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詆毀是對我的仰望

蘇軾:詆譭是對我的仰望

平生知心者 屈指能幾人


詆譭是一種仰望。

真正比你強的人是不會在乎你的,也沒有時間和精力關注你。

能力愈強,背後的非議就愈多。

有的人根本沒有勇氣直面強者的存在,因為他們恐懼強者的目光和散發出的能量。

詆譭的潛臺詞就是:羨慕嫉妒恨。

1

知心小貝

1061年,早已名揚天下的蘇東坡來到鳳翔,開始了他宦海沉浮中的第一份工作。

弟弟子由為兄嫂送行,一直到離開封四十里外的鄭州,方才返回。

站在西門外,蘇東坡望著古道上那若隱若現的瘦馬,連同弟弟,都成了雪地裡的一團淡墨山水畫,心中湧起了這樣一句詩:

“登高回首坡隴隔,惟見烏帽出覆沒。”

收拾罷失落和不捨的心情,他開始走馬上任。

處理公務、為民求雨、遊歷山水、結交朋友。

心高氣傲又不甘寂寞的年輕詩人躊躇滿志,他熱情地接待到訪的客人,坦白直爽地與之談天論地。

儘管妻子提醒他要注意那些泛泛之交,但他天真地以為,世界像他的詩詞一樣美好,人心像他的品行一樣高潔。

在這裡,他遇到了一生的宿敵——章惇。

2

知心小貝

那時候,章惇還沒有修煉成一個極為狠毒的政客。

他富有才華,尤其對於蘇東坡極為仰慕,三天兩頭來找他。那一副謙謙君子、豪爽大方的姿態使蘇東坡極為喜愛。

更何況蘇本身又是那樣不拘小節、不設提防的人。

有一天,蘇東坡和章惇一起旅行,途致黑水谷。上面是一條窄木板,下面深流翻滾,兩側巨石陡峭。

章惇提議踏木橋而過,到對面崖壁上題詞,蘇東坡不敢。

章惇獨自走過那條深澗,系長袍於腰間,抓住懸掛的繩索,墜下懸崖,到對岸題詞後,又若無其事地返回。

蘇東坡拍著他的肩膀說:“終有一天,你會殺人的。”

章惇問:“為何?”

蘇東坡說:“敢於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他人性命。”

一語成讖。

若干年後,蘇東坡將會用自己的悲慘經歷來驗證自己的預言。

3

知心小貝

當改革先鋒王安石在大宋的疆土上燃起熊熊大火時,波及到的除了百姓,還有滿朝大臣。

任何一項改革都不可能沒有弊端,因為制定者和實施者都是人。

而人,是比制度更不可琢磨的因素,甚至能夠決定一項事業的成敗。

瞭解這些,就能接受改革所必有的雜音甚至反對。

只可惜,王安石不懂這些。或者說,他懂,但自負的他不容許有其它的聲音。

於是,朝堂上就出現了兩派:

當權派,以王安石為首;反對派,以司馬光為首。

很不幸,蘇東坡和章惇分屬兩派。

這個曾經非常仰慕蘇東坡的人,成了王安石最忠實的跟隨者,並且在王安石逝世之後,因為機遇登上舞臺,對自己的政敵瘋狂打壓,甚至奪去無數人的性命。

其中,就包括蘇東坡。

也許是因為政見不合,也許是因為在若干年以前,就在內心深處暗暗嫉妒這個超越自己才華的人。

當很多高官都已去職,無人敢非議之時,蘇東坡,這個大無畏的人為神宗皇帝寫下了萬言書。

他說,為政當容清議,若不允許自由表示意見,焉能得到人的支持?

不出所料,他立刻遭到罷黜。

連同罷黜的,是一群小人紛紛跳出來捏造藉口,陷他於糾紛之中。

4

知心小貝

蘇東坡被貶到了徐州。

他開始興建工程、修壩固堤,熱心公眾事務,完全忘了自己“貶官”的身份。

那年秋天,黃河水勢氾濫,淹沒幾百裡。

蘇東坡奮不顧身,搶救城池,幾十天不回家,住在城牆的簡易棚裡。

他親自計算防堵工程的花費,請來撥款,重建城牆,並在外圍,修建了一座含有防水之義的“黃樓”。

他的政績和百姓的愛戴又引起小人的嫉妒了,於是開始尋章摘句,汙衊他不忠於君。

史稱“烏臺詩案”。

他被再次貶官至黃州。

在被貶之前,他坐了四個多月的監獄。

從監獄出來,他嗅嗅空中的花香,聽聽樹上的鳥鳴,當即又作詩一首:

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

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

呵呵,真是“惡習”難改。

因文字獲罪,剛一出獄,就又在詩裡諷刺那些像鬥雞少年賈昌那樣只會媚上的勢利小人。

作完此詩,蘇東坡頑皮地一笑:“我真是不可救藥。”

5

知心小貝

蘇東坡興致勃勃地走馬上任了。

到了黃州這個窮苦的小鎮,他又不安分了。

他賞竹園、探溪流、走丘陵、攀礬山。

寂靜時,“焚香默坐,物我兩忘。”

黃州陋僻多雨,氣象昏昏,他開荒種田,修建雪堂。

住在簡陋的屋子裡,卻自吹是“於坐塌之上,可望見水上風帆上下,遠望水空相接,一片蒼茫。”

只有他這樣熱愛生活的人,才能把寒酸的日子過成詩。

心存善意,才能看見美好。幽默豁達,才能快樂滿足。

因為有敏感的想象,浪漫的情懷,才能擁有這般醇香的美酒,傾心的月夜。

就像那對看見玫瑰一個難過一個開心的姐妹,有的人看見了刺上有花,有的人看見了花中有刺。

只可惜,他的樂觀又成了別人的眼中釘。

有人嫉妒他的快樂,有人嫉妒他的幸福,更多的人害怕皇帝重新起用他。

因為皇帝看了他的謝表後,曾經無意間對群臣說:“蘇軾真是天才。”

這怎能不叫人嫉妒和怨恨?

在他們的心裡,這個被貶的人應該生不如死才對。

他活得這麼好,真叫人難受。

6

知心小貝

於是,更多的汙水潑向了他。有他的老朋友章惇,也有很多舊時同僚。

當章惇看到蘇東坡在詩裡描寫春風沉醉的午睡,傾聽房後寺院的鐘聲後,說:“原來蘇東坡過得這麼舒服。”

於是又頒發了新貶謫的命令。

他們不願意看到蘇東坡活得這麼瀟灑,要把他高傲的頭狠狠地按下去,再踩上一腳。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缺乏那些落井下石的小人。

蘇軾再一次被貶,從此他就開始了浪跡天涯的人生。

到汝州、潁州、惠州、儋州,這個將近六十歲的老人,每個地方,他都沒有住夠三年。

很多時候,前腳剛修好自己的房屋,後腳就又接到調令。

但儘管如此,每到一處,他都以百倍的熱情重建家園。

他和當地的百姓席地而臥,談笑風生,完全忘記了自己知識分子的身份。

他胸懷坦蕩,常與朋友暢談取笑;他不辜負生活,常在庭院裡種花種草。

有誰能活得像他喲,把顛沛流離的日子過成了詩。

只要心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

7

知心小貝

當徽宗繼位之後,蘇軾遇赦北還,而章惇因為反對徽宗登基,被貶嶺南。

兩個人的處境頃刻做了交換。

在回京的路上,蘇東坡寫信給自己的學生——章惇的兒子章援說:

“某與丞相定交四十餘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增損也。”

我與你父親相交四十多年,這中間雖有誤會摩擦,但友情並沒有減少。

他告訴章援不必擔心自己會算舊賬,並且囑咐他在嶺南生活需要注意的事項。

對待一個坑過自己無數次的人,他居然心無恨意,全是念舊之情。

他已經從一個狂傲的年輕人成為一個滿懷慈悲的老人。

在他的眼裡,世上已經沒有可以憎恨的人,一切人和事都叫人同情。

是啊,在茫茫宇宙,人不過是滄海一粟,有什麼值得攻擊和嫉妒的呢?

若干年後,都不過是一抔黃土,塵歸塵,路歸路。

8

知心小貝

有的人終生活在攀比、嫉妒、勾心鬥角、蠅營狗苟中,他們的世界裡只有小我,只有利益,只有交換。

他們永遠也不會明白,像蘇東坡這樣的人,胸懷有多麼寬廣,視野有多麼遼闊,心腸有多麼慈善,情懷有多麼浪漫。

那些汙垢怎能汙染他高潔的靈魂?

有些人是來做事的,有些人是來搞事的。

做事的很多時候鬥不過搞事的,但搞事的永遠贏不了做事的。

因為,做事的,心安;搞事的,心煩。

向心而行,才能活得坦然。

那些把精力浪費在詆譭和陷害別人身上的人,終生也難有大的作為。

而那些被他們詆譭的人,早已在汙言穢語和流言蜚語所鋪就的路途中,披荊斬棘,奔向他們遙不可及的遠方,只剩下被仰望的背影。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