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吴三桂起身造反,他若造反成功,清廷是不是要改姓了

造反是几乎每个朝代都会有的事,虽然身处 不同时空,但是巧的是大家都有同一个梦想——当皇帝。在造反界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康熙大帝时期的三藩之乱,而三藩之乱中最大的一支就属吴三桂。笨死世袭家族企业的吴三桂,心有雄心壮志,在帮助清廷平定叛乱过程中因战功显赫而受封,势利迅速膨胀,后期因为康熙帝的削藩政策,吴三桂起身造反,掀开了清廷历史上著名的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吴三桂起身造反,他若造反成功,清廷是不是要改姓了

吴三桂的反讯传到京师,清廷震动。围绕着吴氏叛乱,清廷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大臣魏象枢要康熙帝以舜感化苗民为榜样,以德服人,行“仁义”以平叛乱,说什么根本不用军队,只要皇帝一出招抚令,吴三桂便会偃旗息鼓,自动服从中央。以索额图为代表的反撤藩派认为,应尽快处死明珠等撤藩派,以谢罪吴三桂,同时取消撤藩令,恢复三藩权力。早和吴三桂有勾结的西藏达赖喇嘛五世,也向康熙提出了“裂土罢兵”的建议。坚决主张撤藩的大臣们则指出,可调八旗劲兵一起平叛,“军需内外协济,足支十年,可无他虑”。

“三藩之乱”吴三桂起身造反,他若造反成功,清廷是不是要改姓了

康熙帝采纳了撤藩派的意见,不怕凶焰嚣张的吴三桂的威胁,不走汉初诛杀晁错的老路,决心以武力平叛,不让分裂国家的阴谋得逞。他愤怒地对反对撤藩的大臣说:“撤瀋是我自己决定的,你们说要惩处主张撤藩的人,难道还得惩处我自己吗?”众大臣才沉默不语。对裂土罢兵、分裂祖国的主张,康熙帝更是“严斥不许”。他对众臣说:“三藩谋叛的野心早就存在了,嚣张的气焰日益凌人,无论撤藩,还是不撤藩,他们都会谋叛。因此,我决不可再重复汉初景帝诛晁错的愚蠢做法。”随后,康熙帝便下达了武装平叛的命令。他毅然调集大军,前往湖北、江西陕西浙江等地,镇压叛乱。鉴于三藩同举反旗,战火迅速燃遍了大半个中国,康熙帝通观全局,知道吴三桂是三藩之首,干掉吴三样,其他叛军便会不攻自散。于是他确定了重点打击吴三桂、对耿精忠和尚之信实行诏抚的策略。康熙谕令:“停撤平南、靖南二藩。并传令兵部,劝耿精忠诚心悔悟,即刻息兵,立功赎罪,仍可封官晋爵。他又指示吏部传令,凡在北方做事和生活的原吴三桂属下的文武官员人等,将不株连治罪”,“各宜安心守职,毋怀疑虑”。又通告已在吴三桂控制下的三贵等省的军民人等,不要听信叛军的利诱,只要能幡然悔悟,便可既往不咎。

“三藩之乱”吴三桂起身造反,他若造反成功,清廷是不是要改姓了

康熙帝将平叛的矛头主要指向了吴三桂。他调兵遣将,奔赴平叛的前线。他任命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命令他由湖南进剿叛军,严防叛军东犯湖广;又派将军瓦尔洛进驻四川,断绝叛军人蜀之路;命莫洛率兵驻扎西安阻止叛军进兵西北。同时,康熙谕令各路讨叛大军:“凡大兵所到之地,毋得苦累百姓,肆行抢掠,侵及妇女。”为了断绝吴三桂的安念,切断京城内应,借以鼓励全国军民的平叛意志,康熙断然处死了吴三桂留京的质子吴应熊,及世孙吴世霖,以示平叛的决心。

“三藩之乱”吴三桂起身造反,他若造反成功,清廷是不是要改姓了

吴三桂起兵之后,为了削弱清廷的势利,同时也是为了寻找得力的帮手,他广泛的散布谣言,攻击清廷的统治者,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被谣言迷惑,纷纷出现了不老实的现象,有很多汉族官员以及民间团体纷纷响应吴三桂的起义,其中比较有名的就属三藩之一的福州耿精忠,这种情况之下,吴三桂实际上是很得民心的,因此在叛乱初期他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即得到了很多人民的支持。

“三藩之乱”吴三桂起身造反,他若造反成功,清廷是不是要改姓了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吴三桂他老铁,耿精忠也跟随着吴三桂的节奏造反了,开始攻打清廷部队,像耿精忠这种跟风起义的还有很多,耿精忠是一个很典型的代表,有实力而且有组织的那种,当时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的响应者,与清廷的统治不无关系,并不是说统治者残暴不仁,而是整个国家占据大多数的汉族人很难接受外族人当权执政。广西孙延龄起兵响应。康熙帝曾安抚孙延龄,封他为抚蛮将军,命他统领原属定南王的官兵,固守粤西。康熙十三年( 1674年)二月,孙延龄自称安远大将军起兵反清,被吴三桂封为临江王。柳州提督马雄也起兵响应。广西全省都脱离了清朝的统治。

“三藩之乱”吴三桂起身造反,他若造反成功,清廷是不是要改姓了

台湾的郑经也大力响应。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继承王位,占据台湾,继续抗清。吴三桂和耿精忠都请郑经出兵反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初一日,郑经以南明桂王年号,称永历二十八年,发布讨清檄文,称“上雪国家(明朝)之仇,下救民生之祸”。郑经亲率诸将冯锡范等领兵渡海,人思明州(今福建省厦门市),攻占泉州。郑经在思明州整顿军兵,确定税制,建立抗清的据点。

“三藩之乱”吴三桂起身造反,他若造反成功,清廷是不是要改姓了

陕西王辅臣也起兵反清。陕西提督王辅臣原为吴三桂藩下总兵官。吴三桂起兵后致书联络,王辅臣将吴三桂的书札呈送清廷,因而取得信任。康熙十三年(1674年)八月,王辅臣率兵2000随从清大学士、兵部尚书莫洛自陕西向四川进军。十二月,途经宁羌,王辅臣袭杀莫洛,归附吴三桂,领兵北走平凉。吴三桂封王辅臣为平远大将军,北攻陕甘。次年,王辅臣又攻占了兰州。陕甘府州将官起兵响应,陕甘地区的不少城镇都为王辅臣所控制,然而,在各路反叛大军中,可以说,自始至终就数吴三桂部实力最雄厚,危害最大。叛乱形势的高涨或低落,都与吴三桂部势力的兴盛与衰败息息相关。吴三桂控制西南后,即以主力进攻湖南。不久,湖南重镇长沙、常德、岳州澧州全为吴军占有。吴三桂亲到常德督战,由长沙进兵,攻取江西三十余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