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堂磚雕-中國古建磚雕發展歷史與各代磚雕特色

磚雕,一般為建築構件,用鑿和木錘在水磨青磚上鑽打雕琢出各種人物、花卉、風景、動物、書法等圖案,用在建築不同的位置進行裝飾。種類有浮雕、透雕和線刻等。但也有用作文玩的。比如用瓦當的背面或用秦磚雕鑿成硯臺,用故宮大殿鋪地的“金磚”雕刻花紋做成桌面等,但磚雕用途還是以建築用為主,一般配合石雕、木雕用在建築的不同部位。

萬堂磚雕-中國古建磚雕發展歷史與各代磚雕特色

磚雕的歷史大約可以追溯到周秦,磚瓦已是當時宮廷建築的重要材料。秦代的磚上盛飾浮雕紋樣。陝西咸陽一帶曾出土過秦代的空心大磚,上面飾以龍紋、鳳紋等浮雕,亦有繪畫式的山林狩獵等細線浮雕。不過這些磚雕都是利用陰模壓印的。兩漢時期常見的磚有兩種,一種是鋪地的方磚,表面雕刻幾何圖或吉祥文字;另一種是建築物或墓室壁面上的圖像磚,即畫像磚。畫像磚既是建築結構的一部分,又是一種室內裝飾。戰國已有生產,秦代得到發展,兩漢時期達到鼎盛。

萬堂磚雕-中國古建磚雕發展歷史與各代磚雕特色

表現形式為陽刻線條、陽刻平面、淺浮雕等相結合,一般用木模壓制,亦有直接刻在磚上,有的還施加彩色。有方形和長方形等幾種,多數為每磚一個畫面;亦有上下分為兩個畫面的,內容有割禾、製鹽、採蓮、七射,以及飲宴、歌舞、百戲、車馬出巡、神仙故事等。構圖富於變化,造型簡練生動。畫像磚大都發現於四川的東漢墓中,河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南朝墓中也有發現,但常用小磚拼成、個畫面,內容多人物和裝飾圖案等。後代園林建築等也用畫像磚,大都是浮雕和圓雕的結合。

隋、唐、五代,尤其是隋唐兩代宮殿建築和碑石墓誌空前發展。所用磚瓦;在紋飾方面,與以前的秦代相比,卻大有遜色。唐代建築用磚,以蓮花、葡萄紋最為多見。唐代磚雕比較突出的是1978年河南洛陽發現的修定寺塔。塔身是用預先設計的花紋圖案雕磚連續鑲嵌而成(磚系模製塗釉)。

萬堂磚雕-中國古建磚雕發展歷史與各代磚雕特色

萬堂磚雕-中國古建磚雕發展歷史與各代磚雕特色

圖案紋樣作如下安排:位於塔簷以下四壁,為一排天幕、華繩、流蘇間以蓮花,其下則構成為豎菱形,作魚鱗式排列,每一菱形內的紋樣又有多種變化,如人物、動物、花卉等。人物中有武士、童子、舞人、胡人、力土和不屬於佛教的真人、仙女、魔師;動物中有象、獅子、龍、虎、鞍馬等等,每一個菱形內的圖像都不相同。而這些人物、動物,都有繁複的捲雲相襯托,形成整個壁面光彩絢麗、燦爛奪目的效果。另外,在塔的南面,有拱形塔門,門左右的護法金剛力土和青龍白虎等,也是雕磚鑲成;而在塔的四角,各有一根花磚砌成的立柱。像這樣的鑲磚花紋塔,在全國範圍內也是很少見到的。

萬堂磚雕-中國古建磚雕發展歷史與各代磚雕特色

萬堂磚雕-中國古建磚雕發展歷史與各代磚雕特色

宋代的墓磚雕刻較為普遍,這種磚雕技術與以前的模製不同,而是直接用磚雕為浮雕,或半圓雕的人物,鑲在四周墓壁上。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有河南偃師出土的雕磚4塊,所雕題材為婦女廚下勞作,如烹茶、洗滌、剖魚、梳髮等,對於每個人不同的服飾妝扮和動態表情都有很細緻的刻畫;雕刻手法簡潔,頗富有民間風趣。宋代磚雕藝術較有代表性的是1955年在河南禹縣白沙鎮出土的幾座墓葬。其中一墓在墓室磚壁上雕有墓主人夫婦的浮雕像,所有的桌椅器物也都和人物同樣雕出,並凸出牆面,而背後的侍從人物和帷幕等背景陪襯,則是用繪畫表現。

萬堂磚雕-中國古建磚雕發展歷史與各代磚雕特色

萬堂磚雕-中國古建磚雕發展歷史與各代磚雕特色

這樣,既使凸出的事物給人有一種真實感,而且對於所表現的人物的主體也有了明顯的區別,使得主體更為突出。在同一墓後室的正壁,雕有一個寬闊的雙扇假門,門扇半開,浮雕出從門內探身外窺的便裝侍女一人,僅露出窈窕的上半身,顯得格外動人。這種婦女半啟門探身窺視的雕像,是宋元雕磚中常見的表現世俗生活的題材之一。宋墓的磚雕在北方各地相當普遍,雕刻題材多數是反映現實生活,除河南外;山西、甘肅、寧夏等地也有出土。宋代以後,具有民族傳統的磚雕,在一般民間建築上仍然很發達。以明、清兩代的磚雕最為精巧。元代繼承了宋代傳統,也盛行在磚建的墓室中施以雕磚裝飾。明、清兩代的磚雕遍及各地,以北京、天津、陝西、山西、河北、江蘇、安徽、廣東、江西等地保存最多。 磚雕工藝一般分窯前雕和窯後雕。窯前雕:即在尚未入窯燒成磚的土坯上進行雕刻,其優點為具有如木雕般的豐富層次,線條較為自然圓滑,惟因窯燒過程,土胎加溫以力壓擠土坯,圖案邊緣較平滑,但稍向上隆起變形,不利於大塊面之拼組,磚色亦難掌握,拼圖畫面無法完整。窯後雕:在已燒成磚的成品上,以小鑿子慢慢雕花,其優點為沒有窯前磚雕的缺點,其缺點為線條較為生硬,只能作淺浮雕,且圖案邊緣有鑿子的痕跡,同時較耗工。磚雕作品線條剛直有力,可惜因不易製作,故數量不多。

傳統磚雕基本有三種製作工藝,起始是在磚上雕刻,圖案細膩精緻,但極其耗時費工;粘土製坯陰乾後刻紋,然後燒製,適用於簡單圖案;粘土壓模陰乾後燒製,適用於批量產品,圖案略糙;各種工藝自有各自的價值和美感,且各有短長。能不能集南北各家磚雕風格,利用科技、節力節財、超量化運用於大中型工程和千家萬戶呢?唐風漢韻的匠人們就著手於工藝、材質換代的研發工作,做到了低成本高效率、文化不丟的目標,提高效率20倍、降低成本70%,日生產量近千平方。

萬堂磚雕從質感、色彩到重量與傳統磚雕難辨你我;特性多優於傳統磚雕,具有質密、抗凍融、抗衝擊力、負重強、耐磨、高耐腐、與建築同壽命等特點;可油漆噴塗、貼金、做舊處理、彩繪。施工便捷是最大變革,常規磚雕是鑲嵌式與建築同砌,但新中式建築材料多是鋼結構和混凝土的基礎,針對已經完工的建築做內外包裝的,磚雕圖案具有立體感強、胎底薄、可與任何膠合劑結合、可釘可鉚。經多年來的努力,唐風漢韻終於走向成熟,被廣泛用於各個景觀工程、廟宇、祠堂、茶秀、古鎮街景、影視城、家裝、高檔會所、餐飲業......特別是針對地面鋪裝,設計研發了系列產品,高耐磨、汽車能碾壓,顛覆了青磚雕刻的最高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