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何至死都不愿称帝,原因竟是小时候就埋下的种子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自幼勤奋好学,8岁读四书五经,14岁读《周礼》,可以说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曾国藩为何至死都不愿称帝,原因竟是小时候就埋下的种子

曾国藩画像(中间者)

1852年,随着太平天国运动越演越烈,咸丰皇帝下诏要求各地组建团练以对抗太平军,1853年8月,曾国藩在衡州正式组建湘军。在长期与太平天国的战斗中,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军逐渐发展壮大,1864年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被湘军攻陷,此时的曾国藩权势达到了巅峰,湘军实力已经在清廷军队之上,如果曾国藩此时黄袍加上,很有可能出现一呼百应的局面。

曾国藩为何至死都不愿称帝,原因竟是小时候就埋下的种子

太平天国洪秀全塑像

但历史没有如果,曾国藩至始至终并没有越人臣之位半步。归根结底,曾国藩没有称帝,小编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点:大势所趋。华夏大地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已经满目疮痍,如果此时曾国藩继续称帝,刚要平息的战火又将重燃,到时候又将是诸侯割据、遍地战火的场面,相信这也是曾国藩不愿意看到的。

第二点:时势使然。虽说此时的清廷在经历了太平天国动乱及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实力大损,但还没有完全到达腐朽不堪的地步。在北京有慈禧和恭亲王等铁腕人物在,地方上以湖广总督官文为首的集团对曾国藩也是虎视眈眈。而且考虑到一旦曾国藩夺权,西方列强有可能会为了维持在华利益进行武装干涉,就如同当年干涉太平天国那样。

第三点:思想决定。曾国藩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满脑子都是忠君报国的思想,他创建湘军对抗太平天国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求得个封侯拜相、光宗耀祖的归宿。

曾国藩为何至死都不愿称帝,原因竟是小时候就埋下的种子

曾国藩家书

小编认为,忠君的思想是让曾国藩拒绝称帝,并在攻破天京后,自削兵权的主要原因。因为他需要让他的皇帝放心,以免出现兔死狗烹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