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林彪軍事戰略誰技高一籌


劉伯承、林彪軍事戰略誰技高一籌

抗戰開始後,劉伯承被派去掌握以紅四方面軍為主力改編成的八路軍第129師,由此成為了獨當一面的統軍主帥。總的來說,劉伯承的指揮風格是判斷準確,計劃戰鬥周密,善於確定作戰方向、集中兵力和把握預備隊,在足智多謀、反常用兵方面尤為著稱。僅從八路軍出師山西初期的幾戰中,就充分顯現了劉伯承的作戰指揮特點。

在第115師的平型關大捷一役中,師長林彪三次親臨戰場查看地形,選定作戰地域,爾後與副師長聶榮臻確立作戰決心,並集中全師2旅4團主力(不惜違背毛澤東、彭德懷關於集中一個旅作戰的指示,只是後來因山洪斷路只趕到參戰3個團)於平型關地域,精心進行戰鬥部署。對於師、旅、團的指揮位置,部隊的展開、預備隊擺放,乃至機槍陣地的設置、作戰節奏的控制等細節,他都一一過問,力求無虞。結果一戰成名,極大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信心。林彪的指揮特點,突出了一個“細”字。

劉伯承、林彪軍事戰略誰技高一籌

劉伯承率第129師挺進山西后,根據八路軍總部命令,分別於正太鐵路、邯長公路沿線展開游擊戰,襲擾遲滯日軍的進攻。在此期間,先後指揮了著名的疊伏七亙村,再伏黃崖底、戶封村與智算神頭嶺等戰鬥,斬獲頗豐。在七亙村戰鬥前,劉伯承親赴戰場察看地形,周密組織戰鬥。第一次伏擊戰取勝後,劉伯承準確判斷日軍仍要從此處經過,遂決心採取兵法中的“疊伏”之策,於七亙村同一地點再次伏擊日軍,結果又告凱旋。兩戰共殲滅日軍400餘人,繳獲騾馬400多匹及大批彈藥物資,取得了第129師出師以來繼奇襲陽明堡戰鬥後的又一次重大勝利。之後,劉伯承指揮第129師繼續在昔陽縣東南的黃崖底設伏,殲滅日軍第109師團第135聯隊300餘人,擊斃騾馬300餘匹。為配合南下支援正太路地區作戰的林彪第115師,劉伯承再次指揮第129師在廣陽以東的戶封村附近設伏,又殲滅日軍第109師團一部250餘人,迫使日軍第109師團不得不改道北去。劉伯承指揮第129師在正太路沿線接連四次設伏,仗仗取勝,戰果輝煌。對此,劉伯承稱之為“重疊的待伏”。

在神頭嶺戰鬥前,劉伯承由於對國民黨軍隊的地圖不放心,就帶著陳賡、李達及參謀人員去實地進行了勘察。結果發現實際地形與地圖不符,日軍必經的公路不走山溝走山樑,上邊又光禿禿的埋伏不了兵,看上去根本打不了伏擊。正當大家失望之際,劉伯承卻提出就在這光山樑上打伏擊。陳賡很快明白過來,也予以贊同。經過周密分析利弊後,他們決心仍在此處設伏,依託嶺上路邊國民黨軍隊修的一些廢棄工事,搞好隱蔽偽裝,來一次反常用兵,打敵人一個出其不意。結果一個漂亮仗誕生了,殲滅了由此經過的日軍第16師團、第108師團各一部,斃傷俘敵1500餘人,斃傷和俘獲騾馬600餘匹,繳獲各種槍支550餘件,擊毀敵汽車百餘輛。戰後日本的報紙上驚呼,說“這場戰爭是由支那一流的中國人稱為神機軍師所指揮的”。

劉伯承、林彪軍事戰略誰技高一籌

從上述幾戰中可以看出,劉伯承足智多謀,能反向思維,反常用兵,指揮才能過人一籌。從中突出的指揮特點,是一個“活”字。

正因為林彪、賀龍、劉伯承具有不同的指揮特點,他們所指揮的戰役戰鬥便也相應具備了各自的特點。林彪打仗唯恐兵少,好集中兵力打大仗,同時深思熟悉,算無遺策,輕易不願涉險;賀龍打仗放得開,用兵忽分忽合,手下大將也各顯其能多獨當一面,反過來說就是小仗多而大仗少;劉伯承也喜歡集中兵力打大仗,同時變動不拘,神出鬼沒,具有很強的威攝性,令對手未戰而先膽寒。國民黨軍將領就曾經指出,劉伯承指揮很不錯,可惜的是手下的縱隊不太能打。當然,能打不能打,實戰是最好的試金石。從1945年9月至1948年8月三大戰役開始前,在全國各戰略區統計的殲敵戰績中,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中原野戰軍(前身為晉冀魯豫野戰軍)共殲滅敵軍13個半軍部、44個半師部、103個團,居於五大戰略區野戰軍戰績之冠。你說,能打不能打?

解放戰爭初期,劉伯承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最先打出了漂亮的上黨戰役,開了第一炮。其後的平漢、隴海、定陶、巨金魚、豫北、魯西南等戰役都打得不錯,殲敵甚眾,顯示了劉伯承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卓越才能。其時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殲敵戰績緊隨晉冀魯豫野戰軍之後,這還主要靠粟裕的異軍突起,但直到淮海戰役前也未能超過劉鄧所部。至於林彪、羅榮桓指揮的東北民主聯軍,彭德懷、習仲勳指揮的西北野戰兵團,還有聶榮臻、徐向前指揮的華北軍區野戰部隊,殲敵戰績都被劉鄧和陳粟部遠遠甩到了後邊。


(瞭解更多反邪教知識,傳播社會正能量,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太白劍”、微博“寶雞反邪教”、網站秦嶺雪“http://qinlingxue.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