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元帥-軍神、劉伯承

開國元帥-軍神、劉伯承

來源網絡

劉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劉明昭, [1] 曾用名劉伯堅,重慶市開州人。

年紀輕輕便加入軍旅,從護國戰爭到護法戰爭,從西南內戰到響應北伐,從南昌起義到蘇區掌軍,從萬里長征到開闢陝北,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從進軍西藏到中印之戰,半個世紀時間內南征北戰,萬里戎馬,多謀善斷,用兵如神,打出了一代軍神的赫赫威名。

人稱“軍神”的劉伯承元帥,敢於出奇制勝。抗日戰爭期間,劉伯承率129師在山西平定七亙村智鬥日軍。戰鬥中,劉伯承師長打破思維慣性,“反常”用兵,三日之內,在同一地點,利用同一戰法,連續取得兩次大捷,堪稱抗戰中的經典戰例。

開國元帥-軍神、劉伯承

來源網絡

1937年10月,日軍佔領石家莊後,沿正太鐵路西犯,妄圖一舉攻取太原,掠奪山西的煤炭資源,瓦解國共兩黨的晉北抗日聯盟。國民黨軍隊不敢迎戰,倉皇潰退。八路軍一二九師在師長劉伯承率領下,揮戈東征。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上將,頓感驚詫和內疚。他與劉伯承通話說:國民黨正規軍裝備好,熟悉陣地戰術,尚不能阻遏日軍侵晉,且競相後退。八路軍兵微械弱,缺醫短糧,施行的游擊戰能跟日軍相匹敵乎?盼將軍謹慎行事……劉伯承凜然答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反擊日寇侵略,甘捐血肉之軀!”

經縝密偵察,八路軍獲悉日軍勁旅二十師團的迂迴部隊,向山西平定開進,前鋒直指太原。其輜重部隊千餘人在測魚鎮駐屯,負責向前方供應彈藥糧食。劉伯承斷定日軍將於10月26日經七亙村向平定運輸軍需品,遂令部隊利用七亙村、南峪之間的有利地形埋伏。

果不出所料,26日拂曉,測魚鎮日軍龐大的輜重部隊,在步兵200餘人掩護下向西開進,結果中伏被殲。此戰共斃敵300多人,繳獲騾馬300多匹和大量軍用物資。八路軍僅傷亡10餘人。

前方需要彈藥和糧食急如星火,日軍必然儘快再向平定運輸軍需品。劉伯承預料日軍會以為八路軍不會在同一地點再次設伏,便一面製造假象,佯裝撤離遠去;一面果斷地在隔了一天後,於同一地點再次設伏。

28日上午,日軍又從測魚鎮出動,這次警戒更加森嚴,以100餘騎兵和300餘步兵掩護輜重西進。11時許,早已隱蔽於此的八路軍等日軍輜重進入了伏擊圈後,各種武器一齊開火。日寇被擊斃百餘人,八路軍又繳獲一大批軍需品和騾馬。

開國元帥-軍神、劉伯承

來源網絡

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讚歎不已,稱此戰為“戰史上的奇蹟”,譽劉伯承為“當之無愧的名將”。後來,不少國家將這一戰法寫進了軍事教科書。

開國元帥-軍神、劉伯承

來源網絡

抗戰勝利後,劉伯承指揮晉冀魯豫部隊打響了解放戰爭的第一槍。他和小平同志領導劉鄧大軍縱橫南北,往來如梭,上黨、平漢、隴海、定陶、巨金魚、豫北、魯西南、高山鋪,諸役連捷,殲敵上百個團,戰績在全國五大戰略區野戰軍中名列前茅。在舉世聞名的千里躍進大別山戰略行動中,劉鄧大軍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長驅南下,經過20晝夜艱苦行軍作戰,衝破了20餘萬國民黨軍的重重圍追堵截,終於勝利到達大別山。劉鄧大軍敢於犧牲,敢於吃苦,勇啃骨頭,於千難萬險中重建了大別山根據地,背上了國民黨軍33個旅的重重圍剿,配合陳粟、陳謝大軍南進展開,三軍齊下中原,為全國戰場轉入戰略進攻鋪平了道路。在淮海戰役中,劉伯承指揮中原野戰軍各部強攻國民黨軍黃維兵團,以兵力相近火力遠遜的虛弱疲憊之師殲擊國民黨精銳兵團,比鬥志,比戰術,比技術,比韌勁,反覆較量,最後終能克敵,打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難啃的一次硬仗。

開國元帥-軍神、劉伯承

來源網絡

全國解放後,劉伯承功成身退,轉行軍事教學,創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放軍軍事學院(即南京軍事學院)。在他的卓越領導下,軍事學院白手起家,艱難創業,陸續建立了諸軍兵種齊全的指揮院校體系,先後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中高級軍官,為我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劉伯承拖著多年征戰熬出來的病弱之軀,嘔心瀝血,宵衣旰食,親自撰寫教材,教授學員,教書育人,其長者之風,名將之範,堪為我軍高級將領之表率。1955年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劉伯承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確為實至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