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属于中国的领土,如今却成为俄罗斯与外蒙古的争吵对象

对全世界范围来说,但凡是相邻的两个国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领土纠纷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国力强盛不一,领土面积也有所变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我们在元朝时期版图甚至是到达过欧洲。


曾经属于中国的领土,如今却成为俄罗斯与外蒙古的争吵对象

问题所说的蒙古则是指的外蒙古,而外蒙古一直到清朝时期都是属于中国的版图。只不过由于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在苏联的撺掇之下,外蒙古选择了独立。后来由于民国政府的软弱无能,被迫的承认了其独立。

而外蒙古与俄罗斯有所争议的地方,位于蒙古的西北部,叫做唐努乌梁海。如今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或者称呼其是图瓦共和国。它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盆地,东至蒙古库苏古尔泊,西到俄罗斯巴尔瑙尔,北至萨彦岭,南到唐努山。面积多达24万平方公里,被俄罗斯占据了17万平方公里。

我们的好邻居俄罗斯,为了向外侵犯土地,很早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当中,本来没有沙俄的事情,但是他偏偏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在该条约当中,重新划定了两国西段边界线,为以后的侵占埋下了伏笔。
曾经属于中国的领土,如今却成为俄罗斯与外蒙古的争吵对象

在这之后的十年里面,沙皇俄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以及《里雅苏台界约》和《科布多界约》。从这三次条约里面,割走了唐努乌梁海绝大部分领土。为了尽快的从根本上控制这些地区,沙俄不仅往这里移民、开荒,还不断的往中国渗透。

尽管如此沙皇俄国仍然不满足,想继续的去侵占土地。趁着当时清政府外忧内患之下,不断的去威胁外蒙各地区,要求他们主动向沙俄提出保护的要求,以此来避免他们被列强入侵。在1914年沙俄达到他的目的,成功的把外蒙变为殖民地。

当时大清都要亡了,根本没有精力去管这块边陲荒地。虽然清朝过得不怎么样,但是沙俄内部也是混乱不堪。尤其是1917年沙俄爆发十月革命,所以当时的北洋政府派遣徐树铮先去收复外蒙。另外兵分两路,展开对唐努乌梁海的收复工作。
曾经属于中国的领土,如今却成为俄罗斯与外蒙古的争吵对象

由于沙俄内部自顾不暇,沙俄之前所扶持的“外蒙王公”内部也是混乱不堪。所以徐树铮仅仅用了2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外蒙古的收复任务。而同样已经落入沙俄之手的唐努乌梁海也被收了回来,他就和外蒙古合并在一起,都是中国的领土。

等到苏联内部局势稳定之后,又开始把手伸向此地。苏联向中国提议双方联手消灭盘踞在外蒙的沙俄余孽,但是被北洋政府拒绝。于是苏联提出代为平乱的借口,出兵外蒙古,扶持新的亲苏势力,因此外蒙古再次分了出去。

但是这个时期我们并没有承认外蒙古的独立,所以无论是外蒙古还是唐努乌梁海都还是属于中国。但是在苏联的扶持之下,外蒙古又开始有了独立的想法。起先是外蒙古全境独立,唐努乌梁海是后来跟着一起独立的。
曾经属于中国的领土,如今却成为俄罗斯与外蒙古的争吵对象

因为苏联有了之前的甜头,尽管不可能一​口把外蒙古吞下去,但是继续之前吞并唐努乌梁海还是可以的。所以又在其教唆之下,唐努乌梁海选择了独立。而外蒙古都是苏联支持独立的,他就算是有不满想说也不敢说。

在两者独立不久之后,苏联先后与他们签订条约,互相承认对方的合法地位。外蒙古还是保持之前名字,唐努乌梁海则是改名字为图瓦共和国。他在二战结束前的一年,恳求苏联收留他们,苏联当然是很高兴的收了下来。

但是一直到1945年二战胜利结束,当时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一开始并不承认外蒙古以及唐努乌梁海的独立。是后来迫于时局的要挟,蒋介石方面不得不承认外蒙古独立。
曾经属于中国的领土,如今却成为俄罗斯与外蒙古的争吵对象

关于这个问题,是宋子文以及蒋经国作为中方代表,前去和斯大林做的谈判。当时宋子文说道:“如果要外蒙古独立,中国必须收回大连、库叶群岛等地的所属权”。

对于这个要求斯大林并不同意,甚至是威胁道:“如果你胆敢这么做,我就联合中共推翻你们”。话已经说到了这个地步,蒋经国也表态:“如果你敢联合中共,我们就加入西方同盟,允许美军在中俄边境驻军”。

这句话是戳到了斯大林的痛处,他之所以坚持要外蒙古独立,主要是想在中苏之间建立一片缓冲地带。因为一旦有任何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军,苏联很难在短时间内有还手之力。所以只有外蒙古这个缓冲地带,才可以不让苏联如此提心吊胆。
曾经属于中国的领土,如今却成为俄罗斯与外蒙古的争吵对象

最后的谈判结果是双方妥协,国民党方面承认了外蒙古独立。对于这件事情,后来逃到台湾的蒋介石一直是耿耿于怀。他曾经在会议当中检讨道:“承认外蒙古独立,虽然是当时中央一致的决定,但是主要责任在我”。可是再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早就都晚了。

而恳求苏联收留自己的图瓦共和国,就成了唯一一处与俄罗斯有所谓“争议”的领土了。但是我相信等我们强大起来的时候,收复外蒙古都不是问题,更别提其他一些地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