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廣西:「十八釀」究竟有哪些,本地人都數不清楚

平樂古稱“昭州”,灕江、茶江、荔江三條江在縣城匯成桂江,是桂北地區重要的水運樞紐。這裡孕育了獨特的“船上人家文化”,很多人以為,船家人捕魚為生,日常的食材都是漁獲,但平樂人不同,他們還做得一手好釀菜。

船上生活枯燥而艱辛,一般6至7天才會靠岸一次,採購生活必需品。特別是炎熱季節,採購來的新鮮食材很快就會變質。在反覆的摸索中,船上人發現釀菜便於貯存、保鮮。於是,釀菜在船上人家風行起來。後來,釀菜離船上岸,進入了岸上百姓家中。

舌尖上的廣西:“十八釀”究竟有哪些,本地人都數不清楚

所謂“釀菜”是當地一種特色吃法,以不同的原料作為釀殼,以肉、蛋、豆腐等作餡料,採用包、填、釀、夾等手法經蒸、煮、煎、燙等方式烹作,簡單的食材也能爆發出與眾不同的味道,香、辣、嫩,帶著農家的土氣,卻別有一番風味。

平樂縣城老街上,在不起眼的餐館裡,樸素的民居里,常常看到喜好熱鬧的老街坊招呼一幫朋友和親戚一起吃飯。釀菜便是他們必不可少的美味之一。平樂人喜歡吃釀菜,幾乎人人都會做、愛做,特別是有親朋好友來做客,必須要做一兩道釀菜來招待。

舌尖上的廣西:“十八釀”究竟有哪些,本地人都數不清楚

平樂的釀菜號稱“十八釀”,但當地人說,“十八釀”只是一種籠統的說法,這個菜式在平樂人的生活中非常盛行,隨著時間的推移,釀菜的菜品越來越多,實際上遠不止18個品種。“但凡可以吃的,都可以把它做成釀”。

“十八釀”包括田螺釀、豆腐釀、柚皮釀、竹筍釀、香菌釀、蘑菇釀、南瓜花釀、蛋釀、苦瓜釀、茄子釀、辣椒釀、冬瓜釀、香芋釀、老蒜釀、蕃茄釀、豆芽釀、油豆腐釀、菜包釀等等,總之給人的感覺就是幾乎所有的食材到了平樂人的手裡都可以“釀”。

舌尖上的廣西:“十八釀”究竟有哪些,本地人都數不清楚

這“十八”不僅代表十八道釀菜,後人更為他們編排了一出神話故事。據說從前,十八羅漢雲遊來到平樂,看到平樂的桂江沿岸山嶺、農家和圩鎮到處是鮮嫩的蔬菜,他們一時興起,各顯神通,做出了十八道釀菜,並將這菜譜留給了當地人。在平樂當地還有關於十八羅漢做釀菜的童謠,至今還廣為流傳。

平樂釀菜的主要特色在於食材犖素搭配,色彩濃淡相宜,品質清淡自然,味道清香鮮美,是人們日常餐桌上的最愛。有人統計,平樂釀菜達100多種,用平樂人的話說,就是無菜不釀、無席不釀。

舌尖上的廣西:“十八釀”究竟有哪些,本地人都數不清楚

除了平樂做釀菜,廣西的客家人也喜歡吃釀菜。其中最高難度,也最具欣賞性的釀菜恐怕要數自良、浪水的釀竹筍了。釀竹筍有個雅稱,叫“千層裹”,自良、浪水鄉特產的“大眼竹”所出的竹筍,鮮嫩爽口,就是不可多得的原料。

取大一點的竹筍,焯過水後泡到沒有苦味,用手榨乾竹筍的水份,然後拿牙籤將竹筍劃成一絲絲的,把韭菜和五花肉等菜做成的餡料鋪在盡頭處,再用竹筍絲一層層的將餡料纏起來,兩頭再封緊便可以了。

舌尖上的廣西:“十八釀”究竟有哪些,本地人都數不清楚

絲絲竹筍包裹著肉餡,一口咬下去,先是脆嫩的竹筍,在齒間跳躍,帶來清甜,又能感受到綿密有嚼勁的肉餡,肥瘦相間,鮮甜可口,細細嘗來,口中還餘留韭菜的清香。

除此之外,賀州客家人迎親宴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豆腐釀,從他們的一句“豆腐釀——放心”歇後語上可以看出,男女婚慶已經宴請親戚朋友道賀,雙方儘可以放心白頭到老。而瑤族姑娘為心上人特製的生蔥釀,寓意著對有情人的一種情感祝福,希望心上人聰明伶利。

舌尖上的廣西:“十八釀”究竟有哪些,本地人都數不清楚

如今,“十八釀”的盛名遠播,不僅成為了桂菜的經典之作,美味更飄香區外一些大城市。愛吃釀菜,做釀菜的廣西人,釀著的是鄉土間清新的美味,釀著的是生活中的甜蜜,釀著的更是一個民族不老的歌謠。

“十八釀”有哪些你數清楚了嗎,你最愛吃哪種?愛吃桂菜的你快來評論區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