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资应不应该与职称挂钩?职称造成“同工不同酬”?

高级教师比中级高1000多块,涨工资也比中级教师多涨几百,明明工作做得差不多,待遇差距这么大,干个几十年,别人都比我多买半套房了...

对于教师职称的吐槽,很多人都吐槽教师职称与工资挂钩。除此之外,还有以下问题:

教师工资应不应该与职称挂钩?职称造成“同工不同酬”?


教师工资应不应该与职称挂钩?职称造成“同工不同酬”?

1、职称评审标准未全面反映教师能力

论文、学历确实能反映出部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但并不能绝对说明一个教师在教学上就非常优秀,只是相比起教师的教学能力、个人素质和师德更容易量化评价,不容易被评价的就会被轻视,过分关注学历、论文不太正常。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教学能力强,师德素质高,深受学生爱戴,但在论文写作上却相形见绌,但我们能说他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吗?相反,一个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注于写论文,而疏忽了教学,导致教学质量差,那么他即使达到了论文要求,能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吗?

教师工资应不应该与职称挂钩?职称造成“同工不同酬”?

2、乡村教师晋升机会小

与城镇教师相比往往不尽人意,尤其在高级职称指标方面,乡村学校的名额更为紧缺。

现实中,小学校的中高级职称教师都很少,各级别的职称数量由本校现有职工总人数和相应级别职称人数确定,如果学校超过了固定数额,不会再得到多余的名额。

另外,乡村学校中教师人数本就不多,所以那些达到中高级职称评定标准的教师也迟迟得不到分配指标。

同时,职称指标是人事部门根据由省至乡的顺序逐级分配的,城镇学校、重点学校往往多于乡村学校,而且在下放的过程中职称指标容易被截留与挪用。

教师工资应不应该与职称挂钩?职称造成“同工不同酬”?

3、名额分配不合理

优秀的教师太多,而职称的名额却太少。

更糟糕的是,为数不多的名额还要被一些担有行政职务的教师 “分一杯羹”,剩下的能分给一线教师的名额所剩无几。

该将名额分给谁呢?于是产生了 “论资排辈” 这一潜规则———年龄大、教龄长的教师先评,青年教师们只能等待。无疑会打击青年教师积极性。

教师工资应不应该与职称挂钩?职称造成“同工不同酬”?

职称制度是对教师的表彰与鼓励,适当合理与工资挂钩无可厚非,公正全面进行职称也无可厚非,只有执行过程公正合理,多听一线教师们的意见,职称制度才能最大激励而不是打击教师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