草鞋》

還記得草編鞋、草編動物嗎?如今已被列入綿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草編傢俱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羌族草編在2016年走出國門,羌族草編“中國龍”,還被芬蘭國家森林博物館收藏。目前,羌族草編累計培訓留守婦女和殘疾人朋友超過8000人,帶動就業超過120人。開發出了工藝草鞋、棕編生肖動物、竹編工藝和麥稈工藝畫四大系列近百種品種。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改進,在保證傳統草編技藝的前提下,進行生產性保護傳承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