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賞網紅,竟敗掉父親29萬元……孩子的財商教育至關重要!

陳先生從銀行卡里取錢時,發現卡里的45萬元存款少了29萬元。當時他嚇了一大跳,銀行卡一直帶在自己身上,也沒從卡里取過錢,怎麼就少了29萬元了呢?

陳先生來到銀行調取了銀行卡的流水,發現從1月底開始,每天晚上都有少則5000元、多則20000元的刷卡記錄,且交易都是通過手機微信、支付寶支付的。而陳先生根本沒使用過這些軟件,用的也不是智能手機。

原來,陳先生的兒子將父親的工商銀行卡綁定在自己的手機微信和支付寶上,為了引起網紅的注意,掏空心思湊錢給網紅送禮物。沒想到,他越陷越深,每天不停地給網紅刷禮物,自己也沒意識到禮物越送越多、越送越大,卡里的錢越來越少。不長時間,29萬元就這樣花出去了。

類似這樣的新聞報道層出不窮,這些事像一把利劍,戳到了中國教育的軟肋,對“財商”教育的缺乏。

時下,國內很多父母都不願意讓孩子從小就接觸錢,認為孩子過早地“沾錢”,會誘導孩子的“金錢慾望”,從而導致他們長大後形成一切“向錢看”的“三觀”。

在我們一般中國人的觀念中,覺得孩子們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賺錢是大人們的事。即使家境困難,不到不得已,也捨不得讓孩子打工,不願意他們吃苦受罪。因此,在孩子成長求學時期,只要有任何的需要或物質慾望,父母們都會全身心地為孩子一力承擔且儘量滿足他們。


孩子打賞網紅,竟敗掉父親29萬元……孩子的財商教育至關重要!

其實,讓孩子從小學會理財,非但不是什麼壞事,反倒可以培養孩子的謀生意識,提高孩子的生存本領。在這方面,美國家長們十分開明,他們甚至制定出了孩子從3歲到高中畢業期間的理財教育流程,規定出了孩子各個年齡段的理財標準和理財細節。這對於國內的家長們來說,不僅可以借鑑,也是一種啟迪。

美國孩子的理財教育流程是:

3歲:能辨別硬幣和紙幣。

4歲:知道每枚硬幣是多少美分,認識到個人無力把所有商品買光。

5歲:知道硬幣的等價物。

6歲:能數大量硬幣,並能找數目不大的零錢。

7歲:學會看貨物的價格標籤。

8歲:知道可以通過做額外工作賺錢,知道把錢存在銀行賬戶裡。

9歲:能制定一週的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貨比三家。

10歲:懂得每週節約一點錢,以便大筆開銷時用。

11歲:知道從電視廣告中發現理財知識。

12歲:能夠制定並執行兩週的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中的術語。13歲至高中畢業: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嘗試,以及商務、打工等賺錢活動。


美國家長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每個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建立起職業價值觀念,獲得謀生的能力。讓孩子早點樹立“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約意識。這對孩子們的成長和走上社會後的自立、自強,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孩子打賞網紅,竟敗掉父親29萬元……孩子的財商教育至關重要!

財商知識教育,在美國被稱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人生幸福計劃”。美國父母支持獨立,鼓勵孩子從小嚐試打工,讓他們享受勞動成果。在美國,家庭不論貧富,總是讓孩子在不同階段的生活中學習獨立,以及養成“用勞力換取所得”的觀念。因此,大多數美國父母的孩子們很習慣打工,小至在家洗碗、掃地或幫鄰居作臨時保姆,大到給其他學生做家教等等,只要是可以賺錢的活兒,都會鼓勵孩子去做。

孩子打賞網紅,竟敗掉父親29萬元……孩子的財商教育至關重要!

在學校裡,校方也會讓學生在一些特定的活動中學習、體驗諸如募款之類的公益活動。例如,在每年的感恩節,童子軍們就會外出籌募經費。在美國,經常會看到拿著手工餅乾或慈善餐券到住宅區按門鈴兜售的小朋友。

讓孩子們通過這種用勞力去實現目的的生活經驗會讓他們很有成就感,同時,也能從賺錢不易的切身體會中懂得並珍惜勞動所得的每一份回報。孩子們每花一分錢都會多些思考,會更懂得把金錢運用在最值得的地方,這對孩子們一生的金錢觀會有很正面的幫助。

財商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我們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

1.讓孩子們接觸到錢——讓孩子自己安排零用錢,幫孩子提早有計劃的儲蓄和消費。

一般而言,大部分美國人對錢沒有“銅臭”的思想,美國每年大約有300萬中小學生在外打工,美國的父母認為憑勞動獲得收入是一種生活教育,即使出生在富有家庭也不能有坐享其成的觀念,應該有勤奮工作的意願和自我要求的責任感。他們鼓勵孩子從小就工作掙錢,教導小孩通過正當手段賺取收入並且學習如何理財。

2.教導孩子面對慾望——用自己賺的錢買心愛的東西更有成就感。

孩子們是充滿好奇的,特別是在玩具店裡,琳琅滿目的新奇玩意兒真讓人難以抗拒。當孩子向你投以渴望眼神時,父母親不必拒絕說:“不買,太貴了!家裡已經有好幾個了!”來制止孩子的慾望。在專家看來,這時可以把玩具從架子上拿下來,告訴孩子這樣東西的價錢是多少,再問問他:“你打算怎麼得到它?”之後,幫著孩子一起計劃怎樣存錢來購買。這樣可以讓孩子學會量力而為,有計劃地消費並且懂得珍惜得來不易的東西。

3.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讓孩子“看得到”父母理財的好習慣。

現在的消費和儲蓄的方式改變了,孩子們不容易看到父母親如何處理金錢。專家認為,家長們可以提供孩子們“看得到”的理財習慣,比如:把旅遊基金存在玻璃罐子裡,帶著寶貝們一起體會“積沙成塔”的成就感。同時,家長們要避免在孩子面前為了金錢而爭執,免得讓孩子們從小對金錢形成負面的印象。

4.學習“給予”的快樂——帶著孩子學習如何發揮金錢的價值,幫助他人。

教導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不只是教他們怎麼“得到”財富,更應教他們如何“給予”,讓金錢的價值不只體現在滿足慾望,還要成為幫助他人的手段。


尚領國際教育專為學生/教師/學校,提供全方位“教育資源服務”“跟培教”三位一體解決方案。引領教育10餘載,全國分公司10餘家,服務客戶200餘萬,成為新環境、新形勢下教育資源的有力補充,被譽為“新型教育先鋒”。更多詳情,請關注“尚領教育”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號:ishiningor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