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成立後的第一個春節悄悄向我們走來。在過去一年中,雄安新區安新縣的父老鄉親們激動興奮、迷茫困惑、默默祈禱,守候希望。年來了,讓我們到市集中尋找鄉愁的記憶,把期盼融入雄安新區嶄新的春天!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安新縣城裡的集市隨時代而變遷。小南街、橋頭、北市場等自貿市場在過去幾十年裡已成為當地人美好的回憶。而今位於縣城永安路口的早市在倍受爭議中也堅強的走過十五年,事實上已成為安新縣城唯一亦市亦集的農貿市場。早市位於永安南路長千米餘,在雙幅路面上半路半市,兩側固定門店過百,流動攤位逾千。是縣城近十萬人口和旅遊接待的重要生活物資集散供應地。圖片為老城小南街市場。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陳福友老人今年九十歲。他是早市中年齡最長者。雄安新區安新縣大張莊村人。他每天下午和他小几歲的老伴撒下魚網,清晨收穫後到早市出售。二十三歲入伍在河北省軍區二十四團經歷抗日戰爭。雄安新區成立後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多次採訪他談談感受,老人回答,日子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因為是自己魚獲,半大的鯽魚才五元一斤。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時代在變,口味在變,不變的是水鄉人對家常燉魚的熱愛。年復一年,寒來暑往,來自寨裡鄉生活在城裡的小孫總是第一個趕到早市的人。他正抓緊用抄網將魚從增氧箱中撈到攤位上,希望在年前這最後一個集日裡增加更多的收入。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溜魚片是白洋淀當地著名的美食。而削魚片所用的黑魚必須保證鮮活口感才好。歷史上這道工序是由飯店有經驗的廚師才能操作。而現在小孫為增加收入,在零下十幾度的氣溫中為預定的飯店提前把魚片削好。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在安新,人們把當地的土特產戲稱"倆蛋一腥"。這倆蛋就是醃鴨蛋和松花蛋。隨著工藝改進,蟹油鴨蛋和無鉛松花蛋成為人們年節走親訪友的上佳禮品並銷往京津等地區。雖然在縣城賣倆蛋的固定門店較多,但大多數人喜歡在早市買上幾個圖新鮮。圖片為安新鎮西里街村的老曹為顧客裝鴨蛋。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早市中賣蔬菜的攤位較多。而進入集市第一家攤位是安新鎮西里街村老閆家。我老家附近住的鄉鄰。由於品種多質量好服務優回頭客眾多。初二早上,老閆只在家過了個初一又來出攤。也許是這幾天的降溫讓老閆有點感冒,邊吃早餐邊痛苦的閉著眼睛。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賣鴨蛋的老曹和賣蔬菜的老閆倆家攤位相鄰,又同是安新鎮西里街村人,買賣不忙時老哥倆時常一起聊天。談的最多的是雄安新區成立後的拆遷。什麼時候拆,補償標準是多少,人們要搬到哪裡去,以後生意如何做是他們談論最多的話題。從他們聊天中深切感受到對雄安新區的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在當地人的飲食裡,燜子蘿蔔丸子豆腐泡是年集上應季的食品。安新鎮北新街的張賓和妻子跑了十六年的客運,由於企業化管理車輛被收購了。現在夫妻倆每天四點起床在冰冷水中清洗加工準備原材料後出攤,然後在寒冷的氣溫中站立整整一個上午。這是張賓在陰曆二十八嚴冬的清晨炸蘿蔔丸子。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隨著工作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當地人特別是年輕上班族已很少在家中做主食。電烙大餅是部分人的最愛。來自安新縣北新街村的王磊小夫妻和岳父母經營的大餅攤在早市堅守了八年。活面、柔面、下鍋、抹油、翻面等工序早於爛熟於心。今天是年集,他們比平時起床更早,這一天他們一家人共烙出200餘公斤麵粉的大餅出售。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乾果是年集中銷量較大的休閒食品。在早市中不多的幾家攤位中,來自安新鎮小張莊村的魏師付已堅守該行二十多年。從二十年前的小南街市場開始創業直至早市建立,他一直堅持自己加工並嚴格質量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糖炒栗子和各種風味的炒瓜子是他家的主打產品。二月二節後,在國家計生政策調整後四十多歲的魏師傅妻子二胎如願的生了個女兒。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北方人愛吃麵。年集中來自端村鎮中后街村的張克仙大姐的麵條攤是知名的兩個攤位之一。由於丈夫胖二天生殘疾,堅強樂觀的張大姐撐起了整個家。去年七月,愛好戲曲的她登上了河北電視臺絕對遊戲票友大賽,為家鄉贏得了榮譽。當談起參賽的情景時,仍然看出她內心掩飾不住的喜悅。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年近五十的龔海平家住縣城正義社區。他家的豬肉攤雖然不大,但因服務優口碑很好。春節年集前這幾天每天都買出七、八片豬肉。後來聊天得知雁翎西路真心包子鋪是他家開的,愛好攝影的朋友們都知道,每次外拍出發前都在他家集合吃早餐。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在年集裡上了年紀的老人仍沿用傳統工藝製作當地很難尋找到的特色小吃。爐饢(水鄉稱烙子、荷葉)。一種用小米粉調成糊狀攤制而成,軟糯香甜,健胃強身。來自水鄉圈頭採蒲臺村的郭大姐,在嚴寒裡穿著厚實的冬裝每天辛苦勞作、像這樣一直堅守了十幾個冬天。現在郭大姐使用了多年的這套特製鍋具在市場已無法買到。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正月十五吃元宵。縣城神道街的元宵是眾多城裡人兒時的記憶。它的歷史整整延續了三代人近半個世紀。每到正月十五前幾天,來自安新鎮南合街村的車氏家族的元宵攤位分佈在新老城區的主要街道。在年集的攤位中,他家白底紅字的招牌特別醒目。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位於早市口的萬慶隆水產是年集裡銷售海產品的門店。由於當地人口味偏好淡水魚類,開店賣海鮮效益並不樂觀。來自安新鎮郭裡口村的車立強已在這裡堅守了一年。前些年小車做為十萬白洋淀倒魚大軍的一員轉戰大江南北艱苦創業。隨著雄安新區成立,現在他把創業的主戰場轉移到了家鄉。照片中間者為車立強。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位於早市口東側的根來批發部在縣城小有名氣。店主根來是安新鎮小西街村人,從1986年至今已有32個年頭。從白手起家到現在擁有了三層價值不菲的固定門店。他談起近兩年的生意非常感慨,公款消費已微乎其微,年節送禮的越來越少,今後只能靠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來生存。圖片為根來在介紹新上市的千年雄安白酒。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在安新水區漁民們織蓆捕魚生活曾經富足,歷史上號稱金圈頭銀澱頭鐵打的採蒲臺。由於白洋淀水位偏低並幾次乾涸,加之葦蓆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現在部分水鄉群眾生活陷入了暫時的困境。位於早市口來自圈頭鄉東街村的夏紅果是第一批從水鄉到縣城的創業者,已在城裡打拼了十幾年並站穩了腳跟。他的牛羊肉店在春節生意興隆、儲備的庫存銷售一空。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深入年集探訪,竟然發現一些外地的創業者在雄安新區成立後來此打拼。來自黑龍江哈爾濱的康輝夫妻一年前來到安新加工銷售紅腸。憑著東北人的誠信和過硬的產品質量漸漸打開了市場。康輝妻子自豪的說,她家的買賣是東北老鄉中最好的。春節前這幾天他們共生產銷售紅腸300餘公斤。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陰曆二十八清晨,由於晚上要趕火車回家過年,來自四川重慶的馮江小夫妻倆已連續工作了一晝夜,共生產出已預訂的一百五十公斤麵條。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年初四,當筆者到市場購物時,這對小夫妻的麵條店竟已開張營業。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來自邯鄲大名的陳建軍夫妻半年前來到安新創業。在同他聊天中感到,雖然他對雄安新區前景充滿信心,但對年節銷售不佳感到擔憂。他真誠期盼新區管制能早些結束,儘快辦個營業執照,迎來到雄安新區創業的最佳機遇期。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吉林省白城人劉彥濤帶著妻兒和老人半年前來到安新,經營著一家東北風味的田園歺廳。雖然位置靠近縣醫院,但生意仍不太景氣。大年三十晚上,小劉帶著妻兒去看電影,留下守攤的老父親一個人在看春節晚會。另人惋惜的是當筆者三月中旬路過該店時,門口掛出了該店轉租的告示。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在家鄉的年集上也會留下純真美好的友情和親情的記憶。安新鎮南合街村年過六旬的老馬從小聽著樣板戲長大,從十幾歲開始迷上京劇。他最擅長的是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選段。在早市購物時,經常駐足聽老馬唱上一段。隨著時間推移競和他成了朋友。老馬坦言有時天太冷了唱上幾句暖暖身。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許文清,我曾在安新鎮西里街村居住時一個院長大的發小,原來在百貨公司上班後下崗多年。為了維持生活他仍然堅持老本行賣小家電。由於企業不景氣目前連養老金都無法支付!期盼到年齡退休時能夠得到養老保障。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年集上各種加工食品的燃料全部用上了清潔能源液化石油氣。來自安新鎮留村的高海果家的氣站是主要供應商。我的高中同學。在聊天中年近六旬的他明顯感覺到體力越來越跟不上,但為了生活仍然頑強的堅守著。照片中的高海果在為商家換完氣罐後調試燃氣灶具。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幾許鄉愁幾多期盼!隨著雄安新區建設不斷推進,真誠期盼家鄉的早市不再以街代市、佔道經營,噪音擾民,汙染環境。有理由相信,2018年或不遠的將來,人們長久期盼中的一個規範有序具有安新水鄉特色的農貿市場將變成現實。我們記錄的這些市集中熟悉的場景和影像,終將會成為雄安新區人民揮之不去的鄉愁記憶。

雄安記憶,家門口的早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