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懷化市:家門口,又見溪水清又清

懷化市:家門口,又見溪水清又清

水上環衛工人正在進行水上作業(楊水玉 攝)

懷化市:家門口,又見溪水清又清

岸邊垂釣的市民(楊水玉 攝 )

太平溪,堪稱懷化的“母親河”,全長14.18公里。它蜿蜒流轉,身姿婀娜,東西走向穿城而過,為城市注入了生命力,與懷化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生長於懷化,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之前的市民,童年時代應該都有這樣的記憶:家家戶戶日常生活離不開家門口的這條溪,人水相親,好不愜意。

然而,曾幾何時,家門口的那條小溪變髒變臭,再無人問津。近年來,特別是2017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加大對太平溪的綜合整治力度,水質不斷改善,人居環境不斷提升,懷化的老百姓也有著自己切身體會……

河堤楊柳依依垂釣閒

12月17日,初冬,微寒。

記者來到太平橋段太平溪沿岸,只見沿岸溪水清綠,兩岸楊柳依依,綠樹掩映。

一眼望去,岸邊三三兩兩成群的垂釣著不少、步行建身者來去匆匆,不遠處的湖天大橋下,幾位老人正放著音樂鞭打陀螺健身……

今年80歲的李澤棟正在河邊垂釣。看起來精神矍鑠的他,見記者詢問他釣魚的情況時,老人高興地說:“昨天我還釣了一條剛好2斤的鯉魚,漂亮得很呢。” 老人說,去年雨水多的時候,他一天可以釣到10來公斤魚。

李澤棟是懷化石油公司的退休職工,上世紀70年代從安江搬遷至鶴城區。

老人年輕時便酷愛釣魚,愛好保持至今。他回憶,剛搬來懷化時,太平溪的水很清澈,不深,他經常和朋友來溪裡抓魚、翻蟹。

溪水漸漸被汙染後,自己再也沒來過了。

李澤棟回憶:“大概迴轉10來年,這水開始變得好髒,都是渾水,河裡都是垃圾,爛衣服,麻袋子、塑料盆子到處都是,臭的要死。” 那時候,喜歡釣魚的他經常去花橋水庫、竹林湖那邊去釣魚。

他說:“溪水通過治理後,確實還清蠻多,而且也不臭了,水質好點才有魚嘛,還是好嘞!”

這時,正從不遠處的上游駛來一艘機帆小船。老人指著船說:“這是環衛工人天天在這裡撿垃圾。”記者老遠和他們打招呼,想向他們瞭解環境情況。

船靠近後,記者看到,機動木船上有一小堆水藻、幾袋枯葉和幾個礦泉水瓶。水上環衛工人向和平說,現在溪裡的生活垃圾較之前少了,水質改善,特別是水下淤泥減少後,水草等較之前生長緩慢。

可是,環境好了,特別是夏天,散步、釣魚的人多了,垃圾也隨之會多。說著他指著附近的香洲橋說:“特別是早上,香洲橋上很多人隨手扔早餐塑料袋的現象比較多。”他希望大家能愛護身邊的環境。

百姓生活環境喜變遷

再順太平溪支流巖宴溪一路向上。記者發現,支流的水相對太平溪來說,水流淺,水質更清。

巖堰溪發源於黃岩涼山,途徑楊村鄉的爬坡村、水龍村、長泥坡村。

據附近村民反映,溪裡多年沒看到蝦米了,這兩年由於水質的改變,溪裡漸漸有了小蝦米,還特別多。

特別是在初春的枯水季節,溪流卵石裸露,附近村民發現常常有不少白鷺停留溪中覓食,啄食死魚蝦蟲等。

今年70歲的楊龍壽,是鶴城楊村鄉長泥坡村人,就住在巖堰溪邊。家門口溪流水質的“變遷”,也直接影響著他家的生活狀態。

因國道改道,他家於1994年從村中心搬遷至此,建起了一棟二層小樓。

他回憶:“當時家門口的水清的很,經常有很多人開著摩托車,來溪裡游泳呢,河對岸是一片農田,由於環境好,那時候附近醫院上班的人還誇我家是神仙住的地方呢。”

楊龍壽介紹說,剛搬來那會兒,家裡洗衣洗菜,隨便洗個什麼東東西西都在溪裡洗。大概在2000年左右,這裡的水就開始變得發黑發臭,雖然房子離溪只有幾十米遠,可那時候家人卻很少到溪邊去了。

記者看到,在他家西側,有七八間閒置的豬圈,堆放了很多雜物。

老人告訴記者,近年來,配合政府太平溪整治要求,他主動放棄了在家門邊多年的生豬餵養。

家門口的環境變美了,他高興地告訴記者,他正琢磨著,明年把自己住的院子改造改造,把豬圈拆了,到時候家門口一眼望去就是綠樹清溪。

說到這裡,老人臉上難掩心中的喜悅……(記者 楊水玉 )

相關背景鏈接:

2007年,市委、市政府啟動太平溪綜合治理工程。太平溪城區段綜合治理全長14.18公里,項目原總投資16.05億元,分三期工程實施。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防洪親水平臺工程、截汙幹管工程和綠化、亮化景觀工程等。其中,一期工程紅星橋至劉塘橋已全部完成建設;二期工程為紅星橋至湘黔鐵路橋3.5km,二期延長線為劉塘橋至林化橋3.4km ;三期工程為湘黔鐵路橋至四方田橋,總長5.28km。

近年來,懷化市加大對太平溪的綜合治理力度,項目建設進一步延伸至太平溪干支流的清淤施工。

該項目包括太平溪幹流及巖堰溪、潭口溪、坨院溪三條支流城區段河道,清淤總長度約25.63km。主要建設內容為施工便道、轉運淤泥、導流明槽、清淤疏浚、清除恢復、固化消毒等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