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對不起,我沒讀過金庸

10月30日,金庸先生在香港與世長辭,享年94歲,華文世界為之一震。

00後:對不起,我沒讀過金庸

英國《太陽報》以“武俠小說銷量高達3億冊的傳奇作家在長期患病後逝世”為題就金庸去世進行了報道。文章提到金庸是中國讀者最多的作家之一。

00後:對不起,我沒讀過金庸

BBC的文章則把金庸比作托爾金,後者是英國著名作家、詩人,創作了家喻戶曉的古典奇幻作品《霍比特人》、《魔戒》和《精靈寶鑽》。文章提到雖然在不講中文的地方,金庸的名字鮮為人知,但是在華語世界他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00後:對不起,我沒讀過金庸

能夠如此受海外媒體關注,也可見金庸的影響力了。在國內金庸悼念文裡最常被引用的一句話是高曉松說的:“如果沒有金庸,我們的少年時代該會是多麼倉皇!”

約了幾個工作上的朋友吃自助餐,自己早早到了,卻發現只有小顧早到了。坐下來話題自然繞不開金庸先生去世一事。小顧大為感慨,曾經還因為上課偷看金庸小說被老師罰站過呢,真的是一代人的記憶啊。說罷,她打開朋友圈給我看滿滿的被金庸刷屏。我說我的也是哎。我們不由越說越熱烈,從金庸作品談到他的情史,從他的情史聊到金庸電視劇男女主角的八卦。

聊著聊著,其他幾個人也到了。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活蹦亂跳的就來到了我們桌子前。我們自然興匆匆的跟他們分享我們的話題,他們愣愣的聽著,一副毫無興趣的樣子。

我說:你們的朋友圈,沒被金庸刷屏嗎?大家都在懷念金庸先生啊!

我挺喜歡的一個文筆不錯的小姑娘律涵說,沒有啊,我沒認真看過金庸的書。我和小顧張大了嘴巴,表現出一副不可思議,看見外星人的樣子。沒想到,其他幾個同來的小夥伴竟然點頭說我們也沒看過。

誠然,金庸先生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連載於1955年,距今已經久遠。當時受澳門兩位拳師比武在香港引發轟動的影響,《新晚報》開始連載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而金庸發表的《書劍恩仇錄》則令《新晚報》銷量大熱。之後,金庸又先後在《商報》連載《碧血劍》和《射鵰英雄傳》。

00後:對不起,我沒讀過金庸

1959年金庸創辦《明報》,為了提高報紙銷量,開始連載《神鵰俠侶》。《明報》是現今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上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越女劍》,金庸共有十五部作品。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金庸宣佈封筆。細細算來,到他離世,金庸已經封筆46年了。

如同以《金粉世家》紅遍民國的小說家張恨水如今鮮有人提及一樣,通俗文學在經過半個多世紀後還要吸引年輕作者著實不易。

其實這一點金庸先生也有自知,為了迎合年輕年輕觀眾和進一步完善作品,他曾兩度修訂自己的作品。1999年,他又開始第三次修訂自己的全部作品,“世紀新修版”於2002年正式出版。

修訂中最被詬病的是桃花島主黃藥師和徒弟梅超風之間的愛情。舊版的《射鵰英雄傳》黃藥師和梅超風師徒之間有點感情,但梅超風背叛師門,盜取《九陰真經》,是個十足的大反派。梅超風和師兄戀愛結婚,黃藥師大發脾氣,而且遷怒於其他人,把其他徒弟的腿打斷了。金庸覺得這件事按道理講是不合情理的,所以在新版中安排黃藥師從很早就喜歡梅超風這個女徒弟,給這段江湖恩怨加上了桃色緋聞。但事與願違,新的修改似乎並沒有對銷量起到積極的影響,反而廣受金庸迷的吐槽。

00後:對不起,我沒讀過金庸

我仍然不死心的問,那不是有金庸電視劇嗎?應該你們都挺喜歡吧。做美工的趙英凱說:沒怎麼看過金庸的武俠電視劇,李亞鵬的《笑傲江湖》有印象,只在表情包裡看過陳妍希演過小龍女。我和小顧又一次驚掉了下巴。

的確,被80後奉為經典的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其中黃日華版的《射鵰英雄傳》1983年在香港播出,1985年引入內地。

00後:對不起,我沒讀過金庸

成為一代人記憶的古天樂、李若彤版《神鵰俠侶》播出於1995年。因出演《倚天屠龍記》趙敏俘獲粉絲無數的黎姿版於2001年播出。

00後:對不起,我沒讀過金庸

同樣被津津樂道的陳浩民、李若彤版《天龍八部》播出於1997年,對於90後、00後而言,已經逐漸陌生。

00後:對不起,我沒讀過金庸

當80後被姑姑和過兒迷得七葷八素,被絕情谷斷腸草折磨,為兩人16年分割卻堅守的愛情動容時,90後的小姑娘不過和小夥伴們玩著過家家的遊戲。10後的小姑娘還沒出生呢。這像極了曾經的春節聯歡晚會,當朱軍大聲的說著全國人民端出熱氣騰騰的餃子慶祝新年時,南方的觀眾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一樣。這是從自我為出發點的視角。

00後:對不起,我沒讀過金庸

等到他們長大,到了喜歡電視劇的年紀。金庸武俠劇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不要說創造當年萬人空巷的盛舉,連認真追完劇都需要花費勇氣和力氣。

2014年新《神鵰俠侶》播出,豆瓣評分只有4.1分。這部電視劇最大的貢獻除了成就了陳曉和陳妍希一對人間眷侶外,最大的貢獻就是一組表情包了。

00後:對不起,我沒讀過金庸

00後:對不起,我沒讀過金庸

網友們拿不同版本的小龍女對比是對新版本的不滿,也是對金庸武俠小說人物的毀壞。

小龍女不再是觀眾心中白衣飄飄,一身俠氣,敢愛敢恨的女主角,她變得可笑、可親近、可調侃。年輕觀眾已經不會再把注意力放在16年絕情谷底守候的愛情上面,不會再去欽羨那一對神仙眷侶的人設,金庸電視劇開始淪為普通的電視連續劇,和俠客無關、和情懷無關。

00後:對不起,我沒讀過金庸

今年新播出的新笑傲江湖豆瓣評分更是直接跌到2.6,這已經完全是垃圾電視劇的分數了。打著建立一個和諧江湖的旗號,新《笑傲江湖》把觀眾雷的個外焦裡嫩。六神磊磊的評論是這是一部比誰智商更低的電視劇。

00後:對不起,我沒讀過金庸

金庸武俠劇曾經創造了兩岸三地的收視神話,《射鵰英雄傳》在1983年在香港播出期間創造了99%的驚人收視率。如今淪落成2.6分,被網友狂灌一星的垃圾劇集。金庸武俠劇想要打動年輕人,被年輕人追捧已經近乎痴人說夢了。

當然武俠小說或者金庸小說開始被年輕人拋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文學的大繁榮。對於70、80後經歷的對通俗文學如飢似渴的渴望,在90後和00後身上已經完全消失不見,網絡文學創造了浩瀚的小說數量,優秀的海外小說也被廣泛引進。俠不再只是中國古典文學或者武俠小說裡的概念。漫威動畫鋼鐵俠、蜘蛛俠在青少年間更有市場,會魔法的哈利波特不比會降龍十八掌的郭靖人氣差。

再比如更豐富的現代休閒文化崛起。對於曾經的80後,閱讀金庸、瓊瑤的小說幾乎是獨一無二的休閒娛樂方式。但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網遊、電影、旅遊、唱K、拍抖音、刷微博,娛樂方式的多元化也使得閱讀量的整體降低,快餐式的休閒文化成為主流。

最後,快吃完飯的時候,律涵問我:芒媽,你讀書時最討厭的一本書是什麼?

我想都沒想說《鋼鐵是怎麼煉成的》。她追問我為什麼,我說因為每個暑假老師都會推薦我們讀它,還要寫讀後感。小顧說對對對,還有《簡愛》啊,《飄》啊之類的。

律涵說:金庸小說從曾經的禁書,老師和家長全力反對到今天被編入教科書,全社會的人都在說好,它對青少年的吸引力也就蕩然無存了。年輕人世界的核心是反叛,不是俠義。如果這個暑假老師佈置作業讓看金庸的小說,那金庸小說對學生而言就不只是沒有吸引力,而是災難了。

00後:對不起,我沒讀過金庸

我和小顧呆愣愣的坐在那裡。良久,我說我會把你說的寫在文章裡。

先生千古!金庸去了,讓人嘆息。更悲傷的是,他的武俠世界或許也在離年輕人而去。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