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之变化

2019国考大纲已经新鲜出炉,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作为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朋友们尤其要重点关注,特别是考点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就2018年与2019年两年的大纲中的变化与大家分享一下。

两年的大纲中,公共科目笔试内容、作答要求以及测试内容都是没有变化的,而在题型介绍中就有了区别,而区别主要体现在常识判断以及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其他的诸如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判断推理以及申论是没有变化的。

1.常识判断

2018年例题:匾额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建筑物的性质。下列匾额与建筑物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明镜高悬——贡院

B.万世师表——关帝庙

C.还我河山——武侯祠

D.正大光明——乾清宫

2019年例题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19年例题2:依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伪造货币罪不再处以死刑

B.对代替他人参加高考的行为应作出行政处罚

C.组织群众在医院闹事、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D.编造虚假险情在微信中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通过两年大纲对比不难发现,2019年的考试会更加侧重于对于时事政治以及法律的考查,实际上在2018年的考试中就已经加大了法律类知识的考查比重,20道常识判断的题目中考查了12道的法律相关题目,占比60%,这就需要考生在备考时候有一定的侧重点。

2.言语理解与表达

两年大纲都是列举了两个题目,其中片段阅读没有任何变化,而逻辑填空却有不同。

2018年例题: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会说话的人,纵然______,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苦;纵然______,一字千金,也能绕梁三日。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说话者,毫不夸张地说,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用舌头______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能言善辩 讷口少言 实现

B.绘声绘色 不露声色 完成

C.口若悬河 片言只语 创造

D.侃侃而谈 缄口不言 获取

(答案:C。从上下文的意思,及词语本身的含义,可知选项C更为贴切。)

2019年例题:缺乏必要的试错机制,很多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改革创新都心存______情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导致改革创新动力普遍不足。以此来看,______“改革失败”的责任,创造一个宽容的创新环境,才能让更多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甩开膀子”谋改革、搞创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畏难 豁免 B.紧张 宽恕

C.侥幸 淡化 D.抵触 忽略

(答案:A。第一个空,由“改革创新动力不足”可知不是侥幸,侥幸是指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故C选项有误。根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这种态度,可知可能是不想做或者怕太难做不好,这里“紧张”与之不搭配,并且“宽恕”也不和责任搭配, B选项也不应该选。第二个空,忽略责任不符合题意,因为“改革失败”有了责任,但这种责任可以豁免。因此,正确答案为A。)

细心同学会发现,两个题目的解析大有不同。2018年的解析可以说非常“水”,相当随意,几乎等同于什么没有说。而2019年的解析会详细很多。“由‘改革创新动力不足’可知”,这句话明确告诉了我们做题要对语境进行分析,一定要联系上下文来确定彼此之间的关系。“这里‘紧张’与之不搭配,并且‘宽恕’也不和责任搭配”,又能够知道考查实词的搭配对象以及适用范围,甚至其他的词语辨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意味着2019年的国考会着重考查语境的分析和词语的辨析,考生也要在平时复习时将每一个题目吃透,注意上下文的联系、呼应点,以及平时对于实词和成语的积累。

其他部分虽然没有变化,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但是依然还是要加大练习量,特别是已经进入复习的“深水区”,需要保证准确率的同时兼顾速度,当然也要在这一过程中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题目,保证优势题目必须得分,劣势题目尽量得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