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吃,關於簋街您還知道什麼

除了吃,關於簋街您還知道什麼

通過東直門環島進入東直門內,可以看到路中央有一個巨型的仿青銅器的雕塑。這個青銅器名叫“簋”,由此處開始,一直往西到交道口東大街的東端,就是大名鼎鼎的簋街。

除了吃,關於簋街您還知道什麼

說起簋街,人們都不會陌生。在這條長約兩公里的大街上,遍佈了百餘家餐館。在北京,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條像簋街這樣飯店密度如此之大的街道。如今的簋街,主要經營麻辣小龍蝦、火鍋、烤串,這些美食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特別適合一幫朋友邊吃邊聊。再加上簋街周邊便捷的交通,因此,簋街成為了如今北京聚餐的首選之地。

除了吃,關於簋街您還知道什麼

簋街是怎樣變成一條美食街的?老北京的時候,簋街是個什麼樣子呢?各位讀者,除了美食,您真應該瞭解一下簋街的過去。說出來您可能都想象不到,在老北京,這裡叫“鬼街”,那時候,這條街遍佈的可不是餐館,而是棺材鋪。

此處為何曾叫“鬼街”?挨著北京皇城如此近的地方為何遍地棺材鋪?這就要從北京各個城門的專門用途講起了。清朝時候的北京,北京城的各個城門都是有其專門用途的。

例如,如今的崇文門,當年叫哈德門,北京城內的蔬菜供應都是由此門進入,所以帶動了崇文門一帶繁榮的商業。再比如朝陽門,當年是漕運糧食的路徑,所以在朝陽門外,廟會、集市異常紅火。不同的城門,因其不同的作用,帶動了不同的產業。比如阜成門,由於出此門便可前往門頭溝,所以這裡以前是門頭溝的煤炭和山貨進入北京的城門。門頭溝98%都是山區,所以早年間,門頭溝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小毛驢,於是在阜成門外,便有租售毛驢的集市,這也就是禮士路(原名驢市路)的前身。

那麼,東直門(下圖為東直門城樓老照片)以前的專門用途是什麼呢?這是專門從北京城內往城外運送死人的城門。東這個方向,大河東流入海,因此在中國古代,東代表著歸宿。其實不光東直門,就連故宮裡向外運送死人,也是走的故宮的東華門。早年間的北京,無論這口棺材要埋在哪兒,都要先出東直門,到了東直門外,再抬著棺材折向要去的方向。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早年間此地遍佈著很多棺材鋪,為何早年間東直門外一帶有很多墳場了。

除了吃,關於簋街您還知道什麼

早年間,趕早市的商販,往往後半夜就集結在東直門外,並靠煤油燈取亮。想象一下,城門內是沿街的棺材鋪,城門外是荒地墳場;城門內烏漆墨黑,城門外燈火朦朧;城門內寂靜無聲,城門外不時傳來一兩聲騾馬的怪叫。真挺讓人毛骨悚然的,因此,人們便稱此地為“鬼街”。

“鬼街”不光名字恐怖,早年間這裡還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除了棺材鋪,此地開什麼買賣都生意慘淡,不久就得關張。唯獨開飯館兒,還能經營下去,更讓人納悶兒的是,這裡開的飯館兒都是白天生意一般,而到了傍晚開始,食客便會多起來。老北京也戲稱,此地叫鬼街,所以什麼都和別的地方相反,這裡是越到晚上越熱鬧。漸漸的,鬼街一帶的飯館兒便多了起來。

近些年,北京的城市規劃,把此地確定為主打美食餐飲的一條街。臨近東直門地鐵站,又能貫通張自忠路和鼓樓一帶,所以這條美食街的生意非常好,每家餐館的霓虹燈招牌,讓這裡夜如白晝。可是,這麼熱鬧的一條街,叫“鬼街”未免太不吉利。於是,政府人員便絞盡腦汁,翻閱文獻資料,最終以“簋”字代替“鬼”字,改此地為“簋街”。簋是一種青銅器的名字,這種青銅器在當年是一種用於煮東西的餐飲工具。簋街之名,既保留了街道名稱原有的讀音,又緊貼如今街道主打餐飲的特點,可謂是“名至實歸”的一次改名。

改為“簋街”後,也在東直門環島設置了前文提到的那個仿青銅器的雕塑。今後,您再和朋友相聚在簋街把酒言歡,可以給他們講講簋街的這些老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