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精品創作,鼓勵創意人才|中國劇本推優與版權保護論壇召開

2018年10月11日上午,首屆“中國劇本推優與版權保護論壇”在2018年秋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上舉辦。活動通過推優的方式,讓編劇共同聚集到中國電視藝術家編劇協會,交流創作經驗,表彰優秀劇本,維護知識版權,努力搭建編劇與製作公司的劇本交易平臺。本次論壇也會對參會代表中有潛力的劇本組織專家基於創作進行輔導,力推劇作精品。


促精品創作,鼓勵創意人才|中國劇本推優與版權保護論壇召開


據介紹,此次劇本推優評選的評選過程與以往有所不同,是首次採取大數據與專業協會專家相結合的創新審評機制,在劇本評估中,小土科技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分析技術為依託的量化評估,以更科學更客觀的角度對劇本做出評估,大幅度提高了優質內容的篩選效率,技術層面的創新為越來越走向精細化、專業化的內容創新提供了巨大的助推力。


促精品創作,鼓勵創意人才|中國劇本推優與版權保護論壇召開


中國視協編劇專業委員會主任王海平在論壇上表示,近幾十年電視的發展已經到了相對成熟的階段,但是仍然存在發育階段所具有的粗放特點,“我們的目標是讓轉化逐漸精準化,讓生產單位和編劇信息對稱,在廣泛瞭解編劇水平基礎上實現編劇作品的轉化”。

影視劇作為輻射面最廣的大眾藝術形式,原創電視劇精品是電視行業健康發展的持續動力。王海平認為,實現劇本的精品化創作,打造具有史詩品質的作品是當代編劇應尤為重視的命題。其中,實現這一個命題的重要環節是要關注劇本的選題意義。“首先要從當今極具深刻變化的社會轉折過程中,去尋找、展示、書寫、歷史邏輯點;其次,要集中於時代話題,書寫時代精神;第三,要向文化層面進階,能夠在創作的基礎上,既考慮市場觀眾的反應,同時要有引導觀眾、引導輿論、引導社會的意識。”

什麼是劇本的“史詩品質”?

王海平進一步解釋道:“史詩品質是為作品賦予時代內涵。”很多影視化改編的原小說本身就具備史詩品質,例如《白鹿原》《塵埃落定》等,這些作品深入文化層面,深入社會變遷的底層,從整個價值觀體系詮釋近現代中國社會的變化。“我們(作品)的文化內涵要深入到文化體系發生變化的層面,才會有史詩品質的作品。”


促精品創作,鼓勵創意人才|中國劇本推優與版權保護論壇召開


電視劇作為一種能夠跨越年齡、地域、身份的文化傳播形式,觀看電視劇是許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思想教育、觀念培養、傳播正能量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覷。中國電視劇導演協會會長、導演、編劇鄭曉龍在論壇上表示,選擇一部作品進行影視化創作主要是根據其所蘊含的思想價值,能夠藉助作品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進一步發揮劇本的精神內核。同時,鄭曉龍也表示,劇本未來創作的方向不只是個人生命精神的閃光,更重要的應該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經推優專家委員會結合量化評估,本屆中國劇本推優共在全國232個劇本中,選出10部入圍劇本,這些作品都是反映時代,歌頌人民,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現實題材劇本。最終,在10部作品中推選出《片警大花》《義無反顧》《命懸一線》《繁華》4部入圍優秀電視劇劇本,推選《第一聲春雷》《人民的選擇》《孫光明下鄉記》《南鑼警探》《蹈火先鋒》《太極楊露禪》6部優秀劇本。此外,論壇積極搭建電視產業市場項目合作推介平臺,組織推介編劇會員與影視製作機構簽約創作生產電視精品,共有18部電影、電視劇、網劇劇本與影視製作公司達成簽約拍攝意向。


促精品創作,鼓勵創意人才|中國劇本推優與版權保護論壇召開


論壇期間,主辦方及參與單位聯合224家影視製作公司,239位編劇代表,66家版權律師所發起《中國電視劇劇本版權保護倡議書》,倡導加強行業自律,自覺維護知識版權,遵守國家關於版權保護的政策法規,確保知識產權事業健康發展。

活動還啟動了2018年度新文藝群體人才培訓,公佈了推薦參加“中國視協2018年重點現實題材電視劇劇本”部分名單,門福勝的《和平進京1949》,馬雲平、劉婭的《致愛青春》,王雙虎的《前門公益水會》,馬雲平的《康巴漢子》等51部作品在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