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西門慶的發財方式,他與沈萬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我們說《金瓶梅詞話》是“以宋寫明”,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潘金蓮常說一句話:“南京沈萬三,北京枯樹灣,人的名兒,樹的影兒。”意思是名聲很大、人人皆知。你想,如果潘金蓮是宋朝人物,她怎麼知道沈萬三呢?因為沈萬三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富豪,在《明史》中有3處提及他,他曾經贊助明太祖朱元璋修建南京的城牆,並出資犒勞軍隊。宋朝的人物知道明朝的事,這一點就暴露了小說確實是“以宋寫明”的。

當然,這句話只是個引子,我們是想從潘金蓮的這句話裡,探討一下同為大商人的沈萬三和西門慶有什麼異同。

盤點西門慶的發財方式,他與沈萬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我們都明白,賺錢是企業經營的動力,這在任何時代都是不會改變的。因此才有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說法,也才有了商人們前仆後繼的不竭動力。明朝的李鼎說:“燕、趙、秦、晉、齊、梁、江淮之貨,日夜商販而南;蠻海、閩廣、豫章、楚、甌越、新安之貨,日夜商販而北。”(明·李鼎《李長卿集》卷十九)

商業的利潤確實是可觀的,也由此鑄造了許多富可敵國的大商人。東林黨學者耿桔(1601年科進士)估計:工匠賺取的利潤是農民的2倍,商人是農民的3倍,而鹽商則是農民的5倍。根據萬曆時期的一個數字,全國有17名擁資50萬兩白銀的商人,3名是山西人,2名為徽州商人,2人在江蘇蘇州城內;其他人或是親王,或是顯宦。(據《劍橋中國明代史》下卷頁493)

《金瓶梅》一書中,潘金蓮多次提到“南京沈萬三,北京枯樹灣,人的名兒,樹的影兒”,可見沈萬三在明代確實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沈萬三是怎麼致富的呢?

盤點西門慶的發財方式,他與沈萬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據記載,沈萬三是元末明初蘇州周莊的大富商,對他的致富有“聚寶盆”說、“烏鴉石一枚值萬錢”說,皆荒誕不可信;較為可信的是墾殖說(靠墾田積累財富)、分財說(靠接受吳江汾湖陸道源的財富成為經商的資本)、通番說(靠海上貿易賺得鉅額財富),一躍而成鉅富。且周莊“以村落而闢為鎮,實為沈萬三父子之功”。著名歷史學家吳晗也說:“蘇州沈萬三一豪之所以發財,是由於作海外貿易。”

在明代郎瑛的《七修類稿》裡,記載了明初建都南京時沈與朱元璋的對話:“國初,南都沈萬三秀者甚富,今會同館是其故宅,後湖中地是其花園,原住蘇之周莊。京城自洪武門至水西門乃其所築,太祖嘗犒軍,萬三欲代出犒銀,上曰:“朕有百萬軍,汝能遍濟之乎?”對曰:“每一軍犒金一兩。”上曰:“此雖汝至意,不須汝也。”由此遂欲殺之。太后苦諫:“彼固富敵國,然未嘗為不法事,奈何殺之?”得流雲南,其婿餘十舍亦流潮州,今聞二家子孫尚富。”(《七修類稿》卷八,頁81,上海書店版)就這樣沒有理由的流放到雲南,給眾多富商上了反面的一課。

盤點西門慶的發財方式,他與沈萬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而同時代的黃瑋在《篷窗類紀》中說:“沈富,字仲榮,行三,故吳人呼沈萬三秀,元末江南第一富家。富卒,二子茂、旺,我太祖定鼎金陵,召廷見,令其歲獻白金千錠、黃金百斤,甲馬錢穀多取資於茂。茂為廣積庫提舉,侄孫玠為戶部員外郎。後茂罪當闢,以有營建工緒未迄,但黥顙為藍黨,尤得乘馬出入。既而發遼陽從戎,籍其田數千頃,每畝定賦九鬥三升,吳下糧額之重坐此。沈之從戎遼陽,又穴地得金,牛馬已累千雲。”(轉引自謝國楨編《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頁381,福建人民版)

而《金瓶梅》中,描寫西門慶的具體發財途徑都有這些:

其一,西門慶靠女婿的箱籠銀兩、娶孟玉樓李瓶兒帶來的資產,“發了兩三場橫財”。他通過收納陳經濟的箱籠,再加上娶李瓶兒和孟玉樓,;兩人帶過來的嫁妝就有2萬兩銀子,極大地增加了他的實力。

盤點西門慶的發財方式,他與沈萬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其二,西門慶有生意眼光。從兩件事最能看出他的生意眼光,如第十六回中,三個川廣客人要發賣一批細貨,只需一百兩押金,正月進貨到八月才結賬,整整半年的賬期,西門慶就接手了;而一年冬天無錫人賣大米,西門慶就不要,因為會壓上半年的資金。

其三,他的五家店鋪經營有方。西門慶從最早的一家生藥鋪發展到後來又增開絲絨鋪、緞子鋪、綢絨鋪、解當鋪,共五家店鋪,這與他經營有方是分不開的。

其四,西門慶靠放高利貸也賺了不少銀子。第三十八回,李三、黃四做朝廷的香蠟生意,向西門慶借貸一千五百兩銀子,“每月五分行利”,屬於標準的驢打滾高利貸,相當於60%的年息,這種高利息不受政府規定保護的。

盤點西門慶的發財方式,他與沈萬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其五,巴結權貴,做壟斷買賣。這主要是販鹽和政府採購的香蠟、古器。西門慶聽說皇城建設亭臺殿閣在東平府要採購2萬兩銀子的古器,馬上差人寧可花200兩銀子也要拿下這個朝廷批文,這生意做成不知又要賺多少銀子.

其六,靠偷稅漏稅。西門慶通過給鈔關的主事人員行賄,“十大車貨,只納了三十五兩五錢鈔銀子”,按明律“三十稅一”,一大半稅款被他透漏掉了。

其七,貪汙受賄。舉一個例子,苗青與船伕合謀害主,遭官府緝拿,苗青連夜給西門慶送上贓銀一千兩,西門慶與夏提刑每人分得五百兩,此事就此擺平。這樣的事字《金瓶梅》中屢見不鮮。

盤點西門慶的發財方式,他與沈萬三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把西門慶與沈萬三比較起來,他們共同特點是腦子靈、行動快、善於抓住機會,沈萬三的後人在富庶過後、發配邊疆還能挖礦得金,眼光和行動力實在了得。兩相比較,沈萬三是歷史人物,屬當時的第一鉅富,他的經歷帶有傳奇意味,其發財模式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而西門慶是小說中人物,我們對他的一筆筆銀子是怎麼賺來的、他如何進行官商勾結、他的投資盈利模式都清清楚楚,是更多人能複製的,因而也更具代表性。

或者說,西門慶就是沈萬三的雛形,沈萬三是發展壯大後的西門慶。從結局上看,二人雖然最後都難逃厄運,但沈萬三是屬於“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西門慶則是耽於酒色,未得終年,都屬於那個時代的悲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