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社會對「失信人」的懲罰

法院為“老賴”們免費贈送的專屬彩鈴:

怎麼樣?這個鈴聲是不是很別緻?

這是社會對“失信人”的懲罰

為了讓“老賴”們履行法定義務,法院也是煞費苦心。

看!法院這樣震懾“失信被執行人”(點擊可查看相關案例)。

這是社會對“失信人”的懲罰

話說今年是人民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決戰之年。

為了解決“執行難”的問題,各級法院也是不斷提高查人找物能力,完善“失信被執行人”懲戒制度。

讓失信者無處遁形、步步難行。

1.“老賴”的下場有多慘?

我們都有體會,隨著信用卡、P2P、支付寶等消費借貸工具,逐步融入我們的生活。

個人信用,在今天越來越珍貴。

可還是有人並不當回事,隨意失信,使自己的徵信記錄抹上了汙點。

“老賴”橫行,無論對社會經濟,還是誠信社會建設都會造成惡劣的影響。近年來,國家也是不斷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失信懲戒力度不斷上升。

2016年,國務院就曾發文對“老賴”實施限制出境和限制購買不動產、限制乘坐飛機及其他高消費行為等措施。

去年年末至今,國家更是陸續下發了多項懲治條例,對“失信被執行人”限制消費、限制出入境、公佈個人信息等懲戒。

情節嚴重者還將追究刑事責任。

目前,有關部門與社會機構平臺廣泛合作、聯合懲戒,如和百度合作,曝光老賴個人信息:

這是社會對“失信人”的懲罰

和鐵路部門信息共享,使“老賴”無法購買高鐵車票:

這是社會對“失信人”的懲罰

還有如文章開頭所說,各地法院與電信部門合作,為“老賴”設置專屬“彩鈴”,督促其儘快履行法律義務:

這是社會對“失信人”的懲罰

在鬧市街頭,或機場、火車站等電子屏幕上,不斷翻動很多“老賴”照片和信息(被執行人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執行標的等),24小時滾動播放:

這是社會對“失信人”的懲罰

法院與當地電影院合作,在電影放映前,集中曝光失信被執行人,“霸屏”15秒:

這是社會對“失信人”的懲罰

不僅如此,社會也在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不斷自發“壓縮”老賴的生活環境。(一人失信禍及全家,老賴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可以肯定的說,國家對“失信被執行人”的政策越來越嚴格,“老賴”在國家與社會合力圍剿下將“無處躲藏”。

2.對“老賴”財產“一網查盡”

從2014年起,最高法建成網絡執行查控系統,通過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手段查控被執行人及其財產。

查控範圍達到3800多家銀行,並與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民政部等部門聯網,可以查詢存款、金融理財產品、船舶、車輛、證券、網絡資金等16類25項信息。

這是社會對“失信人”的懲罰

通過高度信息化的查控系統,法院逐步實現對“老賴”各類財產的“一網查盡”。

也就是說,執行法官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就可以通過最高法“總對總”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將被執行人存款、證券、股權等財產信息一覽無餘。

輕點鼠標,便可凍結“老賴”遠在千里之外的銀行賬戶。

有數據顯示,全國法院通過最高人民法院“總對總”網絡執行查控系統,為5172.45萬餘件案件提供查詢凍結服務,共凍結資金2699.75億元,查詢到車輛4031.86萬輛、證券853.62億股、漁船和船舶84.06萬艘、互聯網銀行存款80.59億元。

3.讓誠實守信深入人心

“就該讓欠錢不還的人不再囂張!”

“攻堅克難,法治清明!”

法院對“失信被執行人”的種種懲治措施,得到了很多網友的留言點贊。

相信人民法院對於失信行為,進行事後懲罰的司法信用體系,不論是對於已經失信,或是處於失信邊緣的人,都能敲響司法制裁的警鐘。

這是社會對“失信人”的懲罰

完善社會誠信體系,讓誠實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更好保護我們自己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