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谒杨震墓

春谒杨震墓

位于陕西省潼关县境内的杨震墓

注: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东汉时期名臣。

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被大将军邓骘征辟,又举茂才,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元初四年(117年),入朝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120年),升为司徒。延光二年(123年),代刘恺为太尉。他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因而为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

延光三年(124年),被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而卒,后葬于陕西潼关县四知村。

杨震一生廉洁奉公,积极办学,有“四知先生”之称。

春谒杨震墓

友人忽从远方来,指名要拜谒杨震墓。

说来惭愧,饶是我这地道的陕西人也从未有时间参观,可这机缘却得益于来自远方的朋友。实在令人汗颜。

友人是位历史爱好者,好古之遗风,尤对三秦名人痴迷,对这位“关西夫子”仰慕已久。

那天,春雨淅淅、天空黯淡,实不是迎客的好时节。但此种种,却丝毫不减友人之浓兴。

下得车来,望天空细雨,站牌楼之下,仰杨公雕像,窥园内隐有松柏林立,友人不禁感叹曰:净土。我随即心中一震,似被眼前景象所感染。

春谒杨震墓

入得园中,即看到“四知堂”,遂进入。

堂内陈列杨公生前种种事迹,大多以廉政育示后人。我走马观花,只观其表,友人却每到一处,往往沉吟半晌,不住点头。

出得“四知堂”,左方有一回廊,墙上悬挂历代名人像。其时,廊外竹林随风摇曳,天幕沉降,似有人语。杨公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言犹在耳。

春谒杨震墓

再往后,两座箭楼耸立于前,左边鼓楼,右边钟楼陈列,道旁石兽护卫,好一派肃然之气。

道路尽头,一尊石鼎伫立于圆坛之上。坛内圈绕十二生肖,外圈列二十四节气,东西南北各一神兽,即为:白虎、青龙、朱雀、玄武。站立坛上,手抚石鼎,一种“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感慨涌上心头。

圆坛北面,即是杨公墓。墓两边各一文笔,上蹲望天吼。那气势,似要奸佞之人远离杨公一般。

春谒杨震墓

站立墓前,友人良久不语,似要和这天地融为一体。临走之时,对杨公墓三鞠躬,以表寸心。

出园时,细雨停歇,太阳隐隐破云而出。友人感叹:杨公之伟大,在于他胸怀天下。我则不解问:那后人为何处处以杨公为廉洁之榜样?友人笑曰:心怀天下之人,何来不廉洁?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好似后人都本末倒置了一般。

此时,艳阳已高照。仰望苍穹,太阳直射入目,令人眩晕。我隐隐感到,这关西古道中,有一鹤发老人缓缓而来。树叶婆娑,也令人疑似身处华阴牛心峪的“槐市”朗朗读书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