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師帶您解析民國武學!

陸師帶您解析民國武學!

上世紀初,在那個外強入侵,強武強國強種的時代,中華武學呈現了一個高峰,武術甚至被稱之為了“國術”。被譽為“中華武學的黃金時期”。公眾號典傳國術。

陸師帶您解析民國武學!

逝去的武林一書就是由他口述,徐皓峰導演撰文,編寫而致成。記錄下了他七十餘年的武學實踐,以及他所師承的民國年間三位形意拳大師唐維祿、尚雲祥、薛顛的言行和造詣,還有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武林中人的生活實情、習武者特有的思維方法和為我中華所獨有的身體訓練法門。秘傳與絕技之外,更多的是生活理念、生命感悟的餘音。

陸師帶您解析民國武學!

第一篇:

逝去的武林一書中寫道,形意拳是“煉拳”,修煉,要與精氣神發生作用,所以形意拳能變化人的氣質,將威武變文雅,將文雅變威武。拜老師就是找個人能幫助自己由練拳過度到煉拳,就不會盛極而衰了,永遠生機勃勃。學拳重要的是身心愉快。

其實何止是形意拳,一種好的鍛鍊方法都有將人氣質變化的能力。正如陸老師文章中所講,沒有練拳之前,我們總覺得武者就應該是肌肉發達,給人孔武有力的感覺,但實際練拳之後,才知道能夠將傳統功夫練上身的,是從外邊看不出來的。這從古代武將的畫像上可窺一斑,岳飛、關羽……

或者又拿我們身邊的功夫高手來說,一隻貓平時能從它的外表中看出什麼嗎?看不出。

好像它除了整天眯著眼睛曬曬太陽,東逛逛西溜溜,懶洋洋的似乎也沒有什麼奇特的。

但唯有它展現的時候,我們才會後知後覺,它蹦得真高,跳得真遠,跑得真快!嚇它一下,瞬間的反應簡直無懈可擊,撲擊、竄身、回返,幾個動作一氣呵成,要是有空還能順便朝您呲牙咧嘴幾下,若是不高興撓你幾爪子,速度快得您反應都反應不過來。唯有逃竄。

陸師帶您解析民國武學!

真正的高手也具備這樣的特質,外表看不出來,唯有動手一瞬間才能發現他的靈動、敏銳。

一個好的老師教學,其實就是帶您往這條路上走的過程,唯有像動物,以筋骨靈動崩彈為能,開發出我們人體原本動物一般的本能。公眾號典傳國術。

練拳的過程,就是開發人體的筋骨,改變身體的結構。若是單純的在動作方面教學,這樣起不到質的作用。當我們真正懂得了“煉拳”,把握住核心去練習,才算真正入門,反之講,練了一輩子拳,學了無數套路,也只會把自己套在裡面。

陸師帶您解析民國武學!

第二篇

逝去的武林三位形意拳大師,尚雲祥有過一句名言:練功不練拳,用勁不用力。不去探討架勢背後的道理,眼光侷限在架勢裡,就是刻舟求劍。

練功不練拳,那怎麼練才算是練功呢?我們在練拳時,盤練筋骨、內臟,能夠受用一輩子,這樣的方式稱之為練功。

用勁不用力,勁一般是指筋骨力,是經過系統習練以後,身體的筋骨得到開發,能夠毫不費力打出各種勁力,將身體盤練的如同彈簧一般,一觸即發。就是用勁不用力。

說得簡單點,就是您在練習的過程中如果越練越累,心臟撲通撲通亂跳,筋疲力盡,很不舒服,那就是沒有練對。用了蠻力,沒有巧妙的用勁。

勁說白了,就是抻筋拔骨,好像弓箭崩彈,需要做得就是把弓對撐拉開,使弦崩緊,然後輕輕一放,箭就自動射出。

勁力便是這樣,練習過程中不必尋求勁力的大小。我們需要做得只是將對應的關節拉開,使大筋拉緊,便已經足夠。

陸師帶您解析民國武學!

第三篇

我們練拳,可以拳架不準確,但是方向一定要明確,知道了如何改變發勁的方式,並且隨著練拳的深入,會出現如“自動化”發勁的狀態,只要撐拔就會崩彈,每一下就如同伸懶腰般的感覺,越練越舒服,甚至還會上癮。身體時常呈現出筋骨癢癢的感覺,不彈抖幾下渾身不爽。

每天抖抖筋骨,活絡活絡氣血,既輕鬆又不費力,既漲功力又能養生。何樂而不為之?

陸師帶您解析民國武學!

出拳的瞬間,橫膈膜帶動內臟猛的往下一沉,就好像氣泵猛的一抽,氣就全部被動的拉進了肺部裡,自然的就能做到出拳的瞬間吸氣。所以練拳練得好的,能夠越打越輕鬆。要想做到這點,自然的內臟要與整體筋骨配合好!切記如果沒有系統學習過內臟與筋骨,萬不可輕易嘗試,容易傷害內臟,身體。

陸師帶您解析民國武學!

第四篇

正所謂大道至簡,大音希聲,往往簡單的東西正是最實用的。簡單的事情我們反覆做,反覆的事情我們用心做,抓住胯、肩、肋、肘、脊柱、內臟,這幾個核心去練習,簡單明瞭,還怕功夫不上身嗎?

正如文中陸老師所寫,練拳是一種身體領悟,光明白還不行,得身體懂才可以。

這是作為一個曾經的武術小白的我的經驗分享。往往我們擁有很多的知識,卻難以得窺門徑,無非缺少一個老師去領路,告訴你如何去懂這身體的語言。一旦有這機會就要學會去把握!

憧憬、堅持、明師指路,身體力行,才是習武路上成功的關鍵!過去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武林雖然已經逝去,但這豪情四海八荒的俠義之情卻變得更加內斂深藏,存進了我們心中、血中、靈魂之中,悄然等待它被喚醒的那一天。

(關注vx平臺典傳國術瞭解更多武術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