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王文学的背水一战

华夏幸福王文学的背水一战

漫漫二十年,三次背水一战,或成就一代枭雄?

自从2015年介入中超球队,又频繁在职业经理人中高薪挖人,以94%薪酬总额涨幅位居行业榜首……发迹于廊坊的华夏幸福,瞬时被推上了舆论关注的风口浪尖,人们也愈发好奇其神秘老板王文学为何许人?

01 进军房地产


作为典型的金牛男,王文学在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嗅到了商机,便辞掉交通局司机的铁饭碗去经商。机缘巧合,在市委党校旁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兴隆不乏许多当地官员来大快朵颐。

情商高的王老板顺势与官员们熟络起来,为日后的事业埋下伏笔。

90年代中期,王老板经某官员指点开始涉足装修行业,新业务做得顺风顺水,几乎揽便了廊坊市内的政府装修工程。

可97年爆发了金融危机,国内财政资金吃紧,王老板资金链也断了,只得以火锅店收入抵欠款。

坊间传闻,王老板在市政府领导办公室,当众烧毁了债务总计500万的合同和欠款。如此巨额资金一笔勾销,旁人都笑王老板傻,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98年,王老板的「川崎火锅店」已成为廊坊最火的饭店,同时经济形势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福利分房政策被取消。

毫无经验的王老板毅然决然放弃火锅店,投入房地产的怀抱中,并通过政府关系顺利地拿下了廊坊市区一处地皮,在银行获得贷款,进行第一次房地产事业的背水一战。

王老板在王石的启蒙下建起了第一个楼盘「华夏花园」,万科因此加持了这个地产项目,「万科情结」不由而生。

华夏幸福王文学的背水一战

而华夏这个名字,就取自项目旁边「华夏里」的小街道,于是华夏幸福的传奇开启了……


02 绝地逢生


2002年廊坊市政府攒了一个饭局,向河北当地几大开发商表达“想要开发固安县,对标苏州工业园,主动提供政策支持”。

位于南三县的固安,是整个廊坊嘴贫瘠的地方,北三县离京近有大把的空地可拿,谁会去啃固安这个硬骨头?

一心想要做大企业规模的王文学,眼睁睁看着万科、顺驰、合生创展接连创下瞩目的业绩,陷入难以北上、不能南下的瓶颈。

此前知名市场策划人王志纲就曾向王文学提过建议:若要做大规模,应当另辟蹊径。以珠三角的发展为例,建议王文学朝产业地产方向发展。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王文学决定赌上全部身家在这场饭局上举手一搏,并连夜赶到燕郊,退了做地产开发的土地。

华夏幸福王文学的背水一战

这个35岁的金牛男最终选择了在一个最穷的地方,投入几乎所有资金,做从来没有做过的工业园,无疑是场背水一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虽然在2003年,固安项目差点因为国家对开发区建设「一刀切」而夭折,慌得王文学在固安街头痛哭。幸好某下属平日里爱好研读国家文件,找到了例外条款,才保住了这个项目。

因祸得福,申奥成功的北京又加大了企业外迁力度,固安工业园逐渐发展起来。如今固安产业新城的成功,成为了华夏幸福王文学的名片。

华夏幸福王文学的背水一战

03 换厨子,添新菜


在王文学眼里,做产业新城好似下火锅,就是要各种食材放在一个锅里。想要做好产业新城,需要的因素复杂而困难。

华夏幸福做的事简单说:公司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受托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然后再给新城或园区招商,根据当地产业优惠政策引入相关企业,并在资本、人才等方面进行扶持,帮助企业成长,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首先华夏幸福与政府签订的PPP模式具有排他性,容易获得极低成本的土地,且无需形成土地资产。后期源源不断的高收入,45%的落地投资分享比例,让双方都是几乎包赚不赔的买卖。

华夏幸福王文学的背水一战

这种PPP模式需要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华夏幸福通过高达20多种融资手段,仅2018上半年公司的融资总额就飙升至1128.82亿元。

外界评价:华夏幸福的各种融资手段,简直是在银行、券商之间辗转腾挪,轻盈敏捷。

其中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招商引资,毕竟没有产业,华夏幸福就无法向政府讨债了,所以华夏幸福费尽心思打造了4600人的顶级招商团队。据说其招商情报体系中,拥有比工信部还全面的企业数据。

不仅如此,王文学有自己的布局倾向:「我个人出资,投资了以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制造企业。」为此他还构建了一个庞大、隐秘、复杂的「知和资本系」。

另外固安用了将近10年才基本实现总现金流回正,目前的嘉善和来安只有了2-3年基本实现当年现金流回正,步伐更快。其复制性效果可见一斑,如今已在全国布局50余座产业新城。

当初能做成廊坊最火的餐馆,王文学的秘诀是六个字:

" 换厨子,添新菜。"因此华夏幸福业绩不行就换人、薪酬水平越来越高,成为了出了名的利润高不差钱的企业。

的确,在现在开发商都只有不到10%的利润率的时候,华夏幸福却可以把这个数值做到60%以上。


04 战无不胜的神话?


2008 年把产业园区琢磨透之后,王文学开始了大踏步往前进,但诸多问题也开始凸显。

华夏幸福以繁多名目签下超 100 多个产业园项目,但市场不相信战无不胜的神话。

2012年,华夏幸福与镇江市京口区进行合作整体开发 「镇江市京口区大禹山创意新社区项目」。但仅仅是投入有限的 160 亩安置房项目,却在协议签订 3 年后突然停工成了烂尾盘,引得拆迁户们集体维权。

华夏幸福王文学的背水一战

华夏幸福又处于高速扩张期,而产业新城、特色小镇的开发周期又比较长,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金的渴望异于常人,政府就是其衣食父母,政府换届带来的预想合作中断,形成坏账也无可奈何。

且做产业新城需要非常好的政商关系。从河北起家的王文学自然在河北能够顺利开展业务,但是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区域,想要复制性谈何容易?

华夏幸福的人才流动率之高,一度也被行业诟病。其强调集团军作战,螺丝钉般的用人模式,把人才当消耗品,人才忠诚度也被消耗殆尽。产业小镇招揽来的120位小镇镇长,半年时间内离职大半。

仅凭高薪高福利想挖人,很容易,而真正留得住人才的公司才是伟大的企业。


05 断臂自救


尤其是进入2018年,华夏幸福似乎跟随着51岁的王文学陷入了中年危机。

王文学经历的两次「大劫」都与政策变脸相关,这第三次背水之战亦是如此。

2016年起,地方开始清理隐形杠杆,债务危机浮出。再加上环京区域严厉的限购政策,各种售楼微信群中,频现环京地带住宅产品价格腰斩。

随后,重仓环京的华夏幸福「卖地求生」、「银行停止开发贷」、「公司资金链紧张」等传言甚嚣尘上。

2017年,华夏幸福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162.28亿元,2018年上半年为-78.18亿元。这是最近三年来现金流首次为负,而且绝对值较大,于是就上演了2018年的融资大戏。

公司2018年上半年的平均融资成本为6.14%,处于行业的较高成本。但在全年融资困难的行情下,能借到钱就不错了。且因战略收缩华夏幸福天津事业部已经就地解散。由此可见,华夏幸福非常缺钱。

就在年初公司提出「全面开放合作」战略,除了最近环京项目万科斥资32亿涉足外,此前的合作火爆还包括东原、旭辉、阳光城等。合作开发已是主流模式,大佬们集体抱团取暖是最佳过冬姿势。

今年1月至6月末,公司股价从40元一路滑落至25元附近。就在7月份,总资产3000多亿的华夏幸福以138亿将19.7%股权贱卖给中国平安。

双方还签订了的对赌协议,协议上要求华夏幸福今年要拿出114.15亿的净利润,否则对平安进行现金补偿。

华夏幸福王文学的背水一战

如此「断臂自救」,王文学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06 绝地能否逢生?


崇拜毛泽东的王文学,奉行着「抗日革命根据地」模式。可在征战沙场、开疆扩土的时候,自己家的革命根据地却将被攻陷。

有人问:华夏幸福,你幸福吗?

“选择产业新城,今生无悔!”这是王文学在今年的年度业绩会上的回答。

最近还传闻,平安的马明哲力邀华润置地执行董事吴向东来华夏幸福担任高管。据说华润置地CFO俞建也一同前往,以及其他一拨高管。

本来失去绝对控制权的王文学,如今还要被空降大帅制衡掌控权,自己二十年打下的江山,却成为了央企的嫁衣了?

尤其在这个兵荒马乱,到处闹饥荒的时刻,任凭华夏幸福多有能耐,王文学多有抱负,也无力一人过冬。

今年,华夏幸福这场背水一战太过壮烈,表面淡定自若的王文学早已是伤痕累累,有舍真的会有得吗?回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的火锅店,温馨而又简单。

而今,华夏幸福已然是产业新城山岗上的猛虎。乡村振兴战略与和新型城镇化的道路还任重道远,亟需示范区带头作用。

当年许家印跨过去了,郭英成跨过去了,宋卫平跨过去了,这次王文学能幸福平安地「活下去」,下一个首富可能就会是他!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