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看》:張愛玲,被丈夫拋棄的小資女人,爲何得享盛名盡人皆知

《張看》:張愛玲,被丈夫拋棄的小資女人,為何得享盛名盡人皆知

《張看》:張愛玲,被丈夫拋棄的小資女人,為何得享盛名盡人皆知

兩本淡淡粉色底的小書,有著微微凹凸的稜面紙的封面,裝在酒紅色的書套裡,書套上印著銀色的篆體張看二字,做成一個印章模樣。斜斜的左上角有一朵若有若無的玫瑰。也是銀的。書脊正中處的書套被淘空成兩個半圓,露出書的名字,錯落有致著,一本上寫著“張”,一本寫著“看”。在書架上放了一個多月了,每次目光瞄過都忍不住贊它的裝潢別緻,卻一直到今天才抽出第一冊看起來。一看就是一天。恰逢陰雨,倒也想不出比這更好的週日來。

聽過不少人贊張愛玲的散文,說是比她的小說好。一篇篇看來,細細品了箇中味道,才知道怎麼個好法。將散文和小說比是不是有點像用香蕉來比蘋果?但是個人感覺她的散文比小說更耐讀些。讀《張看》好像在讀一份博,一個叫張愛玲的女子寫下日常瑣事,她周圍的人情世故,樓下的小販,菜市場裡的女傭,拉黃包車的車伕,甚至櫥窗裡的模特兒,街角的麵包房,咖啡店,她的朋友,愛人,她的寫作。。。五糧陳雜,各具風味。

《張看》:張愛玲,被丈夫拋棄的小資女人,為何得享盛名盡人皆知

有極喜歡的幾段,關於"市聲“:附近有個軍營,朝朝暮暮努力地學吹喇叭,迄今很少進步。照說那是一種苦惱的,磨人的聲音,可是我倒不嫌它討厭。偉大的音樂是遺世獨立的,一切完美的事物皆屬於超人的境界,惟有在完美的技藝裡,那終日紛呶的,疲乏的“人的成分”能夠獲得片刻的休息。在不純熟的手藝裡,有掙扎,有焦愁,有慌亂,有冒險,所以 “人的成分”特別的濃厚。我喜歡它,便是因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關於花布料:現代的中國人往往說從前的人不懂得配顏色。古人的對照不是絕對的,而是參差的對照,譬如說:寶藍配蘋果綠,松花色配大紅,蔥綠配桃紅。我們已經忘記了從前所知道的。過去的那種婉妙複雜的調和,惟有在日本衣料裡可以找到。所以我喜歡到虹口去買東西,就可借他們的衣料都像古畫似的捲成圓柱形,不能隨便參觀,非得讓店夥一卷一卷慢慢的打開來。把整個的店鋪攪得稀亂而結果什麼都不買,是很難為情的事。

《張看》:張愛玲,被丈夫拋棄的小資女人,為何得享盛名盡人皆知

三五字就描出一幅人物肖像,宛如她自繪的鉛筆素描插圖:又有個抱在手裡的小孩,穿著桃紅假譁嘰的棉袍,那珍貴的顏色在一冬日積月累的黑膩汙穢裡真是雙手捧出來的,看了叫人心痛,穿髒了也還是汙泥裡的蓮花。至於藍布的藍,那是中國的“國色”。不過街上一般人穿的藍布衫大都經過補綴,深深淺淺,都像雨洗出來的,青翠醒目。我們中國本來是補釘的國家,連天都是女媧補過的。

《張看》:張愛玲,被丈夫拋棄的小資女人,為何得享盛名盡人皆知

肉店老闆娘坐在八仙桌旁邊,向一個鄉下上來的親戚宣講小姑的劣跡。她兩手抄在口袋裡,太緊的棉袍與藍布罩袍把她像五花大綁似地綁了起來;她掙扎著,頭往前伸,瞪著一雙麻黃眼睛,但是在本埠新聞裡她還可以是個“略具姿首”的少婦。“噢!阿哥格就是伊個!阿哥屋裡就是伊屋裡——從前格能講末哉,現在算啥?”

《張看》:張愛玲,被丈夫拋棄的小資女人,為何得享盛名盡人皆知

才發現,在網上可以找到全本的《張看》。但是還是更喜歡捧一本細細薄薄的鉛字來看,那一個個字,就像是穿越過來的精靈,將百年前的風韻,愛恨情仇都展現出來,我喜歡這種立體的質感,更何況書中還有張愛玲自繪的插圖,和上海的老照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