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爸10
華為不會成為另一個蘋果,因為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蘋果的IOS系統都是壟斷級優勢,除非出現跨時代的操作系統將其取代。
拿我最近玩的一款手遊舉例,如果不再使用iPhone,換成安卓手機,請問充值怎麼辦?還有蘋果有代充服務,價格比安卓便宜的多。離開IOS系統這些都無法實現,一臺手機+一個充電器多少錢?換成安卓看似省錢,但放棄的很多東西都是無法割捨的。
華為在銷量、拍照或充電續航等方面超越蘋果,確實值得振奮,但這些可以概括為安卓和iOS陣營間的競爭,華為的直接競爭對手還是安卓陣營的品牌。
如果題主問的是華為手機利潤或價格會不會成為蘋果,我想說價格可以追,利潤不會。2018年第二季度,iPhone的利潤是三星的3.6倍,是中國四大手機品牌利潤之和的3倍多,因為在全球銷售的高端手機中蘋果佔了43%的比例,還有服務業的強力支撐——AppStore、Apple Music、iTunes和iCloud等。
華爾街投資銀行Jefferies分析師蒂莫西·歐希預計,到2020年,服務業務將佔到蘋果年度總營收的約25%,佔公司毛利潤的約40%。
文森特_瓦倫丁
評論員門寧:
華為手機確實越來越貴了,以前3000多就可以買到華為的旗艦機型,現在旗艦機型的價格已經上漲到了5000+。以最新發布的華為Mate20pro為例,起步價已經達到了5399元。
很多人覺著華為忘本了,做大之後就太高手機的價格,賺“不義之財”,這點就有點冤枉華為了。華為的旗艦機價格確實在逐步提高,但手機的科技含量也在提高。
華為發佈第一款Mate系列的手機時,就採用了自主研發的海思芯片,但那時候的海思芯片與高通驍龍的差距十分明顯。現在呢,海思麒麟980與高通旗艦難分伯仲,且在旗艦機上加入了無線快充、超高清攝像頭、超高清屏幕、3D人臉識別等多種新元素,成本自然也是大幅提升。價格自然不能與之前相比。
而且華為提供了從幾百元起步的入門機型,千元左右的低端機型,兩千元左右的主流配置機型,在加上定位高端P系列和Mate系列,實現了全系列覆蓋,按原來的預算仍然能買到心儀的機型。為什麼非要盯住最高端機型的價格呢?
大眾還有輝騰和桑塔納不同系列呢,總不能賣過代步車桑塔納之後,大眾就不能做高端車型輝騰了吧,這個道理說不通。
再看蘋果,X之後旗艦機的門檻已經到8k+,這次出的XS Max更是萬元以上,華為與之相比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另外即使成為蘋果又怎麼了,蘋果賺取了世界手機市場超過50%的利潤,如果華為能夠像蘋果一樣賺錢,不是很好嗎?
難道非要像國企一樣,年年虧損才行嗎?
首席投資官
華為本身就是對標蘋果,但華為肯定不是另一顆蘋果。
首先起步不一樣,華為是從通訊設備供應商切入手機制造商這一個領域的。
蘋果的高價,立足於蘋果先入為主的優勢,作為智能手機的開創者,以及技術上領先帶來的品牌優勢。所以稱為高價手機的代名詞,一直以來蘋果的價格都是最貴的,利潤也是最高的。當然,有個別小眾的黑莓手機之外。
華為不同。華為早前走的是中端路線,價格不是很貴,但質量一直比較穩定。但因為這樣,導致華為手機利潤率也比較低。
只是華為進入高端領域的努力從未改變。而且華為現在高端手機,價格也是很貴的,但至少貴的很有道理。那就是每一次技術創新的基礎上,以及性能配備比如外觀設計、拍照、系統體驗等有大的提高,華為手機才會提高自己的售價。這是與蘋果有較大不同的地方。
也就是華為只有高端機才賣高價。
但要注意到,為了保證自己的市場競爭力,服務中低收入者,華為還創建了互聯網手機品牌榮耀,這是針對中低端客戶的一個子品牌。也就是華為的產品線分佈,比蘋果更加合理:買好手機我有華為;買普通手機,我有榮耀。這與蘋果一味的賣高價迥然相異。
從目前來看,華為在銷量、市場份額上已經與蘋果相差彷彿,在美國市場之外,其實華為已經超越蘋果的市場份額。
但即使華為最新的產品價格也是非常昂貴,並沒有變成另一個蘋果。因為華為就是華為,蘋果依舊還是蘋果。
波士財經
笑死我了杞人憂天,給你看一張圖,就知道差距了
給了一把
其實在歐洲,華為已經是第一了。不說虛的,就在芬蘭的赫爾辛基,你根本避不開華為鋪天蓋地的宣傳,卻幾乎看不到三星和蘋果的廣告牌,研究機構IDC稱,2016年第一季度,華為在芬蘭的手機銷量是蘋果的10倍。2016年10月,華為手機迅速超過三星,奪得芬蘭市場佔有率的頭把交椅。
類似的情況在歐洲各地都在上演。
但是客觀講,華為手機業務可能已經進入瓶頸期
前不久,餘承東在華為Mate 10發佈會上表示,華為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超過蘋果,僅次於三星。英國媒體評選2017年度十佳手機品牌,華為強勢上榜,排名第五,碾壓排名墊底的iPhone 8,僅次於排名第四的iPhone X。
不過,實際情況是,在日趨飽和的市場下,華為手機業務增速下滑。華為2017年的銷售目標是1.8億部產品,2017年前三季度已完成1.12億臺,需要在最後一季度完成6800萬臺的銷量,基本無望。為什麼華為在短暫超越蘋果後,再難創造奇蹟了呢?
今年華為在P10閃存門事件以及Mate10的清真風波上的推辭和處理方式令人心寒,多多少少影響了大家對品牌的好感。加之手機品牌競爭激烈,外有蘋果三星新機強勢,內有小米OV步步緊逼,還有錘子魅族360等手機品牌都來分一杯羹,想要再次爆發式增長几乎不可能了。
蘋果代表了什麼?
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2016年蘋果和三星兩家公司佔據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總利潤的約94%。
蘋果以9%的市場份額佔據著整個市場利潤65%以上。而華為的整體利潤只佔4.1%,僅僅是蘋果的十六分之一。
總的來看,蘋果有著以下特點
1.超高銷量
2.超高利潤
3.超高品牌知名度
對於第一點,華為目前一句餘大嘴的說法已經達成。
對於第二點,華為顯然力不從心。既沒有蘋果把控全球供應鏈的能力,也沒有蘋果那樣的生態控制力,強行提升利潤必定會死的很慘,所以目前,甚至未來數年時間幾乎沒有可能。
對於第三點,華為目前可能在全球範圍內都沒有達到這樣的一個效果。美國禁止華為在其境內銷售組網設備,這也使得美國的無線運營商不瞭解華為,因此公司的智能手機在美國難覓蹤影,市場佔有率不到0.4%。而美國可是消費力超高的國家,如果不能蘋果老家美國打開品牌知名度,談何超越蘋果?
餘承東自己怎麼說?
當被問及市場份額超越蘋果,華為與蘋果之間還有哪些差距時,餘承東也坦承表示,品牌力和生態還不如對手。
能掙錢才是硬道理,華為的野心也不止於銷量上的冠軍。此次Mate 10系列的起售價為3899元,較上一代產品提高了500元,但銷量預期達到了1500萬臺,較Mate 9系列多出500萬臺,也放映出華為搶佔高端提升利潤的意圖。但實際效果如何還是個未知數。
從餘承東自己的話來看,華為能不能成為下一個蘋果很難說,起碼先超越了蘋果,再去做一個新的自己會比較穩妥。
最專業,最獨立,最深度的分析盡在【極客觀世界】,歡迎關注!
極客觀世界
華為低端機一抓一大把,你非要天天盯著旗艦看,量力而行,老想花低端機的價格享受旗艦機的待遇,天上掉餡餅都砸你頭上?真搞不懂你們這種人都是什麼心態!
人間正道是滄桑VP
又一個有問題的命題:為什麼要說華為手機越來越貴?
假設以前用Mate1的人,2688一臺手機,月收入假定5千多,夠買2臺手機。
現在都到了Mate20了,3999起步,5千多的收入如果還沒有漲到8千多,那不是手機越來越貴,是你沒跟上時代,你落伍了!豬肉漲了,青菜漲了,GDP連年增長,品質更好為什麼手機還要賣2688?
Pro是5千多了,保時捷定製都一萬多了,但是原來買Mate標準版的你,工資沒怎麼漲,為什麼想要更貴的Pro甚至保時捷版呢?
到底是物價上漲了,還是你的收入沒跟上?或者是你慾望已經超出你的收入了呢?
老油條鑫哥
題主問的問題稍微有點模糊,是不是可以理解華為會不會像蘋果手機一樣貴?
先說前半段,華為手機是否越來越貴?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這話又得分開看,不能一刀切。
首先,華為一開始主打的是榮耀手機,剛開始叫華為榮耀,後來為了擴大品牌影響力,將榮耀獨立了,重點搶佔互聯網渠道。然後又打造了華為的P系列,定位旗艦,價格高於榮耀。這樣一來,自然價格就上來了。
緊接著,華為模仿三星,開展雙旗艦策略,即P+mate,類似於三星的S+note,其中mate主打大屏旗艦,定位上又高一個級別。所以,價格上又上了一個臺階,由此才給我們感覺華為的手機越來越貴。
實際上,華為手機的定位方式決定了這種價格落差。如果我們看不明白,想想三星就清楚了。
其次,中國智能手機整體漲價,華為不是唯一的。這兩年,中國智能手機整體上迎來了大漲價時代,就連一向以高性價比著稱的小米也放棄了1999元的底線,旗艦手機的價格悄然幹到了4000+。所以,華為漲價屬於水漲船高的做法,也算是順應時代吧。況且,這幾年屏幕,存儲器,人工等都漲價了不少。
再來看看題目的後半段,華為手機的價格會和蘋果一樣貴嗎?
我覺得是一定的。只要品牌力達到了,華為一定會把旗艦手機價格飈到和蘋果一樣的高度。華為是一傢俬企,賺錢是天職,如果有能力賺更多錢,傻子才不賺。而且,任正非也曾明確表示,做手機就是要賺錢,得有一個合理利潤,否則哪來的研發投入,哪來的錢搞質量,搞品牌?
總之,華為之所以現在定價低於蘋果,核心原因還是品牌力的問題,如果有一天真的和蘋果一樣了,那麼旗艦手機的價格只會比蘋果高,不會低的。
互聯網觀察家
華為不會成為一個蘋果,華為可能會成為另外一個華碩。
可能有人會說,華為的體量,怎麼可能是華碩可以比的,實際上我說的不是體量,而是公司演進路線。
電腦時代的華碩,很像今天的華為路線:
抓對了一個產品,遇上了一個風口,不是通過營銷,而是通過技術,穩紮穩打,從後幾名奮起直追。
電腦時代的華碩,憑藉主板進入IT,憑藉筆記本的風口進入世界前幾名,與其同時代的康柏,明基,松下,索尼,包括眾多的公司在這場戰役中,消亡殆盡,華碩知道今天,筆記本仍舊是前面。
華為,通過網絡設備進入IT,憑藉手機有今天的地位,並且沒有靠打嘴炮,沒有靠PPT,而是靠自己的技術實力穩紮穩打,試問今天的手機廠商中,還有誰像華為這樣?
其他人看手機行業,基本和當年的熊貓,波導等差不多,只是當個投機風口,趁著豬都能飛起來的時候,把自己當成豬飛一把,而華為,卻是趁著風口,把自己練成了海東青。
等風停了,海東青依舊翱翔天際,然後抓豬吃。
不過,不論華碩,還是華為,都不可能成為蘋果,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兩家公司,都無法通過自己的生態,來定義潮流,這是關鍵。
講到這裡我稍微岔開話題,說說另外一個話題:美國哦這麼多年為什麼一直順風順水?
其實不是美國順風順水,而是美國的地緣決定了,從國土上來說,美國是這個世界上少有的難以被其他鄰國影響的國家。
大如中國,俄羅斯,印度,也會受周邊國家的地緣影響,想想我們國家的歷史,基本就是和周邊的突厥,匈奴等的鬥爭史。
為什麼說這個?
因為蘋果通過自己的生態,把自己玩成了類似美國的這種地緣優勢。
蘋果的系統和硬件如此之獨特,以至於它退出什麼,都會難以被攻擊——蘋果的屏幕沒有曲面屏,三星做出來了,但是能diss三星的公司有多少個?一旦三星創新,首先就是安卓體系內窩裡鬥,蘋果繼續吃肉。
同樣,谷歌推出創新的功能,然後看看安卓這些窩裡斗的公司們,一聲長嘆:我們還是聊聊版本升級的事情吧。
這就像中國發展了核武器,周邊國家馬上就開始嘰嘰歪歪了,中國必須在意周圍的聲音,而美國發明什麼,別人再怎麼嘰嘰歪歪,不還是出了個大嘴巴特朗普嗎?
因為很難被diss,所以蘋果成了所有手機廠商裡,最有機會定義潮流的公司。
其他公司的創新,不是沒有,而是很難成為潮流,因為不管是華為,還是三星,哪怕他們在努力,他們的創新都會被加上一個標籤:安卓陣營。一旦加上這個標籤,自身的創新溢價就低了很多。
你會和我說,那華為如果自己推出一個操作系統呢?
我會告訴你,少年,出去幹兩年在說話吧。
有人還記得EeePC麼?華碩當年推出的超便攜電腦。第一代的EeePC確實搭載了一套華碩自己搭建的操作系統,可是在隨後的日子裡,華碩依舊換成了Windows ,這就是事實。
如果做一個硬件需要5年,一個軟硬件結合的系統生態大概需要20年,這還是這家公司一直有不錯精品,戰略堅持的前提下。
所以,華為很厲害,但是別做蘋果夢了。想想別的公司吧,戴爾,惠普,因特爾等等都行。
沐雨縱橫眾神聊齋
不會成為下一個蘋果。
1.華為並沒有自己的系統,不能像蘋果那樣把自己的用戶牢牢的綁在自己的“賊船上”。
2.華為要想取得成績,必需在硬件配置和其它軟件應用方面超過蘋果。這次的mate20pro用料就很足,且集各家之所長,還有許多自己獨有的技術。
3.蘋果在創新方面不思進取,兒華為卻大力的發展創新,蘋果已經落後華為了。但是你在創新,買單的人就是不如蘋果。
4.華為可能有朝一日會超過蘋果,但也只能是銷量上超過,利潤上就算蘋果一年只賣一億部手機,利潤也會超過所有手機廠商之和,況且蘋果的銷量遠超一億。
5.如果華為銷量上超過了蘋果,華為手機會越來越貴嗎?肯定會,他現在還沒超越,已經越來越貴了,所有手機廠商的手機都會越來越貴。
6.如果華為超過了蘋果會像蘋果一樣只追求利潤,不思進取嗎?
肯定不會。因為華為沒有那樣的資本。蘋果敢制定高價格追求極高利潤的策略,是因為果粉沒有辦法,想用流暢的IOS,想用蘋果手機裝逼顯擺,那就只能買單。華為要是制定這樣的策略,那我可以不買華為手機嗎,沒什麼值得留戀的,中國有的是便宜又好用的手機。
華為要想達到蘋果的高度,只有不斷創新一路向前,獲得用戶的肯定,甚至像蘋果那樣有那麼一樣東西可以捆綁住用戶。否則華為不會成為下一個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