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幸福王文學的背水一戰

華夏幸福王文學的背水一戰

漫漫二十年,三次背水一戰,或成就一代梟雄?

自從2015年介入中超球隊,又頻繁在職業經理人中高薪挖人,以94%薪酬總額漲幅位居行業榜首……發跡於廊坊的華夏幸福,瞬時被推上了輿論關注的風口浪尖,人們也愈發好奇其神秘老闆王文學為何許人?

01 進軍房地產


作為典型的金牛男,王文學在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中嗅到了商機,便辭掉交通局司機的鐵飯碗去經商。機緣巧合,在市委黨校旁開了一家火鍋店,生意興隆不乏許多當地官員來大快朵頤。

情商高的王老闆順勢與官員們熟絡起來,為日後的事業埋下伏筆。

90年代中期,王老闆經某官員指點開始涉足裝修行業,新業務做得順風順水,幾乎攬便了廊坊市內的政府裝修工程。

可97年爆發了金融危機,國內財政資金吃緊,王老闆資金鍊也斷了,只得以火鍋店收入抵欠款。

坊間傳聞,王老闆在市政府領導辦公室,當眾燒燬了債務總計500萬的合同和欠款。如此鉅額資金一筆勾銷,旁人都笑王老闆傻,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98年,王老闆的「川崎火鍋店」已成為廊坊最火的飯店,同時經濟形勢也發生了重大改變,福利分房政策被取消。

毫無經驗的王老闆毅然決然放棄火鍋店,投入房地產的懷抱中,並通過政府關係順利地拿下了廊坊市區一處地皮,在銀行獲得貸款,進行第一次房地產事業的背水一戰。

王老闆在王石的啟蒙下建起了第一個樓盤「華夏花園」,萬科因此加持了這個地產項目,「萬科情結」不由而生。

華夏幸福王文學的背水一戰

而華夏這個名字,就取自項目旁邊「華夏裡」的小街道,於是華夏幸福的傳奇開啟了……


02 絕地逢生


2002年廊坊市政府攢了一個飯局,向河北當地幾大開發商表達“想要開發固安縣,對標蘇州工業園,主動提供政策支持”。

位於南三縣的固安,是整個廊坊嘴貧瘠的地方,北三縣離京近有大把的空地可拿,誰會去啃固安這個硬骨頭?

一心想要做大企業規模的王文學,眼睜睜看著萬科、順馳、合生創展接連創下矚目的業績,陷入難以北上、不能南下的瓶頸。

此前知名市場策劃人王志綱就曾向王文學提過建議:若要做大規模,應當另闢蹊徑。以珠三角的發展為例,建議王文學朝產業地產方向發展。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王文學決定賭上全部身家在這場飯局上舉手一搏,並連夜趕到燕郊,退了做地產開發的土地。

華夏幸福王文學的背水一戰

這個35歲的金牛男最終選擇了在一個最窮的地方,投入幾乎所有資金,做從來沒有做過的工業園,無疑是場背水一戰。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雖然在2003年,固安項目差點因為國家對開發區建設「一刀切」而夭折,慌得王文學在固安街頭痛哭。幸好某下屬平日裡愛好研讀國家文件,找到了例外條款,才保住了這個項目。

因禍得福,申奧成功的北京又加大了企業外遷力度,固安工業園逐漸發展起來。如今固安產業新城的成功,成為了華夏幸福王文學的名片。

華夏幸福王文學的背水一戰

03 換廚子,添新菜


在王文學眼裡,做產業新城好似下火鍋,就是要各種食材放在一個鍋裡。想要做好產業新城,需要的因素複雜而困難。

華夏幸福做的事簡單說:公司與地方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受託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設施建設,然後再給新城或園區招商,根據當地產業優惠政策引入相關企業,並在資本、人才等方面進行扶持,幫助企業成長,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首先華夏幸福與政府簽訂的PPP模式具有排他性,容易獲得極低成本的土地,且無需形成土地資產。後期源源不斷的高收入,45%的落地投資分享比例,讓雙方都是幾乎包賺不賠的買賣。

華夏幸福王文學的背水一戰

這種PPP模式需要前期大量的資金投入,華夏幸福通過高達20多種融資手段,僅2018上半年公司的融資總額就飆升至1128.82億元。

外界評價:華夏幸福的各種融資手段,簡直是在銀行、券商之間輾轉騰挪,輕盈敏捷。

其中最核心的競爭力是招商引資,畢竟沒有產業,華夏幸福就無法向政府討債了,所以華夏幸福費盡心思打造了4600人的頂級招商團隊。據說其招商情報體系中,擁有比工信部還全面的企業數據。

不僅如此,王文學有自己的佈局傾向:「我個人出資,投資了以創新為核心的科技製造企業。」為此他還構建了一個龐大、隱秘、複雜的「知和資本系」。

另外固安用了將近10年才基本實現總現金流回正,目前的嘉善和來安只有了2-3年基本實現當年現金流回正,步伐更快。其複製性效果可見一斑,如今已在全國佈局50餘座產業新城。

當初能做成廊坊最火的餐館,王文學的秘訣是六個字:

" 換廚子,添新菜。"因此華夏幸福業績不行就換人、薪酬水平越來越高,成為了出了名的利潤高不差錢的企業。

的確,在現在開發商都只有不到10%的利潤率的時候,華夏幸福卻可以把這個數值做到60%以上。


04 戰無不勝的神話?


2008 年把產業園區琢磨透之後,王文學開始了大踏步往前進,但諸多問題也開始凸顯。

華夏幸福以繁多名目簽下超 100 多個產業園項目,但市場不相信戰無不勝的神話。

2012年,華夏幸福與鎮江市京口區進行合作整體開發 「鎮江市京口區大禹山創意新社區項目」。但僅僅是投入有限的 160 畝安置房項目,卻在協議簽訂 3 年後突然停工成了爛尾盤,引得拆遷戶們集體維權。

華夏幸福王文學的背水一戰

華夏幸福又處於高速擴張期,而產業新城、特色小鎮的開發週期又比較長,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對資金的渴望異於常人,政府就是其衣食父母,政府換屆帶來的預想合作中斷,形成壞賬也無可奈何。

且做產業新城需要非常好的政商關係。從河北起家的王文學自然在河北能夠順利開展業務,但是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區域,想要複製性談何容易?

華夏幸福的人才流動率之高,一度也被行業詬病。其強調集團軍作戰,螺絲釘般的用人模式,把人才當消耗品,人才忠誠度也被消耗殆盡。產業小鎮招攬來的120位小鎮鎮長,半年時間內離職大半。

僅憑高薪高福利想挖人,很容易,而真正留得住人才的公司才是偉大的企業。


05 斷臂自救


尤其是進入2018年,華夏幸福似乎跟隨著51歲的王文學陷入了中年危機。

王文學經歷的兩次「大劫」都與政策變臉相關,這第三次背水之戰亦是如此。

2016年起,地方開始清理隱形槓桿,債務危機浮出。再加上環京區域嚴厲的限購政策,各種售樓微信群中,頻現環京地帶住宅產品價格腰斬。

隨後,重倉環京的華夏幸福「賣地求生」、「銀行停止開發貸」、「公司資金鍊緊張」等傳言甚囂塵上。

2017年,華夏幸福的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為-162.28億元,2018年上半年為-78.18億元。這是最近三年來現金流首次為負,而且絕對值較大,於是就上演了2018年的融資大戲。

公司2018年上半年的平均融資成本為6.14%,處於行業的較高成本。但在全年融資困難的行情下,能借到錢就不錯了。且因戰略收縮華夏幸福天津事業部已經就地解散。由此可見,華夏幸福非常缺錢。

就在年初公司提出「全面開放合作」戰略,除了最近環京項目萬科斥資32億涉足外,此前的合作火爆還包括東原、旭輝、陽光城等。合作開發已是主流模式,大佬們集體抱團取暖是最佳過冬姿勢。

今年1月至6月末,公司股價從40元一路滑落至25元附近。就在7月份,總資產3000多億的華夏幸福以138億將19.7%股權賤賣給中國平安。

雙方還簽訂了的對賭協議,協議上要求華夏幸福今年要拿出114.15億的淨利潤,否則對平安進行現金補償。

華夏幸福王文學的背水一戰

如此「斷臂自救」,王文學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06 絕地能否逢生?


崇拜毛澤東的王文學,奉行著「抗日革命根據地」模式。可在征戰沙場、開疆擴土的時候,自己家的革命根據地卻將被攻陷。

有人問:華夏幸福,你幸福嗎?

“選擇產業新城,今生無悔!”這是王文學在今年的年度業績會上的回答。

最近還傳聞,平安的馬明哲力邀華潤置地執行董事吳向東來華夏幸福擔任高管。據說華潤置地CFO俞建也一同前往,以及其他一撥高管。

本來失去絕對控制權的王文學,如今還要被空降大帥制衡掌控權,自己二十年打下的江山,卻成為了央企的嫁衣了?

尤其在這個兵荒馬亂,到處鬧饑荒的時刻,任憑華夏幸福多有能耐,王文學多有抱負,也無力一人過冬。

今年,華夏幸福這場背水一戰太過壯烈,表面淡定自若的王文學早已是傷痕累累,有舍真的會有得嗎?回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的火鍋店,溫馨而又簡單。

而今,華夏幸福已然是產業新城山崗上的猛虎。鄉村振興戰略與和新型城鎮化的道路還任重道遠,亟需示範區帶頭作用。

當年許家印跨過去了,郭英成跨過去了,宋衛平跨過去了,這次王文學能幸福平安地「活下去」,下一個首富可能就會是他!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