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盡」之江淹,你們誤解我千年!

1

許多人熟知“江郎才盡”這個成語,可很少人知道,成語所講的主人翁,名字叫江淹。是南北朝時期的著名文學家。

許多人都誤解了“江郎才盡”的意思,以為是說一個人本事用盡,從此再無才氣、才華。

而事實上,“江郎才盡”,只是跟江淹的一個夢有關。

說一日,江淹被貶官,回家途中路過宣城,夜宿野寺。當天夜裡,人困馬乏,南柯一夢。夢見了前朝的郭璞,郭璞是晉朝的文學家,才華橫溢。

郭璞對他說:“吾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

江淹便自懷中取出一支五彩筆還給了郭璞。

此後,江淹總覺才思枯竭,再無妙思佳作。

另有一個版本是這樣記載的,說江淹從宣城太守任上還都建康(今南京),夜泊禪靈寺,夢見張協,自稱曾把一匹織錦寄存江淹處,今欲索回。江淹從懷中拿出幾尺錦,張協不樂,指責他將文錦割裁無幾。江淹大夢醒來,惶惑不安,自此再沒有好文章出手了。

初讀“江郎才盡”,以為荒誕野史,搏君一笑而已。

其後細細想來,“江郎才盡”之事,作者之本意,是說搞文學藝術創作的,如果不能堅持閱讀、思考,只懂得“拿來主義”,則必然會才思枯竭。而遠非傳說中的荒唐怪異。

“江郎才盡”之江淹,你們誤解我千年!

江淹像

2

公元444年,河南商丘。南沙縣令江康之喜得一子,取名江淹,取這個名字,大概是江康之算到兒子五行缺水吧。

江淹,字文通。13歲喪父,家境日益貧苦。其母親是梁代學者劉昭的姑母,頗通文史,故江淹的早慧能詩,與母親良好的家教有關。

史載:江淹少時在砍柴割草處拾到侍中“貂蟬”服飾,欲出賣之。他母親勸阻說,這是“吉兆”,留待日後兒子顯貴時佩戴。果然,江淹20歲時做了始安王劉子真的幕僚兼“教師”。

江淹一生歷宋、齊、梁三朝。從20歲到31歲,這11年間,他主要在劉宋王朝的幾個藩王身邊充任幕僚,其中在建平王劉景素幕下時間最長。但因他當時年少氣盛,為同僚所忌,而被誣下獄。在獄中江淹寫下名篇《詣建平王上書》,陳述冤屈而不失悲慨:“若使下官事非其虛,罪得其實,亦當鉗口吞舌,伏匕首以殞身,何以見齊魯奇節之人,燕趙悲歌之士乎!”

大意是說,我就算死了也不要緊,可我擔心汙了建平王你的名聲呀?劉景素深受感動,把江淹從大牢裡放了出來,並充任他的主簿之職。

不久,劉宋皇室之間為爭奪皇位互相殘殺。劉景素竟躍躍欲試,密謀奪權。江淹卻竭力勸阻之,景素因此不快,貶江淹為建安吳興(今福建浦城)令。福建在當時天荒地遠,這對江淹是一個沉重打擊。

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次貶黜,江淹避免了後來景素政變未遂遭捕殺的牽連,而在偏安的福建,仕途失意和生活困頓卻使他寫出了不朽之作。在這人生芳華的歲月中,寫下了《恨賦》、《別賦》和五言詩《赤亭渚》、《遊黃櫱山》等名篇。

3

有人說歷史總是在按她的規律重複往返,我是相信的。江淹的上司們個個覬覦皇位寶座,這一點在江淹身上發生了3次。

公元477年,江淹33歲,經歷了牢獄之災及貶官之難後,江淹來到了蕭道成的身邊 。

蕭道成跟劉景素一樣,策劃著幹大事——謀反。這一回,江淹已經磨去了年少氣盛的稜角,不再寫詩疼諞頂頭上司,當然,他也不直接參與謀反的事,畢竟,劉景素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

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江淹學會的忍耐,學會了觀察。

最終蕭道成贏了,自立為帝。江淹也贏了,時來運轉,官運亨通。先後擔承南齊的國子博士、中書郎、驍騎將軍、尚書左丞等官爵。

可嘆齊朝命短,只23年而亡。

梁武帝蕭衍起兵,江淹遂微服歸降。在梁代,江淹的官又做到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伯,直到62歲那年,病死建康。

“用半生磨鍊出蓋世才華,江淹有了“夢筆生花”的美名;再用幸福美滿的半生將才華斂去,江淹受到“江郎才盡”的譭譽。”

4

年輕時的江淹,確實才華橫溢,所作《別賦》、《恨賦》、《詣建平王上書》、《遊黃櫱山》等千古名篇。

待他中年以後的詩詞文章,卻始終沒有新的突破和超越。或因入仕為官,政務繁忙,無暇賦詩;又或因高官厚祿已無憂。

細讀江淹,頗有趣。不知江淹知否,後世人以其“江郎才盡”為戒;又或者,歷經宋、齊、梁三朝政權更迭,政治兇險,與其率已之性抵抗,還不如信手塗寫來得痛快。

畢竟,這時候還屬於魏晉末期那一個風雲的大時代。

或許江淹,才未盡,心已死。與其說後世人誤解了江淹千百年,不如說江淹欺騙了後世人千百年。

“江郎才盡”之江淹,你們誤解我千年!

江淹墓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