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長三角,寧波如何「搶跑」?

对接长三角,宁波如何“抢跑”?

成立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派出的人員在滬集體辦公;三省一市深化交通、產業等12個方面的專題合作,環杭州灣大灣區建設緊鑼密鼓;通蘇嘉甬(南通至蘇州至嘉興至寧波)鐵路勘察設計項目開始招標,寧波直達江蘇將有一條“短路”……

新時代需要新抱負。在世界各城市競爭轉向城市群競爭的新態勢下,長三角正在合力下一盤大棋。

“我們將通過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把長三角建設成為全國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引領示範區,成為全球資源配置的亞太門戶,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上海團開放日上如是表示。

長三角全面融合時代來了。作為長三角南翼經濟重鎮的寧波,如何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全面融入上海,在長三角一體化大潮中“搶跑”?

爭雄全國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時代在深刻變化。在產業變革和科技創新的推動下,中國城市格局已被改寫。原先“北上廣深”變成了“北上深廣”,電商的興起又讓杭州使出了洪荒之力。

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的經濟增速分別為6.7%、6.9%、8.8%和7%,深圳趕超勢頭明顯。上市公司總市值排名前六名的城市依次為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廣州和南京,寧波躋身前十。中國科學院大學發佈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7》透露,全國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前三強分別是廣東、江蘇、北京,上海位列第四。

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節點,肩負長三角一體化“領頭羊”重任的上海,如何發揮排頭兵作用,帶動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騰飛?在國內三大都市圈的實力比拼中,長三角如何與京津冀、珠三角爭雄?

在去年底獲批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中,上海提出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推動上海與周邊城市協同發展,構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今年初,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主要領導進一步作了商議,形成許多共識。隨後,承擔長三角合作與統籌任務的“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開始運作。目前,該辦公室16位工作人員全部到位,其職責包括負責研究擬訂長三角協同發展的戰略規劃,以及體制機制和重大政策建議,協調推進區域合作中的重要事項和重大項目,統籌管理合作基金、長三角網站和有關宣傳工作等。

“長三角的發展形態在變化,原來是一個特大型城市帶動其他城市,現在則是其他城市與特大型城市共同發展。”上海社科院研究員鬱鴻勝說,杭州、合肥、南京、寧波等多個都市圈的迅速成長,對於長三角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是有利的。

當前,長三角一體化正聚焦五方面問題:一是規劃對接,比如修復幾十條“斷頭路”;二是戰略協同,複製推廣區域內的好經驗;三是深化交通、產業等12個方面的專題合作;四是按照市場化要求建立長三角地區統一大市場,共建一批開放性的合作平臺;五是完善機制。

作為浙江和寧波接軌上海的“橋頭堡”,寧波杭州灣新區和慈溪市已率先感受到了這股春風。近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鄭柵潔在兩地調研時強調,要全面對接環杭州灣大灣區建設規劃,當好大灣區建設的標兵,積極參與長三角城市群分工合作,主動承接上海的功能外溢和產業轉移,集聚更多的優質資源要素,搶先一步獲得杭州灣經濟區建設的巨大紅利。

对接长三角,宁波如何“抢跑”?

接軌上海建好“寧波都市圈”

多年來,寧波一直主動接軌上海,深度融入長三角,積極承接上海的輻射,充分用好上海的溢出效應。特別是最近兩年,我市與長三角城市互動頻頻,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機制。

2016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會議提出,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進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等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到2030年,長三角要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被國家定位為推進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的重要城市後,我市在交通建設、港口合作、產業對接、科技創新、商貿旅遊等重點領域,加速推進與上海等長三角城市的一體化。

2016年7月,寧波杭州灣新區宣佈全面啟動滬甬合作示範區建設,並提出全方位接軌上海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十三五”期間每年引進上海投資項目200億元以上。去年,上汽大眾汽車躋身寧波第三大納稅大戶,復旦大學寧波研究院成為復旦大學在上海市以外最大的科技孵化平臺,上海麟灃在新區設立了醫療器械產業園。

通過在滬連續舉辦“寧波周”活動,寧波與上海合作的重大項目超過700個,總投資突破1200億元。僅科技人才方面,兩市近年來達成的合作項目就有數千個,寧波從上海引進各類高級人才數千人,院(校)、企共建科研機構超百家。

“上海與寧波共同推動長三角城市一體化和協同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上海市主要領導評價道。

不僅僅是上海,寧波與江蘇南京、太倉,安徽合肥,以及省內的杭州、舟山、台州等長三角城市的合作廣度、深度和強度不斷加大。以港口為例,2009年,寧波舟山港在江蘇太倉投資建設了第一個大型專業化礦石中轉碼頭——武港碼頭;2016年11月,寧波舟山港集團與南京港集團合作成立南京兩江海運股份有限公司;寧波還開通了至合肥的集裝箱班列,開拓安徽阜陽、淮南等地內外貿貨源,通過皖北海鐵通道到達寧波舟山港。

製造業發達的寧波,還與安徽合肥、江蘇宿遷等長三角城市實現勞動力資源互補。主營超高純度金屬材料及濺射靶材的寧波江豐電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建立了佔地1.2萬平方米的產業園。“該園區投資額超過2億元,每月可生產靶材成品1500片。”公司負責人說,合肥等城市正在加速崛起集成電路產業,對高純度金屬材料及濺射靶材需求巨大,“而且,這裡科技人才充足。”

隨著“滬杭甬大灣區”概念受關注,寧波與杭州等城市的聯繫更緊密。去年8月,杭州市委書記趙一德赴寧波考察時提出,杭州將放大視野、邁開腳步,在打造大灣區方面加強與寧波的交流合作,共同唱好“雙城記”。

“近年來,寧波各地、各部門都在主動接軌上海,對接長三角。”寧波電商經濟創新園區經合局局長魯旭鵬說,去年園區招商部門頻頻趕赴一線城市尋覓人才與合作伙伴,其中在上海留下了將近一半的招商足跡,“上海共有70多家外國領事館,絕大多數世界500強企業在滬設立了分公司或辦事機構,這裡絕對是招商‘大磁場’。”

全面融合寧波該扮何種角色

“眼下,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與區域合作進入新階段,將從1.0版本上升到2.0版本。”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成員、上海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學良表示,2.0版本就是要突破行政壁壘,在新型城市合作中帶來新的發展增量,通過技術進步與創新的管理體制機制,形成名副其實的更強、更巨、更聚的世界級城市群。

在長三角一體化進入2.0版本的全面融合時代,寧波該擔當何種角色?

“寧波舟山港是長江經濟帶龍頭的兩隻‘龍眼’之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上海港和寧波舟山港又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其中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專家認為,寧波要用足用好港口優勢,與上海唱好“雙港記”,為長三角城市“推動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提供優質港口物流服務。比如,寧波可向長三角城市輸出海上絲路指數、專業航運保險等港航服務。

寧波要發揮外貿名城的優勢,攜手長三角城市深入推進外貿轉型升級。“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今年11月在上海舉辦,寧波能否在進口博覽會前後策劃一些活動,從中分得一杯羹?”市委黨校經濟學部主任、教授宓紅建議道。此外,寧波可與上海以及長三角城市進一步加強合作,努力把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辦成全國性貿易平臺,助推長三角進口貿易發展。

用好長三角地區的高校資源,鍛造寧波製造新競爭力。在長三角城市群中,上海是知識和科技高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眾多,張江高科技園區正在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大手筆打造全國第一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也是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佈局重點城市,擁有中國科技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和國家實驗室,科研實力僅次於北京和上海。未來幾年,寧波要借勢借力補足科教短板。

另一方面,寧波要用好長三角地區人力資源優勢,有序轉移一批勞動密集型產業。“近年來,上海與江蘇通過園區共建推動產業轉移風生水起。”市發改委副主任劉興景表示,寧波要延伸傳統優勢產業的產業鏈,在安徽、江蘇省的勞動力大市跨區域建立“飛地式”分園區,探索建立跨行政區利益共享機制。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對寧波的角色作了定位,即成為“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進一步加強與上海、杭州、舟山等周邊城市的合作,共同開展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宓紅認為,寧波若能抓住長三角全面融合的機遇,和上海、杭州錯位發展,實現寧波都市圈和浙江港口經濟圈“兩圈”聯動與融合,做大做強都市區,就能在長三角城市群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當前,全國各地正圍繞創造就業崗位、提高工資待遇,降低生活成本,完善公共服務三個方面展開人口爭奪戰。有關資料顯示,去年寧波淨流入人口13萬,位居國內主要城市前列。隨著“三搶”“六爭”戰略的深入推進,落戶新政實施,一個讓國內外各類人才和務工人員更加嚮往、更願工作、能夠定居的大寧波,正向我們徐徐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