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讲席教授

徐志耕

国家一级作家

原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副主任

首位“南京大屠杀”历史独立调查者

首部长篇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作者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

大家好,刚才姚老师提到我们这个叫做混沌大学。我是拿笔杆子的,是文化人。刚才介绍的老师很多都是搞互联网、电子化、信息化的,他们是科学工程师。这两个完全交叉的学科在这里一起交流,我觉得很有意思。

两个道路,两个出发点,但我们共同的目的就是一个——为了人类更加幸福。我们都关注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为了明天更加美好。

今天我要讲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故事。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一、80年前的今天

今天是2017年12月9号,八十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已经攻下了南京东郊的汤山、水西门、中华门、光华门、中山门、雨花台、紫金山一线外围阵地的中国守军都撤到城门里面坚守。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总司令长官松井石根下令派飞机给中国军队扔劝降信,劝我们中国军队到12月10号正午必须投降。信上说,如果不投降,就要攻城,要叫中国人畏服。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在生死存亡的时刻,中国南京守军司令长官唐生智坚决不投降,他说我们哪怕打到一兵一卒,誓和南京共存亡。后来中国军队死守三天,到12月13号的凌晨,全世界最雄伟的城门——南京中华门被日军攻占,标志着南京全面沦陷。沦陷以后,侵华日军进行了一场举世震惊的大屠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上奧斯威辛集中营一样的,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二、南京大屠杀概况

侵华日军的罪行罄竹难书,令人发指,屠杀的人数之多,保守估计约三十万,这三十万人大多都是被集体屠杀。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侵华日军在占领在南京以后,大肆搜查青年男子。国际友人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南京有20多个外国友人,以德国西门子公司拉贝为首组成了一个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安全委员会把在战火中无家可归的男女,统统遣送到以山西路、大方巷、颐和路那一片的安全区,又叫作非军事区。可是丧心病狂的日军根本不遵守这种国际惯例,经常到安全区里面每天抓人。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只要他们看到青年男子,只要看头上有没有戴过帽的印子,只要看到手上有老茧,只要发现有一点点可疑的都统统抓走。集体屠杀的十几处的地方,大都在长江边上。屠杀人数最多的是草鞋峡,有五万多人,少的也有一千多人。汉中门外、中山码头、煤炭港、包括一直到燕子矶的长江一线十多处都是集体屠杀的魔窟。成千上万的人,除了集体屠杀的,还有零星屠杀的。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我采访到的几户人家,听了以后实在是可怜。

有一位幸存者是一位老太太叫夏淑琴,当年住在新路口5号,现在叫做武定门。现在这个门牌有没有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我是三十一年以前做这件事情。我去的时候,她告诉我,她家里当时九个人,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大姐、二姐、,还有她,还有三岁的妹妹和吃奶的小妹。12月13号上午日军冲进门以后,先把她父亲一枪打死,再把她爷爷奶奶打死,两个姐姐都被日军强奸以后,光着身子在地上被枪打死,当时她躲在蚊帐里面抱着妹妹,日军用几把刺刀刺过来,她的伤疤成为了日军罪行的铁证。一家九个人只留下了她们两个孤儿。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夏淑琴

在下关釆访到一个人叫姜根福,原来是南京航运公司的一个船工。他家里有11个人,一家死了8个,只剩下他和另外一个弟弟。因为有一个弟弟人家领走了,他找不到,他认为人已经死了,11个人只留下2个不算被送走的,家破人亡,这是确认的事实。

除了枪杀以外,南京的妇女也遭到了很多劫难,她们受尽了凌辱。据国际军事法庭判决,判决书上记载着南京强奸事件有2万多起。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太平路那一带,南京最繁华的地方,都被日军烧掉了。日军不但抢劫金银财宝,屠杀我们的同胞,还掠夺了我们很多很多珍贵文物。南京国立图书馆里面好多藏书,很多线装书,古籍版本都被日军用卡车一箱一箱拉走,成千上万的古董从南京运到了日本。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大屠杀以后,从12月13号到1938年1月底,是大屠杀最疯狂的时候候。经过大屠杀后整个南京城一片死气沉沉尸横遍。据当时掩埋尸体一个负责人高瑞玉老人讲,雨花台那边,那时候有个叫做宪兵操场,就是南京警察出操的地方。当时挖了好多大坟,一个坟百十米长,三米深,十个一垛一千人一个坑。尸体一个一个地被垒起来,这样大坟有好多。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高瑞玉

南京经过这样一场灾难,人口锐减。在南京大屠杀以前,南京城有户籍登记的一百零几万人。到1938年一月、二月份的时候日军占领后在南京城里搞良民登记,登记的只有二十多万人了。当然在南京快要沦陷的时候有很多人都跑了。当时大概有一半人离开了南京,可能还有五十万人在城里,那么南京的部队大约有十二万人,共六十多万人。那么登记的时候只剩二十多万人了,那些人跑去哪儿了?当然这个数字不很确切,但是基本可以确定,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死亡的数字是三十万人左右。还有一个数字是埋尸体登记,有账可查的是十九万人。有个日军叫太田寿男,他在战犯管理所交代,他带领工兵部队和卡车,到长江边集体屠杀的地方,撒上汽油把尸体都烧掉,运到长江去处理了。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这样一个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我们南京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三、我怎样采写南京大屠杀

我接触这个事情是1985年8月15号那一天。南京市在侵华日军集体屠杀的地方,建了十三块纪念碑。当时我在南京军区部队,就是太平门那个地方。有一天我到鼓楼去,路过北极阁,就是现在江苏广播电视台斜对面,看到一块花岗岩纪念碑,很多人围着看。我下来一看,很震惊,因为这个地方我经过多次,以前是一个花坛,鲜花盛开的地方,怎么会是杀人的地方呢?这块纪念碑使我震惊,我就想南京大屠杀是怎么回事。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而且当时很多书籍报刊上也没有。那时还没有百度,到那个词海里面去找,只有一二百字的条目,很多具体东西也没有。

当时我是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的记者,我想一个记者的责任,一个作家的责任干什么呢?就是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应该要让人们知道。当然我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我决心要调查这件事情。调查这个事情,我一进入这件事情发现有很大的难度,因为我们的教科书上,我们的资料库中,我们的报刊上都没有南京大屠杀这方面的资料。那时,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刚刚建起来。当时只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当时的很多报纸报道,包含有外国人的资料档案记录,叫做《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还有一本叫《南京大屠杀证言集》,就是幸存者说的话。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1983年,南京市政府组织南京各个区的文化馆,了解全市还有多少幸存者。每人一张表,填你经历过什么苦难,家里有什么亲人被杀,就这样一共找到了一千七百多个人。1985年,我先到了南京市委宣传部长姓虞煜星。他语重心长跟我说,我要写这个东西,很好,他们很感谢,但是不能写。因为中央有指示,对于中日关系,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个事情,不能多说一句话,不能少说一句话,口径非常严格。既然我下定决心要写,我说:“写好以后请你们审,你们审核通过以后再发表。”他想了想,问我有什么要求我们尽量满足我。我说“请你打个电话给纪念馆,请纪念馆给我提供一些幸存者的名单就行了。”然后我到纪念馆去向他们要幸存者的名单,开始跟我说给两三个四五个人,我就按照这些幸存者的名单去逐家采访。

以前他们都是按照史学家调查的方法去调查这个事情,我的了解跟他们不一样,我一调查发现他们这东西里面有很多错误,包括有的时间、地点。后来我要到了一千七百多人的名册,就在里面找找找,找出各种各样的受害事实。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决定了调查对象,要找典型的受害者。于是我就一个人拿着一个本子,一支钢笔,骑了一辆18寸的自行车,沿着南京大街小巷跑。东边到汤山,西边到河西,一家棉花堤,南面到花木村,北面到六合的竹镇。我经过了四个多月的调查,原来我准备采访一百个人的,后来我去的时候有的老人刚刚去世,有的老人生病住院了,所以我最后采访到了八十六个人。我把他们的名字,他们的苦难都记在心里。

每次我采访回来虽然很疲劳,但是我心里很激动。第一,我抢救了这些资料。第二,我觉得这个事写出来是绝对好的,写不好,我这辈子就不要去写了。这样好的材料,这样生动的故事,这样悲惨的历史。

那么这个事情怎么写,我当时就决定突出一个字——真。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有力量,只有真的东西才能留给历史。在我的书里面,有当时的几个禁区,我都写了。

第一个就是过去讲南京大屠杀的原因是什么,有的书上讲因为国民党不抵抗,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国民党军在南京是英勇顽强的抵抗,国民党军在南京不愿意投降。12月12号晚上是接到撤退命令要求撤退,紫金山的部队还在开枪,还没有走。所以我认为南京保卫战应该是英勇悲壮的南京保卫战,我是这样给它定性的。实践证明,这样写是真实的,到今天为止大家都很认可,因为实践证明,那时候的南京守军每个官兵都是英勇顽强的。雨花台当时两个旅,两个旅的旅长都是拼刺刀拼死的,旅长拼刺刀拼死啊,这确实是很少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当时南京有20多个外国人组织安全区保护南京难民的事情。以前有的书上写,日本帝国主义用枪炮屠杀南京人民,英美帝国主义用花言巧语麻痺南京人民,他们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他们是这样定性的。实际上这些外国人发扬了伟大的人道主义和和平主义精神,他们保护了大量的南京人民。今天大家看到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都记载了当时的事情。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还有,在日军屠杀的白色恐怖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性命难保。可是居然有一些南京人出卖良心,成为日军的汉奸。在南京沦陷以前,城南就有人一到夜里打信号弹,绐日军飞机指示轰炸方向。12月13号上午中华门被攻破后,就有南京人打着日本的旗帜,在白布上面画个太阳,敲锣欢迎皇军。1938年初成立的自治会,就是侵华日军为统治南京人的伪政权,有好些南京人都在这个伪政权里面谋职,日军利用他们来抓壮丁、来抓妇女、来征兵征粮。这些人都是在敌人面前屈膝投降,相对来讲,当年有很多人,绝大多数是爱国的。

我记得有一件事情非常的使我感动。那时候鼓楼即现在消防队的这个地方,是日本驻中国大使馆。他们有一面太阳旗。鼓楼下面是南京大学过去叫金陵大学,金陵大学操场上也有一面中国旗。但是比那个日本大使馆的旗要低好多,当时金陵大学的老师,学生就写了一则提议,要重新修建这个旗杆。于是,学生和老师都掏钱,买了水泥钢材木头,就要让中国旗在这个旗杆上高高飘扬,中国旗超过了日本旗。这一面旗,这也是一种志气,一种爱国精神。

当时还有一个妇女,可能大家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情况都知道有个人叫做李秀英。这个是我采访的第一个妇女,两个日本人要欺负她,来抓她走。她一个妇女居然跟两个日本兵斗,身上被刺了37刀,到处都是血。但她没有屈服,后来昏死过去了,他父亲找人用门板把她抬出去。寒风一吹又醒了,就是这样一个坚强的女性。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李秀英

我要写这本书,要写真实,既要正面的也要反面的。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下关和记洋行的一个仓库里,关押了三千多个男女,只有十多个日本兵守卫在那里,要把他们屠杀掉。日本人先进仓库叫他们把手表、金戒指、耳环和银洋钱通通掏出来放在脸盆里,日本人搜查后就走了。然后就有两个日本兵拉了一根绳子在人群中一圈,圈出十多个人来,到长江边上跪着。开枪,啪啪啪啪的扫起来,从上午到下午三千多个人全部打死。有一个幸存者叫陈德贵,他是唯一的三千多人当中逃出来的,他是怎么逃出来的呢?就是在日本人开枪的时候,他一个猛子扎到河里面,一直游到对面。对面河边有一个火车车厢倒在河边了,他就在这个火车车厢下面,趴着看。从上午到晚上,三千多个人都死了。我问他那时候为什么没有人起来反抗呢,日军才十多个人。他说,那个时候人都胆子小都怕死,我挑头出来之后,我死了怎么办?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劣根性,自私、胆怯、胆小、怕事、这也是我们民族的国民性。所以我这本书写的正面的、反面的、中国人、外国人都有。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当时我写这本书,就想这样一件大事情,一定要留给后人,不光中国人要看,外国人也要给他们看。我这里面特别注重写人性的东西,写国际化的东西。比如说书里面专门有一章写到宗教,因为宗教是全人类的,宗教它没有政治,但是侵华日军对宗教界人士也大肆屠杀。我找到一个老法师,他当时跟我讲,他带了佛门子弟就在那个大殿里面念佛,日本人冲进来以后,把他们和尚一个一个的拉出去,拉到这个天井里面,一枪一个,一连杀了十七个。

南京的回民,清真寺的回民,也受到很多苦难。他们被杀害后埋葬要按照他们的宗教礼仪,必须先要洗身体,洗过要用白布包好。那个阿訇给我讲,那时候,天下着雪他们都穿白衣服,打着白旗,把尸体抬着。天茫茫,雪茫茫,穿着白衣的人抬着白布包着的尸体,在雪地里送葬。

还有,特別是妇女遭到很大的灾难,我就在一千七百多个人的名单里面找,找出了十四个叫秀英的名字,有李秀英、还有张秀英、王秀英、刘秀英、14个秀英,我把这些人写了一章,我觉得这个非常好。在腥风血雨的环境下,白色恐怖中,秀英,英就是花,秀美的花,美的东西被扼杀了,美的东西被破坏了,这是很大的悲剧。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南京市民受难程度到什么样?我到了城里的七家湾,现在没有了,七家湾这个地方当时我去的时候只有十多户人家,我找到七个人,每个人家里都有血泪控诉,这是他们心中的创伤,有的指着脸上的刀疤说,这是日本兵刺的。七家湾当时就剩七户人家,就有这样的苦难,所以我把这些东西都写进了书里。

1982年到1983年,中日发表了联合声明。但是日本右翼份子和日本文部省的人,篡改教科书,把侵略中国中“侵略”两个字改为“进入”。把南京大屠杀说成是虚构的,把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称为不合法的,这极大的激怒了南京人。1982年和1983年的时候,很多南京市民纷纷写信上访到南京市政府和南京人大,强力要求市政府在南京为遇难同胞建纪念馆,时任南京市长张耀华广泛的听取民声,在他的指示下,南京建纪念馆、建纪念碑、编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就在这个时候,邓小平到南京来,张市长说这个事情要做,但是怎么做,能不能做,他心里没有底。因为中央讲这个口径很严,这时邓小平正好到南京来住东郊宾馆。张耀华市长去拜访他,他说,我们南京过去经历了大屠杀,市民要求建纪念碑,“要建纪念馆”邓小平说,“日本岸信介建了满洲国纪念碑,我们当然要建馆立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要建”。张耀华说:“我们已经准备搞了,就是能不能请邓主席给我们提个馆名”,邓小平点点头,当时叫拿来毛笔宣纸,邓小平就在宣纸上一口气写下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一下张耀华市长叫秘书马上打电话告诉纪念馆筹备处,筹备处的馆长杨正元和副馆长段月萍还没有吃完中饭就丢下饭碗把这个东西拿来,拿到邓小平的这个题字就相当于一个尚方宝剑,就可以大胆放心地干了。轰轰烈烈,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就开始建了,所以在我之前,实际上有很多南京人都有这个愿望。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我的书第一次发行是1987年12月13日在新街口新华书店,三十年以前。

我在发行式上说了一句话,我说这件事情过去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以后由我来写这部书,本身也是个悲剧。为什么呢?这么大的事情没人写?不是没有人写,是不能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到现在八十年,我计算了一下有四十年时间是断层。

自从1937年南京大屠杀到1947年,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谷寿夫,到南京审判在雨花台枪毙以后,这个事情就了了。1947年以后,我们叫解放战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50年代、60年代、70年代都没有人讲这段历史。有种种的原因,那时把美帝国主义当做世界上头号敌人,人民公敌蒋介石,美国和蒋介石都是我们的头号敌人,所以对这个日本的侵华暴行对南京大屠杀这个史料一直没有收集。我曾经查过很多资料,找到1952年,1953年的《新华日报》,那时有的人控诉,讲这个日军暴行,但是都讲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指挥日本人怎么怎么怎么,本身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对历史,要这个真实地记录,对历史一定要精确。记住历史的教训以后,才能够正确地确立我们的政治,外交方针。

四、沉痛的思考

通过写《南京大屠杀》这本书以后,有很多思考的东西。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第一点,当然大家都知道。我是军人,作为军人,部队的战斗力靠什么,部队真正的战斗力靠的是国防力量,靠的是经济力量。

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工业总产值GDP就上不去,军队就没有办法。军队是需要开支的,飞机、大炮、坦克、军舰要钱的。1937年的时候,日本就有航空母舰了,那是八十多年以前了。淞沪抗战时日本的航空母舰就停在崇明島外面,当时中国军队最先进的武器,就只有一个坦克连,德国进口的。几辆坦克,在黄埔江边淞沪抗战时都被全部打掉了。抗战初期很多地方还用大刀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经济力量,国防也不会强大,所以落后就要挨打。在淞沪抗战以后,1937年11月13号,上海沦陷。日本人就把我们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上面的钢轨桥梁全部拆掉,拉到日本去造军火来打我们。一个国家连自己的铁路都保不住,难怪人家打我们。所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一定要经济比人家强,国家强大经济繁荣。那时候日本有3000多架飞机,我们只有300多架飞机,300多架飞机在淞沪抗战以前就基本全部打完。到南京保卫战的时候已经没有飞机了,我们的舰艇在江阴要塞地方都沉掉封锁航道了,当时武器装备落后,这是第一点我觉得需要反思的东西。

第二个就是帝国主义的本性是要掠夺财富,只要这个野心还在,我们就不能放松警惕。

日本是个岛国,它的资源很有限,日本人很有那种危机感,什么东西都是搞的很小小的。掠夺和侵略是帝国主义的本性,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是解决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的另外一种暴力的手段。所以一个国家如果不强大,另外一个国家很强大,他想来要你的东西,要抢你的东西只有发动战争。我是个普通的军人,我的感觉,日本这个民族它有很多优秀的地方,但是日本的右翼分子和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仍然存在,不是一小撮。日本有军国主义倾向的人,右翼分子势力很强大,我估计不知什么时侯,今后中国可能还要和日本打一仗。

今天,我们从国际形势来看,美国、日本、韩国,美国能到处挑起战争。我们正在实施的经济强国,美国是不甘心的。所以这方面每个人,不光是军人要警惕,所有中国人都应该警惕,要有民族的警惕性。因为今后打起仗来不分前方后方,首先是导弹,导弹不分什么前线后方,导弹可以打到每一个地方,所以要居安思危,枕戈待旦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常备不懈的。

第三点,我觉得作为中国人,作为我们一个国民,都要提高自己的国民素质。

在1937年的时候,有很多中国人素质很差,部队也这样。部队也很多人不听命令,组织涣散,所以民族的自尊心,民众的公益心。反映在团结、帮助、友爱、勇敢,这些都需要我们今后去加强。

我们对待自己的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我们有值得歌颂的四大发明,我们也要吸取经验教训的,悲惨的、被侵略、被掠夺的历史。

历史是需要重温的,重温历史就要记住一点“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历史,重温历史,才能在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记住过去的故事,都记着过去,用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来振兴我们民族,获得真正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的能力。


沉痛的历史带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徐志耕「STEC演讲No.005」


总体策划 | 姚国章

技术指导 | 王念春

视频剪辑 | 席智怡


STEC数字大学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思维,构建以“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教育(Education)、文化(Culture)”为核心的新型数字大学,由中南信息科技研究院和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联合打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