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社会对“失信人”的惩罚

法院为“老赖”们免费赠送的专属彩铃:

怎么样?这个铃声是不是很别致?

这是社会对“失信人”的惩罚

为了让“老赖”们履行法定义务,法院也是煞费苦心。

看!法院这样震慑“失信被执行人”(点击可查看相关案例)。

这是社会对“失信人”的惩罚

话说今年是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决战之年。

为了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各级法院也是不断提高查人找物能力,完善“失信被执行人”惩戒制度。

让失信者无处遁形、步步难行。

1.“老赖”的下场有多惨?

我们都有体会,随着信用卡、P2P、支付宝等消费借贷工具,逐步融入我们的生活。

个人信用,在今天越来越珍贵。

可还是有人并不当回事,随意失信,使自己的征信记录抹上了污点。

“老赖”横行,无论对社会经济,还是诚信社会建设都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近年来,国家也是不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失信惩戒力度不断上升。

2016年,国务院就曾发文对“老赖”实施限制出境和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乘坐飞机及其他高消费行为等措施。

去年年末至今,国家更是陆续下发了多项惩治条例,对“失信被执行人”限制消费、限制出入境、公布个人信息等惩戒。

情节严重者还将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有关部门与社会机构平台广泛合作、联合惩戒,如和百度合作,曝光老赖个人信息:

这是社会对“失信人”的惩罚

和铁路部门信息共享,使“老赖”无法购买高铁车票:

这是社会对“失信人”的惩罚

还有如文章开头所说,各地法院与电信部门合作,为“老赖”设置专属“彩铃”,督促其尽快履行法律义务:

这是社会对“失信人”的惩罚

在闹市街头,或机场、火车站等电子屏幕上,不断翻动很多“老赖”照片和信息(被执行人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执行标的等),24小时滚动播放:

这是社会对“失信人”的惩罚

法院与当地电影院合作,在电影放映前,集中曝光失信被执行人,“霸屏”15秒:

这是社会对“失信人”的惩罚

不仅如此,社会也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不断自发“压缩”老赖的生活环境。(一人失信祸及全家,老赖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可以肯定的说,国家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政策越来越严格,“老赖”在国家与社会合力围剿下将“无处躲藏”。

2.对“老赖”财产“一网查尽”

从2014年起,最高法建成网络执行查控系统,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手段查控被执行人及其财产。

查控范围达到3800多家银行,并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民政部等部门联网,可以查询存款、金融理财产品、船舶、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等16类25项信息。

这是社会对“失信人”的惩罚

通过高度信息化的查控系统,法院逐步实现对“老赖”各类财产的“一网查尽”。

也就是说,执行法官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最高法“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将被执行人存款、证券、股权等财产信息一览无余。

轻点鼠标,便可冻结“老赖”远在千里之外的银行账户。

有数据显示,全国法院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为5172.45万余件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共冻结资金2699.75亿元,查询到车辆4031.86万辆、证券853.62亿股、渔船和船舶84.06万艘、互联网银行存款80.59亿元。

3.让诚实守信深入人心

“就该让欠钱不还的人不再嚣张!”

“攻坚克难,法治清明!”

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的种种惩治措施,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留言点赞。

相信人民法院对于失信行为,进行事后惩罚的司法信用体系,不论是对于已经失信,或是处于失信边缘的人,都能敲响司法制裁的警钟。

这是社会对“失信人”的惩罚

完善社会诚信体系,让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更好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