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捧場,賣魚羹的宋五嫂因此成爲「富婆」

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宋都南遷臨安,始為南宋,東京的繁華熱鬧景象已成往昔。孟元老筆下“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絃於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花光滿路,何限春遊;簫鼓喧空,幾家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富庶繁華的盛景轉眼成空。

“他”來捧場,賣魚羹的宋五嫂因此成為“富婆”

跟隨皇族,大批士人、商戶、百姓隨之南渡,不數年,臨安隨之興旺起來。在吳自牧筆下,“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更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處處各有茶坊、酒肆、麵店、果子、彩帛、絨線、香燭、油醬、食米、下飯魚肉鯗臘等鋪,南北口味混雜,商貿之繁盛絲毫不亞於汴京。

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吳自牧筆下的臨安“麵食店”較之孟元老筆下的東京“州橋夜市”,其餐點的種類、數量不僅不分伯仲,更兼南北融合、水鄉特色,比汴京更勝一籌。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曾說:“杭之為州,負海帶江,而東南美味之所聚焉。水羞陸品,不待賈而足。菜則蔞蒿、因陳、紫蕨、青專、韭畦、芋區、茭首、芹根、藤花、羞盤、菊葉、薦穭、姜辛、薤淡、薺甘、荼苦。此吾杭之菜,見稱於文士之始,然未詳所產之地也。”

吳自牧《夢粱錄》和周密《武林往事》都記錄了當時臨安的物產之豐、珍饈之異、人煙之密、商賈之興、管絃之盛、亭館之麗,林升的《題臨安邸》吟詠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熱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人們樂不思蜀,一時忘了還有北方大片國土淪落金人之手。

“他”來捧場,賣魚羹的宋五嫂因此成為“富婆”

有兩則小故事,可見當年皇族耽於遊樂、畫楫輕舫、旁舞如織的景象:

《武林舊事卷三·西湖遊幸》:淳熙間,壽皇以天下養,每奉德壽三殿,遊幸湖山,御大龍舟。一日,御舟經斷橋,橋旁有小酒肆,頗雅潔,中飾素屏,書《風入松》一詞於上,光堯(太上皇趙構)駐目稱賞久之,宣問:“何人所作?”及太學生俞國寶醉筆也。其詞雲:“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泠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歌舞,綠楊影裡鞦韆,東風十里麗人天,花壓鬢雲偏。畫船載取春歸去,餘情在,湖水湖煙。明日再攜殘酒,來尋陌上花鈿。”上笑曰:“此詞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因為改定雲“明日重扶殘醉”,則迥不同矣。即日命解褐雲。

“他”來捧場,賣魚羹的宋五嫂因此成為“富婆”

《武林舊事卷七·乾淳事親》:淳熙六年三月十五日,車駕過宮,恭請太上(趙構)、太后幸聚景園。至翠光登御舟,入裡湖,出斷橋,又至珍珠園,太上命盡買湖中龜魚放生,並喧喚在湖賣買等人。內侍用小彩旗招引,各有支賜。時有賣魚羹人宋五嫂對御自稱:“東京人氏,隨駕到此。”太上特宣上船起居,念其年老,賜金錢十文、銀錢一百文、絹十匹,仍令後苑供應泛索。……宋五嫂魚羹,嘗經御賞,人所共趨,遂成富媼。

後來名聲大噪的“宋嫂魚羹”,經過太上皇趙構這麼一捧場,各級官員趨之若鶩,就跟現在的某豐包子一樣,那叫一個熱門。這生意一好,從小門臉變成大商戶,宋五嫂也跟著成了“富婆”。當然,小老百姓因此富了起來,也是好事,但這也說明一千多年來官員還都是這德行。

紙醉金迷,上行下效,怪不得南宋只存在了153年就斷送在蒙古人的鐵騎之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