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批評孩子時的十大禁忌

家庭中最大的禁忌是什麼,不是熊孩子搗蛋惹事,而是父母的脾氣!沒有人天生就知道如何當一位好父母,大多是真正當了爸媽之後,才開始學習。

或是從過往的長輩經驗之中得到信息,但長輩不會教我們怎麼處理孩子的情緒,市面上的書本大多也是處理孩子的行為 。當遇到孩子的情緒出了問題,我們的情緒也被引爆了。

通常大部分的父母會選擇指責性斥罵或直接對孩子做出評價,而不是單純針對孩子的情緒和行為進行引導。這樣做的結果只會使我們的情緒很激烈,也會破壞孩親子關係,而孩子的情緒也沒緩和,最終傷害了孩子也傷害了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很重要,從小給孩子建立好的情緒教養更重要。


家庭教育,批評孩子時的十大禁忌

批評孩子時的十個禁忌

1、 不要翻舊賬

有時候犯錯,說一句就夠了,說多了反而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心理學有一個叫“超限效應”,說的是當孩子不用心而沒考好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最後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2、 不要在公開場合批評孩子

公眾場合責罵更容易使孩子情緒崩潰。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需要被尊重,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成人在公眾場所內是否可以接受批評指責?孩子也是同樣的感受。你可以告訴孩子“你這件事做錯了。”或者告訴孩子因為他的做法你感到生氣,但不要在公眾場所批評指責孩子。


家庭教育,批評孩子時的十大禁忌

3、 不要說你每次都這樣

記得之前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的分享,因為女孩一次貪玩很晚回家,當女孩回到家後,母親開始責罵,後開使用拳腳暴力,雖然事後媽媽很後悔,但自從那件事情後,小女孩再也沒有和媽媽撒過嬌。、、,很多時候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就像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給孩子心裡上補了一刀。

4、 避免用說教的方式

很多父母訓斥孩子時“排山倒海”,教育孩子時則“喋喋不休”,但他們忘記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其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使用冗長、複雜的語言,往往會令孩子感到困惑。所以要控制自己的“廢話”。


家庭教育,批評孩子時的十大禁忌

5、 避免經常批評孩子

人是鐵飯是鋼,一天不吃餓得慌,但是批評孩子可不是家常便飯,咱們中國父母最喜歡的育兒方式就是打壓式教育,以為批評就能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偶爾在不傷害孩子自信心的情況下點名主題就可以了,粗鄙的話千萬不能講,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誇讚孩子,但也別吹牛B式那麼浮誇。

6、 父母不要聯手批評孩子

老話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不過批評孩子這事上,別夫妻雙雙把家還了~,如果你真的很想很想批評孩子,建議一個唱紅臉一個長白臉,一唱一和在孩子面前拿出你當奧斯卡女主角的演技,直達問題重心,描述事情的重要性。一般恩愛的父母,養出的孩子一生都會幸福。


家庭教育,批評孩子時的十大禁忌

7、 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

語言暴力大部分來自家庭,帶有攻擊性的批判語氣,更會讓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失去安全感。如果從小沒有安全感,長大後,性格則會多愁善感,嚴重點則會讓孩子在青春期成為“問題少年”。

8、 不要大吼大叫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在責備孩子的時候,臉上多了幾道皺紋?都是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女性,溫暖的守護者著孩子!科學家發現愛發脾氣的人比心態平和的人老的更快,還請各位媽媽做好尊貴的女王,不要做巫婆。


家庭教育,批評孩子時的十大禁忌

9、 不要連帶批評其他事情

誇讚似春雨,批評如砒霜,批評有很多種方式,就事論事就好了,就不要連帶著其他的事情一起說出來,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在父母眼中我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切勿說批判性的言語。

10、 不要在一天內重複批評同一件事

第一次挨批評時,孩子一般不會感到厭煩,而是多少會愧疚、反省,其實這就達到了批評的效果。第二次開始就感到厭煩,不過程度較小,但如果再來第三次、第四次,厭煩心理就會以幾何級數增加,甚至演變成反抗心理。所以一天之內批評孩子不要超過兩次,不管是針對同一件事還是不同的事。


家庭教育,批評孩子時的十大禁忌

人的脾氣都有互動性,你投射出去的脾氣往往會加倍反彈回來。如果你只會發火、發脾氣去對待,孩子從你這裡能學會什麼呢?除了發火、實施暴力外,沒有任何受益。

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寬容和信任空間,雖然看著孩子犯錯而不馬上糾正,很考驗父母的承受力,但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人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