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桌球必須了解的桌球旋轉規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乒乓球是目前流行的球類競技賽中體積最小的運動項目,比起三大球,籃足排,激烈程度要小的多,但是乒乓球仍然是受矚目的運動,它的靈活、旋轉、速度三大特點,足以讓乒乓球愛好者津津樂道。

打好乒乓球必須瞭解的乒乓球旋轉規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東方人特別是亞洲人,更是格外的關愛乒乓運動,對乒乓球的理解遠遠高於西方人,而對於中國人來說,乒乓球被稱為國球,厲害程度可想而知,其中的奧妙更是不可言喻的。那麼乒乓球奧妙到底體現在哪裡?下面我們從一些動圖來深刻了解乒乓球的核心——旋轉規律。

打好乒乓球必須瞭解的乒乓球旋轉規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首先我們需要熟悉瞭解乒乓球的旋轉,並對球觸碰障礙物(桌子和球拍)時的運動規律瞭解。當球在空中做上旋的運動時,球的自身轉動跟球的運行軌跡是一致的,此時球會因伯努利物理原理,形成上下的氣壓差,氣流大的方向壓強大,氣流小的方向壓強小,因此,球的下端壓強會大於球的上端,球會形成一個拱形的弧線狀,最後向下落時,相對於桌面來說,下落角度會相對大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容易過網,並且上臺率高。

打好乒乓球必須瞭解的乒乓球旋轉規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而下旋球正好相反。球自身的旋轉方向同球運行軌跡相反,這樣球的上端空氣流速會變快,下端會變慢,壓強就是上方大於下方,球的弧線會變得很平滑。弧線平滑,過網率會降低,落臺時的下墜角度會變小,因此上臺率會降低。因此下旋球的速度會比上旋球慢很多,因為要控制好弧線,角度,稍有偏差,不是下網,就是不上臺,這也是為什麼削球手很難打出好成績的原因,主要都是以防守為主,球速慢。當然下旋球也有優勢,就是可以控制對方的發力,比如發接發時,就用下旋球來過渡,弧線低平,還沒有力度,對方借不上勁,不好強勢進攻。

打好乒乓球必須瞭解的乒乓球旋轉規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還有是球的側旋規律。側旋球分為兩種,一是繞垂直的軸旋轉並前行的,一是繞前後軸旋轉前行的,這二者的旋轉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繞垂直軸側旋的球,運行軌跡是彎曲度很大,就像是足球裡常說的那種橡膠球,在空中運行時受到兩側的壓力差較大,因此彎曲度就會很大,我們經常會看到大師許昕的那種側拉球,會拐出很大的彎度上臺,讓人想不到的弧線。

那麼繞前後軸側旋的球,運行過程中弧線會平直的多,但是這種球由於是繞前後軸旋轉,向一側旋轉多,在落臺後跟桌面的阻力一致,所以落臺後會突然旋轉增強,向一側突然的彈起,速度會很快。

打好乒乓球必須瞭解的乒乓球旋轉規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那麼我們在接球時,需要根據不同的來球,用拍子不同的角度去觸碰球,從而從最合適的方向去抵消球的旋轉。這樣才能更好的回接球。

從上圖我們看出,上旋球在觸碰拍子時,球會突然有上升的勢頭,猛地向上串,並且注意,球在觸碰球拍後的旋轉發生了翻轉,這是受到了膠皮摩擦後,瞬間符合動量守恆,能量不變,方向改變。

打好乒乓球必須瞭解的乒乓球旋轉規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下旋球的規律同上旋球正好相反。觸碰球拍後,改變軌跡,旋轉變成下旋,紮下桌面。

打好乒乓球必須瞭解的乒乓球旋轉規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而我們在擊打球時,也有最佳的擊球點。不同的來球,擊球點是有講究的,大概的點可以分為“赤道”的上方和下方,也可以是“赤道線”(中線),上下方,也可以是中間頂部和左右兩側,都是擊球的重要點。

打好乒乓球必須瞭解的乒乓球旋轉規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有不同的擊球點,就是要求我們用不同的球拍角度去擊球,在比賽中,我們要根據不同的來球,來調整球拍的角度。比如,球拍面完全朝下,我們稱為“閉合”度,角度接近零度;球拍面完全朝上,我們稱為“開放”度。因此,根據拍子的調整角度,我們分為“開放”、“半開”、“平打”、“半合”、“閉合”。

打好乒乓球必須瞭解的乒乓球旋轉規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正反手的拍形調整幾乎是一致的。

打好乒乓球必須瞭解的乒乓球旋轉規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是針對球自身的旋轉不一樣,來確定板型的調整,以便找到觸碰球的最佳點。

打好乒乓球必須瞭解的乒乓球旋轉規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另外擊球還跟球的整體運行軌跡有關,不同的運行軌跡,擊球的時機選擇也是不同的。一般球在落臺後,彈起的弧線直接越過底線的球,我們稱之為長球,這樣的球我們可以直接進攻,因為我們的球拍可以在球檯的短線外隨意的擺放,可前可後,可上可下;要是球在落臺後,兩跳甚至更多跳才出底線時,我們稱之為“短球”,此時擊球需要在臺內進行,對我們的擺放拍子就有了限制。

打好乒乓球必須瞭解的乒乓球旋轉規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不管是在臺內還是在臺外擊球,我們都需要找到最佳擊球點,這個也分為球的上升期、最高點、下降期。尋找最合適的時段擊球,才會保證最佳的回球質量。我們一般的選擇會是上升後期,最高點和下降前期,這是因為此時的球最容易借上力,而且容易控制弧線,接早了球會栽網,接晚了球會無力。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見解,希望大家能積極留言,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