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奮戰,阿里雲的隱忍和爆發

9年奮戰,阿里雲的隱忍和爆發

經過篳路藍縷的9年創業之後,阿里雲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開始了第二次長征。這一次,劍指的是讓新技術在各行業無處不在,成為轉型升級的新動能。

杭州3000多名出租車司機沒人不喜歡秋天,除了滿城桂花、慕名而來的遊人,還有9月底的雲棲大會。

奔馳在前往雲棲小鎮的路上,幾乎每個出租車司機都會發出同樣的感慨:那個鳥不拉屎的鄉下地方,原來是一片農田,這才幾年光景就大變樣了,看來馬雲去哪兒,哪兒就能火起來。

給這片土地帶來“點石成金”般神奇魔力的,就是阿里雲那幫天不怕地不怕的傢伙們。

過去幾年,阿里雲收入規模連續13個季度保持接近100%增長,公司估值也從兩年前的390億美金抬升到如今的670億美金,如果將其從阿里巴巴中單列出來,則有望成為繼阿里巴巴、騰訊控股、螞蟻金服(1500億美金)、字節跳動(750億美金)之後的中國第五大互聯網公司。


9年奮戰,阿里雲的隱忍和爆發

阿里雲已連續13個季度達到90%以上增長


時至今日,已然解決技術問題的阿里雲面前展開的則是難得的機遇:供應端的新技術批量成熟,需求端的各行業均面臨數字化轉型壓力,由這兩者結合帶來的空間堪稱幅員遼闊。

當然,雲計算廠商之間的戰役漫長如馬拉松,阿里雲領跑市場多年之後,其身後是日漸稀少的小型競爭者,但大型科技公司們正在調兵遣將對其進行追趕,至少是先模仿之。

今年9月底,騰訊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基於騰訊雲基礎上設立了雲和智慧零售事業部,加強雲服務能力,拓展2B業務,尤其是對傳統零售企業的改造。馬化騰說:“騰訊將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體量是阿里雲1/4的騰訊雲未來會如何?得到更大的資源傾斜是肯定的。

阿里雲有自己的步調:藉助與sap、德勤、埃森哲等公司的合作已經在新零售領域展開廣闊佈局。今年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宣佈全面開放生態系統,通過8000多家合作伙伴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更充分地開展全球化業務,商業模式也2B升級為覆蓋力度更深的2B2B。

於是,經過8年篳路藍縷的創業,已經9歲的阿里雲再次啟程,開始了“第二次長征”。

這一次,它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1、商業化大爆發

2009年9月10日,阿里雲公司成立了,這一天剛好也是阿里巴巴十週歲生日。

實際上,阿里雲最初是為了解決阿里巴巴自身的業務需求而生的。那個時候,淘寶、支付寶、1688等平臺的賬號還沒有打通,它們就像一個個獨立的數據孤島。而且各個平臺的數據也並不清晰,各個業務的CEO都搞不清自己的用戶到底有多少。大家心裡都明白“盲人摸象”是走不遠的。

另一方面,為了存儲不斷增長的交易數據,阿里巴巴每年要花數千萬乃至數億美元購買IBM、Oracle、EMC的商用設備,但它們的IT設備又昂貴,其實也不符合互聯網時代的技術需求。

9年奮戰,阿里雲的隱忍和爆發

王堅

馬雲已經深切地感受到“沒有技術會要你命的”。於是,時任阿里首席架構師的王堅挑起了阿里雲的擔子。

王堅帶領200多名工程師一行一行地寫代碼 這樣沒日沒夜地研發出了飛天系統,正是有了這套系統,阿里雲才騰飛起來。如今,阿里巴巴平臺上每天運轉著3000萬張訂單、1億個包裹、100多億人民幣的交易額,都與阿里雲緊密相關。


9年奮戰,阿里雲的隱忍和爆發

阿里雲CEO胡曉明在微頭條發佈了一條2009年馬雲與阿里雲研發團隊的合影


不僅僅是阿里巴巴需要雲計算,全社會都對雲計算拋來橄欖枝。

2014年底,阿里雲迎來新任CEO,前阿里金融負責人胡曉明。這是阿里雲“技術與商業雙輪驅動”的開始。

此時,阿里巴巴已經把全部數據遷移到雲端,完全不再依賴IBM、Oracle和EMC,邁過技術里程碑的阿里雲進入商業化階段,而放眼整個阿里巴巴,沒有比他更適合的人選了。

細框眼鏡、西裝革履、面容冷靜,摩羯座的胡曉明曾經供職於建設銀行、光大銀行,加入阿里之後,負責過阿里金融、小貸等多個創業項目。他還是阿里雲的第一個用戶,對新技術有著切身體會。

阿里雲成立的2009年,胡曉明奉命在阿里巴巴內部創業,創建了阿里金融,而且必須遵守兩個限制條件,一是隻能做100萬以下的小額貸款,二是必須使用阿里雲的技術架構。


9年奮戰,阿里雲的隱忍和爆發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


作為阿里雲的第一個客戶,阿里金融伴隨了阿里雲的每一次迭代試錯,胡曉明深切地感受到需求兩端的差異,實際上阿里雲的許多功能優化和技術進步,都離不開阿里金融這個內部客戶的倒逼。而在新技術的支持下,胡曉明帶領阿里金融服務了70萬多家小微企業。

上任阿里雲後,他制定了全新的戰略:用技術拓展商業邊界,用商業推動技術發展。

他希望通過技術進步降低社會科技創新、創業的門檻,眾享普惠科技的發展。他說“雲計算就是應該越用越便宜。”國內雲計算市場佔盡先發優勢的阿里雲,每隔一段時間就大幅下調產品定價,把技術領先優勢轉化為市場份額優勢。阿里雲的付費用戶在2017年6月底第一次突破100萬,在中國公有云市場的佔有率也達到了47.6%,是第二名的4倍。阿里雲的收入規模連續12個季度保持超過或接近100%的增長,一舉超越IBM、Google等對手,Alibaba Cloud(阿里雲)躋身全球三大雲服務商之列,與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並稱3A。

與此同時,阿里雲不斷加大對技術的投入,在Gartner等分析機構的調研結果上,以數據庫、CDN、安全、彈性計算等為代表的領域均保持全球前沿。其開發的「神龍」彈性裸金屬服務器、「飛天」、「城市大腦」、「supET」都成為行業的風向標,直接影響後續廠商的研發方向。


9年奮戰,阿里雲的隱忍和爆發

阿里雲在中國市場佔有率超過第二名到第五名的總和


如今,阿里雲已經在全球19個地域運營了52個可用區,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開發者和政府機構提供服務,從而間接地為全球數十億用戶提供雲計算支持。

為了爭奪全球市場份額,阿里雲已經在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印尼等國家設立了數據中心。在亞馬遜和微軟的大本營美國,阿里雲別出心裁地把目光放在了那些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中小企業身上。而在亞馬遜和微軟早已重兵押注的印度,不同於在日本與軟銀合作運營,阿里雲在印度的服務由自己的團隊直接提供,這也是為了保持經營的靈活性,與Paytm、Lazada、Zomato、XpressBees、TicketNew等阿里生態企業更高效的協同作戰。

胡曉明的策略是:“對不同市場採取不同策略,但是統一原則是對當地市場的尊重”。

眼下,印度正在大張旗鼓地打造100座智慧城市,這也給阿里雲創造了業務出海的機遇。

今年阿里雲推出了城市大腦2.0,可以實時指揮杭州240平方公里的200多名交警,杭州交通擁堵率從2016年的全國第5名下降到現在的全國第57名。杭州95%的商超便利店、98%的出租車和5000多輛公交車都可以移動支付。杭州市民用一張身份證就可以通辦59個政府部門的296項事務。阿里雲讓7000萬人次在杭州醫院看病的時間縮短了2小時以上。

而且,杭州的數字化升級經驗正在被阿里雲推廣到蘇州、雄安、西安、澳門,乃至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

今年的雲棲大會上,胡曉明宣佈: “這些新杭州故事,明天將會在更多城市發生”。

2、新零售的幕後力量

2015年春天,阿里雲接到德勤的一個合作要約:一起為中國石化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

中國石化下面有31家省級分公司,管理著3萬多家加油站和2萬多家便利店。這些便利店和加油站的後臺系統都是分散式的,31個省分佈部署,每個省的系統版本都不大一樣。中國石化每年投入數百億人民幣做營銷,但是由於沒有數據支撐,營銷的結果一直不大理想。

德勤需要與阿里雲搭建一個統一的平臺,既要支撐總部運營,也要支撐31家分公司的個性化銷售。

雙方花了3年的時間搭建了一個管理中臺,打通了加油站、便利店的零售和批發業務,然後對接了18個雲下的系統,打通31個省級分公司的客戶端,根據積累的2億多名客戶的行為分析,描繪出完整的用戶畫像。針對客戶的潛在需求,發動了1800多次精準營銷,吸引那些不習慣使用加油卡的現金客戶成為會員。營銷有了大數據支撐,可以做到定時、定點、定人、定消費,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拉動加油站收入9.6個億、便利店收入59.3個億。

德勤是跟阿里雲合作的第一家國際諮詢公司,三年下來做了40多款創新產品,完全搭載在阿里雲上,幫助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雙方還把這些經驗推廣到美國、歐洲和東南亞市場。


9年奮戰,阿里雲的隱忍和爆發

德勤中國雲服務團隊總監安藝女士在雲棲大會

2016年,SAP中國團隊找到阿里雲,要為海外擴張勢頭迅猛的名創優品打造一套適用於全球化的ERP系統。

名創優品進入全球70多個國家,開設了1000多家海外門店,僅在印度尼西亞就開設100多家門店。海外各國的語言、幣種都有巨大差異,需要一套強有力的系統來支撐本地化運營。

作為全球最大的企業管理軟件廠商,SAP在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有著深厚的國際經驗。因為這個原因,名創優品找到SAP,為它的全球化擴張制定數字化解決方案。

正常情況下,雲服務商要通SAP的認證,基本上都需要一年的時間,阿里雲只花了五個月就通過了,而國內另外一家雲廠商過了兩年還沒有完成認證。目前SAP幾乎所有產品都可以放到阿里雲上。

今年8月份,名創優品上線了構築在阿里雲上的SAP ERP系統,率先在美國、印尼兩個市場試運營,商品計調板塊的許多工作,過去需要手工來完成,現在動動手指就能搞定了。

SAP於1992年進入中國大陸,一直深耕中小企業,今天有13800多家中國本土企業使用了它的ERP產品,其中80%是中小企業。未來它與阿里雲重點推進的市場,也將是中小微企業。

與SAP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那天,胡曉明特地更新了一條微博,寫下了這樣的感悟:“科技的力量驅動商業的發展,阿里雲立志提供;平等的科技賦能平臺,為了無法計算的價值”。

一系列新零售實踐中,也有阿里雲的影子。隨著2018年阿里巴巴戰略入股,天貓新零售團隊開始改造居然之家。阿里雲技術團隊和埃森哲等夥伴參與其中,在阿里雲體系上幫助搭建會員、營銷、財務、訂單等全新的業務中心。如今,居然之家已有40多家門店完成數字化改造。


9年奮戰,阿里雲的隱忍和爆發

運行在阿里雲上的居然之家裝修試衣間


新零售環境下,企業不能關起門來做生意,必須與消費者和周邊環境產生充分互動。今年端午假期,利用天貓旗艦店的一元大禮包等營銷活動,居然之家積累了五萬張線下訂單,業績增長200%,這給了董事長汪林朋極大的信心。他為居然之家定下100億人民幣的天貓雙11銷售目標。

3、阿里雲的第二次長征

通過向埃森哲、SAP、德勤這樣的合作伙伴,撬動更多的B端客戶,正是阿里雲第二次創業的戰略主題。

目前,中國規模以上的企業大約有50萬家,它們分佈在一百多個細分行業,每個行業裡面又涵蓋了幾十種業務場景。隨著技術的發展,商業的演變,這些業務場景還在快速增加。

阿里雲已經意識到,單靠自己的力量無法覆蓋這麼多的場景,因此必須開放生態,走合作伙伴的道路。


9年奮戰,阿里雲的隱忍和爆發

阿里雲全球合作伙伴及客戶


今年的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宣佈開放生態系統,旗下產品支持100%被合作伙伴集成。

阿里雲提出三個堅定:堅定投入技術和產品、堅定走生態道路、堅定捍衛客戶數據,並將傾注資源構建銷售生態、技術生態和服務生態。目標是將100%的業務開放給生態夥伴合作。

阿里雲生態脫胎於原來的分銷體系,從最早的分銷一路演變為授權服務中心,從2015年的1000家合作伙伴,發展到現在的8000多家合作伙伴,涵蓋了大B、中B、小B。

2017年這些合作伙伴拿到了200萬訂單,業務增長了450%。今天,它們與阿里雲一起服務了超過10萬家客戶,其中既有中國石化這樣的世界500強,也有名創優品、居然之家這樣的零售公司。

對於阿里雲來說,藉助合作伙伴的能力,無疑將極大地拓展它的業務邊界和連接範圍。通過那些具備連接屬性的合作伙伴賦能更多的中小企業,勢必會將阿里雲的商業化推入新階段。

這是一片尚且無人涉足的處女地,作為探險者的阿里雲,將會收穫什麼樣的未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